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13 > 正文
编号:11714627
中医治疗腰背痛分型与.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912kb)。

    中医治疗腰背痛方法概要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張济东

    ? 腰背痛是 十分常见 的一种临床症状,大约有七、八成人在其一生中都会发生腰背痛,不过只是 病程 的长短与病情 的轻重不 一而已。近年来,腰背痛的人越来越多,发病率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据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它是目前全球发病率最高的职业病。腰背痛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但腰背痛已是造成巨大的社会医疗开支和劳动力丧失 的主要原因之一。

    ? 由于腰背部骨骼、肌肉、韧带、血管、神经分布 的复杂性,常常给疾病 的诊断带来困难。病因可以是 先天性 的,比如脊柱先天性畸形.椎管狭窄等。也可以为后天性 的,比如脊柱退行性病变.骨质增生等。或其他部位和器官疾病所引起。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绝大多数的原因已经知道,但仍有少数病因尚未明确。

    现代医学将常见病因概括为四大类

    ? ①由于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患所引起。如挫伤、扭伤、冲击伤、挤压伤等所引起的局部损伤、出血、水肿、粘连,或由于劳累、慢性劳损引起的肌肉痉挛、炎症等。

    ? ②由于脊髓和脊椎神经疾患所引起。如脊髓肿瘤、脊髓炎等所引起的腰背痛。

    ? ③由于内脏器官疾患所引起。如子宫及其附件的感染、肿瘤可引起腰骶部疼痛。

    ? ④ 由于精神因素所引起。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为主诉,但并无客观体征,或客观检查与主观叙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识来解释的病,这种腰背痛常为癔病的一种表现。

    ? 随着对腰背痛发病及病理机制的了解不断深入,经过大量临床治疗方法的对比筛选,非手术治疗作为首选方法已被多数人所接受。长期服用镇痛药有可能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胃肠道反应以及其他一些副作用,从中医学角度探讨腰背痛的病因病机,循证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认识的相通性, 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医学。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和疼痛,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

    毛主席题词

    一、传统医学对腰背痛的认识

    ? 中医理论主要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该书系统总结了在此之前的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结合当时的其他自然科学成就,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 黄帝内经对腰背痛有明确记载,《素问》第四十一篇《刺腰痛篇》:本篇记载了引起腰痛的各种原因、症状和治法。如"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挟脊而痛至头,刺其郄中。";"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隋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是我国第一部中医病理专著,对腰痛列述了8种症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明张璐《张氏医通·肩背痛》"肩背痛,脊强,腰似折,项似拔,此足太阳精气不行也。"

    ? 中医学中很强调"气、血"的功能,认为腰背痛的产生主要是局部"气、血运行失常","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外伤及风寒湿邪是导致本病的外因,又与内在的"肝、肾"脏腑技能的亏虚关系密切。在治疗方面,则很重视处理好扶正和祛邪,局部与整体几个方面的辩证关系,重视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尤其突出的是中医在治疗腰背痛时很注意"肝、肾"脏腑机能的改变,特别是肾脏,有"肾为先天之本"、"腰为肾之府"的说法认为调理好"肝、肾"等脏腑机能是腰背痛治疗的重要环节。

    ? 。

    ? 二、腰背痛中医病因病机

    1. 筋伤脉损、气血郁滞

    ? "腰者,一身之要,俯仰转侧,无不由之"。因此,临床上这种腰背痛十分多见。外伤直接损伤筋脉 而形成血瘀,致 络脉阻塞不通;或离经之血成瘀,血瘀经络(损伤);或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经脉失养(劳损),均可致腰背痛。《杂病源流犀烛·跌仆闪挫源流》:"跌仆闪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痛也" 。

    ? 因此,这一类腰背痛中按中医辨证分型,大致可分为气滞络阻型、淤血内积型。损伤性腰背痛者多为前两型,如急性腰肌劳损、腰骶关节急性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滑脱等。劳损性者多为慢性腰背痛,如腰背肌劳损、增生性脊椎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等。病程过久,临床多有肝肾不足,因此常按肝肾亏虚型为主加以辨证施治。

    2. 寒湿外袭、内外合邪

    ? 患者由于时令突变、居所湿冷、起居无常、冒雨涉水、坐卧湿地,风寒湿热之邪由腠理而入。寒者,冷也,寒冷凝结特性的外邪,寒为阴邪,流注经脉、筋骨、关节,脉络痹阻不通,着筋蚀骨而发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盛则阳病"。所以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故寒邪侵袭人体往往会使经脉气血凝结、阻滞,从而出现各种疼痛症状。

    ? 自然界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为湿邪。湿为阴邪,叶天士《外感温热篇》说:"湿盛则阳微"。故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留滞关节、经络,可见关节疼痛重着。患者感受寒湿之邪,病邪性质可相互转化。寒湿留连不去,久郁可化生湿热,如《顾氏医境》说:"邪郁病久,风变为火,寒变为热,湿化为痰"。邪气稽留不解,久蓄成毒。寒、湿、热、瘀、痰、毒诸邪痹阻腰府督脉筋骨经络,致腰背活动受限、僵直,甚则日久而致龟背、关节畸形。

    3. 肝肾亏虚

    -

    ? "肾为先天之本",其功能贮藏精,主水。肾内藏有元阴、元阳,只宜固藏,不宜耗泄。往往因为耗泄而显虚证。明 张景岳《景岳全书》曰:"腰痛之虚证,十之八九。"揭示了肝肾在本病发病上的重要性。《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 所藏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与生俱来,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是指出生后来源于摄入的饮食。先天与后天之精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先天之精需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后天之精又有赖于先天之精的激发、滋养而得以不断摄入化生。即"两神相博,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为精" (《灵枢·决气》)。先天肾气不足、后天肾气亏虚,劳役伤肾等,形成肾气不足,邪阻经络,气滞血瘀,营卫不和。则为肝肾亏虚腰背痛。

    三、中医治疗腰背痛的常用方法

    (一)腰背痛的中医分型及治法方药

    ? 腰背痛一症,按中医病因学可归纳为三大类,各类中有可分为若干症型,但此分型都是相对的,至今尚无统一的说法。

    1.风寒湿型腰背痛

    ? (1)证候:疼痛时轻时重、酸胀重着,拘急不舒、转侧不利,遇冷加重、得温则减,阴寒于湿之日发作或加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9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