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hepafic cirrhosis).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111kb)。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
* 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
* 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
* 我国肝硬化占内科总住院人数的4.3%~14.2%。
【病因】
*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为主,国外以酒精中毒多见。
* ①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 ②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而发展为肝硬化;
* ③胆汁淤积:可引起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④循环障碍:可致肝脏长期淤血,肝细胞缺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最终变成淤血性(心源性)肝硬化;
* ⑤工业毒物或药物: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最终演变为肝硬化;
⑥代谢障碍:由于遗传或先天性酶缺陷,致其代谢产物沉积于肝,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结缔组织增生;
* ⑦营养障碍;
* ⑧免疫紊乱;
* ⑨血吸虫病;
* ⑩原因不明,称为隐源性肝硬化。
【发病机制】 肝硬化的演变
* 发展过程包括以下4个方面:
* ①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纤维支架塌陷;
* ②残存肝细胞不沿原支架排列再生,形成不规则结节状肝细胞团(再生结节);
* ③自汇管区和肝包膜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纤维束,改建成为假小叶;
* ④由于上述病理变化,造成肝内血循环的紊乱,形成门静脉高压症。
【病理】
* 根据结节的形态,肝硬化可分为4型:
* 1、小结节性肝硬化:最为常见,结节大小相仿,直径一般在3~5mm,最大不超过1cm,纤维间隔较细,假小叶大小也一致。
* 2、大结节性肝硬化:有大片肝坏死引起,结节粗大,大小不均,直径在1~3cm,最大可达5cm,结节有多个小叶构成,纤维间隔宽窄不一,假小叶大小不等。
病理
* 3、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为上述两型的混合型,即肝内存在大、小结节两种病理类型,此型易很常见。
* 4、再生结节不明显性肝硬化:特点为纤维隔显著,纤维组织包绕多个肝小叶,形成较大结节,但结内增生不明显。
【临床表现】 通常肝硬化的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 临床上仍将肝硬化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 一、代偿期 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以乏力和食欲减退出现较早,肝轻度肿大,质地结实或偏硬,脾轻或中度大。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或轻度异常。
* 二、失代偿期 症状显著,主要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两大类临床表现。
* (一)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
* 1、全身症状 一般情况与营养状况较差,消瘦乏力、精神不振。皮肤干枯,面色黝暗无光泽。
* 2、消化道症状 食欲不振,甚至厌食,进食后感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对脂肪和蛋白质耐受性差。症状的产生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胃肠道淤血水肿、消化吸收障碍和肠道菌丛失调等有关。半数以上患者有轻度黄疸。少数有中、重度黄疸,提示肝细胞有进行性或广泛坏死 。
* 3、出血倾向和贫血 常有鼻出血 、牙龈出血、皮肤紫癜和胃肠道出血等倾向,与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是由营养不良、肠道吸收障碍、胃肠道失血和脾功能亢进等因素引起的。
* (二)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系统阻力增加和门静脉血流量增多,是门静脉高压的发生机制。脾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三大临床表现。
* 1、脾大 脾因长期淤血而大,晚期脾大常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减少,称为脾功能亢进。
* 2、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 门静脉压力超过200mmH2O时,正常消化器官和脾的回心血液流经肝脏受阻,导致门静脉系统许多部位与腔静脉之间建立门-体侧支循环。
临床上有三支重要的侧支开放:
* ①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系的胃冠状动脉和腔静脉系的食管静脉、肋间静脉、奇静脉等开放沟通;
* ②腹壁静脉曲张,脐静脉重新开放,与腹脐静脉、腹壁静脉等连接,在脐周和腹壁可见迂曲的静脉,以脐为中心向上及下腹延伸,脐周曲张静脉明显时外观呈水母头状;
临床上有三支重要的侧支开放
* ③痔静脉扩张,门静脉系的直肠上静脉与下腔静脉系的直肠中、下静脉沟通,有时扩张形成痔核。
* 此外,肝与膈、脾与肾韧带、腹部器官与腹膜后组织间的静脉,也可相互连接。
3、腹水 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腹水形成的机制为钠水的过量潴留,与下列因素有关:
* ①门静脉压力增高: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②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低于30g/L,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致使血液成分外渗;
* ③淋巴液生成过多:肝静脉回流受阻时,血浆自肝窦壁渗透至窦旁间隙,使肝淋巴液生成增多,超过了胸导管引流的能力,淋巴液自肝包膜和肝门淋巴管渗出至腹腔;④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致肾钠重吸收增加;⑤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致使水的重吸收增加;⑥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导致肾血流量、排钠和排尿量减少。
* 上述多种因素,在腹水形成和持续阶段所起的作用有所侧重。腹水出现时常有腹胀、大量腹水使腹部膨隆,状如蛙腹。部分患者伴有胸水,多见于右侧,系腹水通过膈淋巴管或经瓣性开口进入胸腔所致。
* (三)肝触诊 质地坚硬,边缘较薄,早期表面尚平滑,晚期可触及结节或颗粒状。 通常无压痛。
* 以上是各种肝硬化的共同临床表现。由于病因和病理类型不一,其起病方式与临床表现并不完全相同。如小结节性肝硬化起病多隐匿,进展较缓慢;大结节性肝硬化起病较急,进展较快,门脉高压症相对较轻,肝功损害则较重,早期即可出现重度以上的黄疸。
并发症
* 一、上消化道出血 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多突然发生大量呕血或黑粪,常引起出血性休克。出血病因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外,部分为并发急性胃粘膜糜烂或消化性溃疡所致。
* 二、肝性脑病 是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亦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 三、感染 肝硬化患者抵抗力低下,常并发细菌感染。如肺炎、胆道感染、大肠杆菌败血症和自发性腹膜炎等。
* 四、肝肾综合征 失代偿期肝硬化出现大量腹水时,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及肾内血流重分布等因素,可发生肝肾综合征,又称功能性肾衰竭。其特征为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但肾无病理改变。
* 五、肝肺综合征 是指严重肝病、肺血管扩张和低氧血症组成的三联征。
* 六、原发性肝癌 如患者短期内出现肝迅速增大、持续性肝区疼痛、肝表面发现肿块或腹水呈血性等,应怀疑并发原发性肝癌 ......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
* 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
* 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
* 我国肝硬化占内科总住院人数的4.3%~14.2%。
【病因】
*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为主,国外以酒精中毒多见。
* ①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 ②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而发展为肝硬化;
* ③胆汁淤积:可引起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④循环障碍:可致肝脏长期淤血,肝细胞缺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最终变成淤血性(心源性)肝硬化;
* ⑤工业毒物或药物: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最终演变为肝硬化;
⑥代谢障碍:由于遗传或先天性酶缺陷,致其代谢产物沉积于肝,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结缔组织增生;
* ⑦营养障碍;
* ⑧免疫紊乱;
* ⑨血吸虫病;
* ⑩原因不明,称为隐源性肝硬化。
【发病机制】 肝硬化的演变
* 发展过程包括以下4个方面:
* ①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纤维支架塌陷;
* ②残存肝细胞不沿原支架排列再生,形成不规则结节状肝细胞团(再生结节);
* ③自汇管区和肝包膜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纤维束,改建成为假小叶;
* ④由于上述病理变化,造成肝内血循环的紊乱,形成门静脉高压症。
【病理】
* 根据结节的形态,肝硬化可分为4型:
* 1、小结节性肝硬化:最为常见,结节大小相仿,直径一般在3~5mm,最大不超过1cm,纤维间隔较细,假小叶大小也一致。
* 2、大结节性肝硬化:有大片肝坏死引起,结节粗大,大小不均,直径在1~3cm,最大可达5cm,结节有多个小叶构成,纤维间隔宽窄不一,假小叶大小不等。
病理
* 3、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为上述两型的混合型,即肝内存在大、小结节两种病理类型,此型易很常见。
* 4、再生结节不明显性肝硬化:特点为纤维隔显著,纤维组织包绕多个肝小叶,形成较大结节,但结内增生不明显。
【临床表现】 通常肝硬化的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 临床上仍将肝硬化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 一、代偿期 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以乏力和食欲减退出现较早,肝轻度肿大,质地结实或偏硬,脾轻或中度大。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或轻度异常。
* 二、失代偿期 症状显著,主要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两大类临床表现。
* (一)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
* 1、全身症状 一般情况与营养状况较差,消瘦乏力、精神不振。皮肤干枯,面色黝暗无光泽。
* 2、消化道症状 食欲不振,甚至厌食,进食后感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对脂肪和蛋白质耐受性差。症状的产生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胃肠道淤血水肿、消化吸收障碍和肠道菌丛失调等有关。半数以上患者有轻度黄疸。少数有中、重度黄疸,提示肝细胞有进行性或广泛坏死 。
* 3、出血倾向和贫血 常有鼻出血 、牙龈出血、皮肤紫癜和胃肠道出血等倾向,与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是由营养不良、肠道吸收障碍、胃肠道失血和脾功能亢进等因素引起的。
* (二)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系统阻力增加和门静脉血流量增多,是门静脉高压的发生机制。脾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三大临床表现。
* 1、脾大 脾因长期淤血而大,晚期脾大常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减少,称为脾功能亢进。
* 2、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 门静脉压力超过200mmH2O时,正常消化器官和脾的回心血液流经肝脏受阻,导致门静脉系统许多部位与腔静脉之间建立门-体侧支循环。
临床上有三支重要的侧支开放:
* ①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系的胃冠状动脉和腔静脉系的食管静脉、肋间静脉、奇静脉等开放沟通;
* ②腹壁静脉曲张,脐静脉重新开放,与腹脐静脉、腹壁静脉等连接,在脐周和腹壁可见迂曲的静脉,以脐为中心向上及下腹延伸,脐周曲张静脉明显时外观呈水母头状;
临床上有三支重要的侧支开放
* ③痔静脉扩张,门静脉系的直肠上静脉与下腔静脉系的直肠中、下静脉沟通,有时扩张形成痔核。
* 此外,肝与膈、脾与肾韧带、腹部器官与腹膜后组织间的静脉,也可相互连接。
3、腹水 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腹水形成的机制为钠水的过量潴留,与下列因素有关:
* ①门静脉压力增高: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②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低于30g/L,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致使血液成分外渗;
* ③淋巴液生成过多:肝静脉回流受阻时,血浆自肝窦壁渗透至窦旁间隙,使肝淋巴液生成增多,超过了胸导管引流的能力,淋巴液自肝包膜和肝门淋巴管渗出至腹腔;④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致肾钠重吸收增加;⑤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致使水的重吸收增加;⑥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导致肾血流量、排钠和排尿量减少。
* 上述多种因素,在腹水形成和持续阶段所起的作用有所侧重。腹水出现时常有腹胀、大量腹水使腹部膨隆,状如蛙腹。部分患者伴有胸水,多见于右侧,系腹水通过膈淋巴管或经瓣性开口进入胸腔所致。
* (三)肝触诊 质地坚硬,边缘较薄,早期表面尚平滑,晚期可触及结节或颗粒状。 通常无压痛。
* 以上是各种肝硬化的共同临床表现。由于病因和病理类型不一,其起病方式与临床表现并不完全相同。如小结节性肝硬化起病多隐匿,进展较缓慢;大结节性肝硬化起病较急,进展较快,门脉高压症相对较轻,肝功损害则较重,早期即可出现重度以上的黄疸。
并发症
* 一、上消化道出血 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多突然发生大量呕血或黑粪,常引起出血性休克。出血病因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外,部分为并发急性胃粘膜糜烂或消化性溃疡所致。
* 二、肝性脑病 是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亦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 三、感染 肝硬化患者抵抗力低下,常并发细菌感染。如肺炎、胆道感染、大肠杆菌败血症和自发性腹膜炎等。
* 四、肝肾综合征 失代偿期肝硬化出现大量腹水时,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及肾内血流重分布等因素,可发生肝肾综合征,又称功能性肾衰竭。其特征为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但肾无病理改变。
* 五、肝肺综合征 是指严重肝病、肺血管扩张和低氧血症组成的三联征。
* 六、原发性肝癌 如患者短期内出现肝迅速增大、持续性肝区疼痛、肝表面发现肿块或腹水呈血性等,应怀疑并发原发性肝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11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