胆胰疾病.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514kb)。
胆 胰 疾 病
第一节 胆囊炎 胆石症
2、我国胆道疾病的特点:原发性胆管结石,肝内
胆管结石,胆道感染,胆道寄虫较多见,尤以
我国南方为多见。
3、胆囊炎,胆石症的相互关系:可谓二者并系密
切,炎症有利胆结石的形成,反之结石梗阻与
机械刺激,可诱发胆道感染,两者互相促进。
此外,可致胆源性胰腺炎。
4、胆道的解剖生理概要。
图解胆道系统
(1)肝内胆管系统:毛细胆管→ 赫令管 → 小叶间
胆管→ 区域胆管 →段间胆管→ 叶间胆管→ 左右肝管
(2)肝外胆管系统:
①左右肝管(肝外部分):在肝门下0.3cm汇合,左
肝管长1.7cm,右1.0cm,直径均0.3cm。
②肝总管:长3~5cm,直径0.4~0.6cm。
③胆总管:长7~9cm,直径0.6~0.8cm。
? 胆(肝)总管外观呈天蓝色,行径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门V右前、肝A右侧,经十二指肠球后、胰头后,斜行进入十二指肠第二段内侧壁,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口径约0.9cm。约70%与主胰管汇合,形成Vater壶腹,其周有oddi括约肌包绕,以节制胆、胰液进入肠内。
? 胆总管分4段:
? ①十二指肠上段:第3~4cm,为手术重要部位;
? ②十二指肠求后段:长1~2cm;
? ③胰腺段:位于胰头背面胆总管沟内,长约3cm;
? ④十二指肠壁内段:0.4~2.7cm。
④胆囊:梨状,长7~9cm,宽2.5~3.5cm, 容积35~50cm;分 底、体、颈三部:底部游离,表面投影在右锁骨中线和第9肋软骨交界处;体部附丽于胆囊窝内;颈部膨大呈囊状称哈特门袋(Hartmann袋) ,易藏石。胆囊管 长2~4cm,直径0.3cm,内有螺旋式 粘膜皱襞,称海士特瓣(Heister瓣),以调节胆汁出入;胆囊A来自右肝A,其V直接回流至肝内门V;其神经来自腹腔N 丛的交感N 与迷走N ,其中有膈N纤维
⑤胆囊三角(Calot 三角):为胆囊管,肝总管及肝下缘所形的三角。其中有胆囊淋巴结、胆囊动脉、副肝管(96%) ,为胆囊切除时重要的解剖区。
胆道的生理
1、胆囊的生理功能:
⑴ 浓缩功能:浓缩胆汁4~17倍。
⑵ 收缩功能:CCK、迷走神经 → 收缩
⑶ 分泌粘液:20ml/d
⑷ 调节胆道压力:胆囊切除后如胆管梗阻6h即出现
黄疸。
2、胆管生理功能
(1)输送胆汁:胆管有蠕动作用 4次/min
(2)贮存与浓缩胆汁:易渗透Na+、K+、H2O参与胆
汁的吸收,主动分泌水、电解质,25%(胆汁内)
的碳酸氢钠以中和胃酸
(3)易受利胆剂刺激(利胆),而非毛细胆管,尤在胆
囊切除后表现出更为明显的代偿作用。
胆 汁
(1)排泄肝脏代谢产物:灭活的激素、磷脂 和ALP。
胆汁量:600~800ml/d
(2)成分:水(97%),胆盐,胆色素,脂质(胆固醇、卵
碱酸、脂肪酸),蛋白质和电解质。PH 6.0~8.8
(3)胆汁的作用
①乳化脂肪,脂溶性维生素
②激活胰酶(脂肪酶、蛋白酶)
③刺激肠蠕动和肝细胞分泌胆汁
④抑制胆道内细菌
⑤中和胃酸
⑥溶解脂肪和胆固醇
5、胰腺解剖与生理概要
(1)位置:腹膜后间隙,平1~2腰椎
(2)外观:呈黄色小结节状狭长质软的腺体
(3)体积与重量:12.5~15×3~4 ×1.5~2.5cm;W=60~100g
(4)分4部
胰头:脊椎中线之右,为十二指肠套包绕,前有横结肠中A,后为胆总管、下腔V、右生殖腺V,上方为肝A右行,下为钩状突包绕肠系膜上血管。
胰颈:长2~2.5cm,中线之右,十二指肠球后下方,上为CBD,后为门V,无小V汇入。
胰体:中线之左,小网膜囊之后有腹主A、胸导管,上为腹腔A及腹腔N丛
胰尾:向左伸入脾肾韧带内达脾门数厘米,脾切除时勿伤及。
(5)血供:胰十二指肠上、下A及脾A;V汇入脾V
、肠系膜上V
(6)主胰管(Wirsung导管)长贯胰全长,直径1.5-
4.5mm,副胰管(Santorini导管),在十二指
肠开口于主胰管上方2.5cm处
(7)内、外分泌部:
①外分泌部,为复管泡腺,分泌胰液1000~2000ml/d,含多种酶及电解质,PH 7.8~8.4, 对消化起主导作用。
分泌调节:
a、迷走N兴奋,分泌量↑
b、酸性食物→小肠上段分泌分泌素→
胰液量↑ ( 主要为碳酸氢盐↑以中和胃酸)
c、食物中氨基酸、脂肪酸多时,CCK-促胰酶素→
胰液↑ ,同时胆囊收缩,Oddi括约肌松弛,使
胰液、胆汁排出→消化食物。
d. 药物: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654-2、善得定
等抑制其分泌
②内分泌部:100万个胰岛多在胰尾部
α:甲细胞 20% 分泌胰高糖素(glacagon)
β :乙细胞 75% 分泌胰岛素(Insalin)
δ :丁细胞 5% 分泌促胃泌素(gastrin)
γ :丙细胞 染不出颜色,功能的不清
调节:如血糖↓:胰高糖素↑→肝糖元分解, Insulin ↓
血糖↑ :Insulin ↑ →合成肝糖元
二、胆囊炎胆石症分类:尚无统一分类
(一)胆囊炎:
1、按缓急分 急性胆囊炎(含结石与非结石性者)
慢性胆囊炎(含结石与非结石性者)
2、按病因分 结石性胆囊 急性结石必胆囊炎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静止性胆囊结石
非结石性胆囊炎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二)胆石症:按结石部位分
1、胆囊结石 结石位于胆囊内
2、胆管结石 继发性胆管结石 急性胆管炎(含ACST、AOSC)
原发性胆管结石 慢性 (复发性)胆管炎
(三)按结石成因分类:
a 胆固醇性结石:以胆固醇为主,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结节,剖面呈放射状,X线平片上不显影
b 胆色素性结石:胆色素为主,呈泥沙状、松脆,棕黑或棕红色,X平片上不显影
c 混合性结石: 上二种成份和钙盐间隔而成,多面、光滑,边钝圆,X平片上显影 ......
胆 胰 疾 病
第一节 胆囊炎 胆石症
2、我国胆道疾病的特点:原发性胆管结石,肝内
胆管结石,胆道感染,胆道寄虫较多见,尤以
我国南方为多见。
3、胆囊炎,胆石症的相互关系:可谓二者并系密
切,炎症有利胆结石的形成,反之结石梗阻与
机械刺激,可诱发胆道感染,两者互相促进。
此外,可致胆源性胰腺炎。
4、胆道的解剖生理概要。
图解胆道系统
(1)肝内胆管系统:毛细胆管→ 赫令管 → 小叶间
胆管→ 区域胆管 →段间胆管→ 叶间胆管→ 左右肝管
(2)肝外胆管系统:
①左右肝管(肝外部分):在肝门下0.3cm汇合,左
肝管长1.7cm,右1.0cm,直径均0.3cm。
②肝总管:长3~5cm,直径0.4~0.6cm。
③胆总管:长7~9cm,直径0.6~0.8cm。
? 胆(肝)总管外观呈天蓝色,行径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门V右前、肝A右侧,经十二指肠球后、胰头后,斜行进入十二指肠第二段内侧壁,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口径约0.9cm。约70%与主胰管汇合,形成Vater壶腹,其周有oddi括约肌包绕,以节制胆、胰液进入肠内。
? 胆总管分4段:
? ①十二指肠上段:第3~4cm,为手术重要部位;
? ②十二指肠求后段:长1~2cm;
? ③胰腺段:位于胰头背面胆总管沟内,长约3cm;
? ④十二指肠壁内段:0.4~2.7cm。
④胆囊:梨状,长7~9cm,宽2.5~3.5cm, 容积35~50cm;分 底、体、颈三部:底部游离,表面投影在右锁骨中线和第9肋软骨交界处;体部附丽于胆囊窝内;颈部膨大呈囊状称哈特门袋(Hartmann袋) ,易藏石。胆囊管 长2~4cm,直径0.3cm,内有螺旋式 粘膜皱襞,称海士特瓣(Heister瓣),以调节胆汁出入;胆囊A来自右肝A,其V直接回流至肝内门V;其神经来自腹腔N 丛的交感N 与迷走N ,其中有膈N纤维
⑤胆囊三角(Calot 三角):为胆囊管,肝总管及肝下缘所形的三角。其中有胆囊淋巴结、胆囊动脉、副肝管(96%) ,为胆囊切除时重要的解剖区。
胆道的生理
1、胆囊的生理功能:
⑴ 浓缩功能:浓缩胆汁4~17倍。
⑵ 收缩功能:CCK、迷走神经 → 收缩
⑶ 分泌粘液:20ml/d
⑷ 调节胆道压力:胆囊切除后如胆管梗阻6h即出现
黄疸。
2、胆管生理功能
(1)输送胆汁:胆管有蠕动作用 4次/min
(2)贮存与浓缩胆汁:易渗透Na+、K+、H2O参与胆
汁的吸收,主动分泌水、电解质,25%(胆汁内)
的碳酸氢钠以中和胃酸
(3)易受利胆剂刺激(利胆),而非毛细胆管,尤在胆
囊切除后表现出更为明显的代偿作用。
胆 汁
(1)排泄肝脏代谢产物:灭活的激素、磷脂 和ALP。
胆汁量:600~800ml/d
(2)成分:水(97%),胆盐,胆色素,脂质(胆固醇、卵
碱酸、脂肪酸),蛋白质和电解质。PH 6.0~8.8
(3)胆汁的作用
①乳化脂肪,脂溶性维生素
②激活胰酶(脂肪酶、蛋白酶)
③刺激肠蠕动和肝细胞分泌胆汁
④抑制胆道内细菌
⑤中和胃酸
⑥溶解脂肪和胆固醇
5、胰腺解剖与生理概要
(1)位置:腹膜后间隙,平1~2腰椎
(2)外观:呈黄色小结节状狭长质软的腺体
(3)体积与重量:12.5~15×3~4 ×1.5~2.5cm;W=60~100g
(4)分4部
胰头:脊椎中线之右,为十二指肠套包绕,前有横结肠中A,后为胆总管、下腔V、右生殖腺V,上方为肝A右行,下为钩状突包绕肠系膜上血管。
胰颈:长2~2.5cm,中线之右,十二指肠球后下方,上为CBD,后为门V,无小V汇入。
胰体:中线之左,小网膜囊之后有腹主A、胸导管,上为腹腔A及腹腔N丛
胰尾:向左伸入脾肾韧带内达脾门数厘米,脾切除时勿伤及。
(5)血供:胰十二指肠上、下A及脾A;V汇入脾V
、肠系膜上V
(6)主胰管(Wirsung导管)长贯胰全长,直径1.5-
4.5mm,副胰管(Santorini导管),在十二指
肠开口于主胰管上方2.5cm处
(7)内、外分泌部:
①外分泌部,为复管泡腺,分泌胰液1000~2000ml/d,含多种酶及电解质,PH 7.8~8.4, 对消化起主导作用。
分泌调节:
a、迷走N兴奋,分泌量↑
b、酸性食物→小肠上段分泌分泌素→
胰液量↑ ( 主要为碳酸氢盐↑以中和胃酸)
c、食物中氨基酸、脂肪酸多时,CCK-促胰酶素→
胰液↑ ,同时胆囊收缩,Oddi括约肌松弛,使
胰液、胆汁排出→消化食物。
d. 药物: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654-2、善得定
等抑制其分泌
②内分泌部:100万个胰岛多在胰尾部
α:甲细胞 20% 分泌胰高糖素(glacagon)
β :乙细胞 75% 分泌胰岛素(Insalin)
δ :丁细胞 5% 分泌促胃泌素(gastrin)
γ :丙细胞 染不出颜色,功能的不清
调节:如血糖↓:胰高糖素↑→肝糖元分解, Insulin ↓
血糖↑ :Insulin ↑ →合成肝糖元
二、胆囊炎胆石症分类:尚无统一分类
(一)胆囊炎:
1、按缓急分 急性胆囊炎(含结石与非结石性者)
慢性胆囊炎(含结石与非结石性者)
2、按病因分 结石性胆囊 急性结石必胆囊炎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静止性胆囊结石
非结石性胆囊炎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二)胆石症:按结石部位分
1、胆囊结石 结石位于胆囊内
2、胆管结石 继发性胆管结石 急性胆管炎(含ACST、AOSC)
原发性胆管结石 慢性 (复发性)胆管炎
(三)按结石成因分类:
a 胆固醇性结石:以胆固醇为主,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结节,剖面呈放射状,X线平片上不显影
b 胆色素性结石:胆色素为主,呈泥沙状、松脆,棕黑或棕红色,X平片上不显影
c 混合性结石: 上二种成份和钙盐间隔而成,多面、光滑,边钝圆,X平片上显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51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