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61kb)。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发展史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副作用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基本原则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发展史
* 20 世纪初--奎尼丁。
* 50年代--普鲁卡因胺。
* 60年代--利多卡因
* 70年代、80年代--普罗帕酮、氟卡尼、莫雷西嗪、口服胺碘酮
* 90年代-- CAST结果公布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Vaughan Williams法
* I类药物:阻滞快钠通道,降低0相上升速率(Vmax)减慢心肌传导,有效地终止钠通道依赖的折返。Ia、 Ib和Ic类。
* Ia类药物--奎尼丁、丙比胺、普鲁卡因酰胺
* Ib类药物--利多卡因、苯妥英、美西律、妥卡尼
* Ic类药物--氟卡尼、普罗帕酮、莫雷西嗪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 Ⅱ类药物:阻滞β-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交感神经反应,减轻由β受体介导的心律失常。
* 阻滞β1受体--阿替洛尔、美托洛尔、艾司洛尔
* 阻滞β1、β2受体--普萘洛尔、索他洛尔。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 Ⅲ类药物:基本为钾通道阻滞剂,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复极时间,延长有效不应期,有效地终止各种微折返。
* Ⅲ类药--胺碘酮、索他洛尔、溴苄胺、多非利特、伊波利特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 Ⅳ类药物:为 L型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阻滞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减慢窦房结和房室结构的传导。
* Ⅳ类药物--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 奎尼丁:在房颤与房扑的复律、复律后窦律的维持和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 首先给0.1g试服剂量,观察2h无不良反应,可以两种方式进行复律:(1)0.2g、q8h,连服3d左右,其中有30%左右的患者可恢复窦律; (2)第一天0.2g、q2h、共5次,第二天0.3g、q2h、共5次,第三天0.2g、q2h、共5次。每次给药前测血压和QT间期,一旦复律成功,以有效单剂量作为维持量,每6-8h给药一次。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 利多卡因:对短动作电位时程的心房肌无效,因此仅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 负荷量1mg/kg,3-5min由内iv,继以1-2mg/min ivgtt维持。5-10min后可重复负荷量
* l h内最大用量不超过200-300mg(4.5 mg/kg)
* 连续应用24-48h后半衰期延长,应减少维持量
* 在低心排血量状态,70岁以上高龄和肝功能障碍者,可接受正常的负荷量。但维持量为正常的一半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 普罗帕酮--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 口服初始剂量150mg普罗帕酮q8h,如需要,3-4 d后加量到200 mgq8h。必要时加到200 mgq6h
* 如原有QRS波增宽者,剂量不得>150mgq8h。
* 静注可用1-2 mg/kg,以10mg/min静注
* 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40mg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 β受体阻滞剂--用于控制房颤和房扑的心室率,也可减少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减少室速的复发
* 口服起始剂量如美托洛尔25 mg、bid,或普萘洛尔10 mg、tid,根据治疗反应和心率增减剂量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 胺碘酮: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可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促心律失常反应少
* 静注负荷量150mg(3-5 mg/kg),10min注入,10-15min后可重复,随后1-1.5mg/min静滴6 h,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0.5mg/min
* 24h总量一般不超过1.2g,最大可达2.2g
* 主要副作用为低血压(往往与注射过快有关)和心动过缓
* 口服胺碘酮负荷量0.2g 、tid、共5 -7d,0.2g、bid、共5 -7d,以后0.2(0.1-0.3)g、qd维持,但要注意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 维拉帕米:控制房颤和房扑的心室率,减慢窦速。口服80-120mg、q8h,可增加到160mg、q8h,最大剂量480mg、qd,老年人酌情减量。静注用于室上速和某些特殊类型的室速。剂量5-10 mg/5-10min静注,如无反应,15 min后可重复5mg/5min静注
* 地尔硫卓:用于控制房颤和房扑的心室率,减慢窦速。静注负荷量15-25 mg(O.25 mg/kg),随后5-15 mg/h静滴。如首剂负荷量心室率控制不满意,15 min内再给负荷量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 腺苷:用于终止室上速,3-6 mg、2s内静注,2 min内不终止,可再以6-12mg、2s内静注。三磷酸腺苷适应症与腺苷相同,10mg、2s内静注,2min内无反应,15mg、2 s再次推注。此药半衰期极短,1-2min内作用消失。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 洋地黄类:用于终止室上速或控制快速房颤的心室率。毛花甙C 0.4-0.7 mg稀释后静注,可以再追加0.2-0.4mg,24h内不应>1.2mg;或地高辛0.125-0.25mg、qd口服洋地黄类适用于心功能不全患者,缺点起效慢,对体力活动等交感神经兴奋时的心室率控制不满意。必要时与受β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联合使用,但要注意调整地高辛剂量,避免过量中毒。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副作用
* 奎尼丁:晕厥或诱发扭转型室速多发生在服药的最初3 d,复律宜在医院内进行,同时应注意心电监护。复律前应纠正心衰、低血钾和低血镁,且不得存在QT间期延长。
* 利多卡因:毒性反应表现语言不清、意识改变、肌肉搐动、眩晕和心动过缓。
* 美西律:与食物同服,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神经系统副作用也常见,如眩晕、震颤、运动失调、语音不清、视力模糊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副作用
* 心律平:抑制窦律,室内传导障碍加重 ......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发展史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副作用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基本原则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发展史
* 20 世纪初--奎尼丁。
* 50年代--普鲁卡因胺。
* 60年代--利多卡因
* 70年代、80年代--普罗帕酮、氟卡尼、莫雷西嗪、口服胺碘酮
* 90年代-- CAST结果公布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Vaughan Williams法
* I类药物:阻滞快钠通道,降低0相上升速率(Vmax)减慢心肌传导,有效地终止钠通道依赖的折返。Ia、 Ib和Ic类。
* Ia类药物--奎尼丁、丙比胺、普鲁卡因酰胺
* Ib类药物--利多卡因、苯妥英、美西律、妥卡尼
* Ic类药物--氟卡尼、普罗帕酮、莫雷西嗪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 Ⅱ类药物:阻滞β-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交感神经反应,减轻由β受体介导的心律失常。
* 阻滞β1受体--阿替洛尔、美托洛尔、艾司洛尔
* 阻滞β1、β2受体--普萘洛尔、索他洛尔。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 Ⅲ类药物:基本为钾通道阻滞剂,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复极时间,延长有效不应期,有效地终止各种微折返。
* Ⅲ类药--胺碘酮、索他洛尔、溴苄胺、多非利特、伊波利特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 Ⅳ类药物:为 L型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阻滞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减慢窦房结和房室结构的传导。
* Ⅳ类药物--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 奎尼丁:在房颤与房扑的复律、复律后窦律的维持和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 首先给0.1g试服剂量,观察2h无不良反应,可以两种方式进行复律:(1)0.2g、q8h,连服3d左右,其中有30%左右的患者可恢复窦律; (2)第一天0.2g、q2h、共5次,第二天0.3g、q2h、共5次,第三天0.2g、q2h、共5次。每次给药前测血压和QT间期,一旦复律成功,以有效单剂量作为维持量,每6-8h给药一次。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 利多卡因:对短动作电位时程的心房肌无效,因此仅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 负荷量1mg/kg,3-5min由内iv,继以1-2mg/min ivgtt维持。5-10min后可重复负荷量
* l h内最大用量不超过200-300mg(4.5 mg/kg)
* 连续应用24-48h后半衰期延长,应减少维持量
* 在低心排血量状态,70岁以上高龄和肝功能障碍者,可接受正常的负荷量。但维持量为正常的一半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 普罗帕酮--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 口服初始剂量150mg普罗帕酮q8h,如需要,3-4 d后加量到200 mgq8h。必要时加到200 mgq6h
* 如原有QRS波增宽者,剂量不得>150mgq8h。
* 静注可用1-2 mg/kg,以10mg/min静注
* 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40mg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 β受体阻滞剂--用于控制房颤和房扑的心室率,也可减少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减少室速的复发
* 口服起始剂量如美托洛尔25 mg、bid,或普萘洛尔10 mg、tid,根据治疗反应和心率增减剂量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 胺碘酮: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可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促心律失常反应少
* 静注负荷量150mg(3-5 mg/kg),10min注入,10-15min后可重复,随后1-1.5mg/min静滴6 h,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0.5mg/min
* 24h总量一般不超过1.2g,最大可达2.2g
* 主要副作用为低血压(往往与注射过快有关)和心动过缓
* 口服胺碘酮负荷量0.2g 、tid、共5 -7d,0.2g、bid、共5 -7d,以后0.2(0.1-0.3)g、qd维持,但要注意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 维拉帕米:控制房颤和房扑的心室率,减慢窦速。口服80-120mg、q8h,可增加到160mg、q8h,最大剂量480mg、qd,老年人酌情减量。静注用于室上速和某些特殊类型的室速。剂量5-10 mg/5-10min静注,如无反应,15 min后可重复5mg/5min静注
* 地尔硫卓:用于控制房颤和房扑的心室率,减慢窦速。静注负荷量15-25 mg(O.25 mg/kg),随后5-15 mg/h静滴。如首剂负荷量心室率控制不满意,15 min内再给负荷量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 腺苷:用于终止室上速,3-6 mg、2s内静注,2 min内不终止,可再以6-12mg、2s内静注。三磷酸腺苷适应症与腺苷相同,10mg、2s内静注,2min内无反应,15mg、2 s再次推注。此药半衰期极短,1-2min内作用消失。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法
* 洋地黄类:用于终止室上速或控制快速房颤的心室率。毛花甙C 0.4-0.7 mg稀释后静注,可以再追加0.2-0.4mg,24h内不应>1.2mg;或地高辛0.125-0.25mg、qd口服洋地黄类适用于心功能不全患者,缺点起效慢,对体力活动等交感神经兴奋时的心室率控制不满意。必要时与受β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联合使用,但要注意调整地高辛剂量,避免过量中毒。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副作用
* 奎尼丁:晕厥或诱发扭转型室速多发生在服药的最初3 d,复律宜在医院内进行,同时应注意心电监护。复律前应纠正心衰、低血钾和低血镁,且不得存在QT间期延长。
* 利多卡因:毒性反应表现语言不清、意识改变、肌肉搐动、眩晕和心动过缓。
* 美西律:与食物同服,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神经系统副作用也常见,如眩晕、震颤、运动失调、语音不清、视力模糊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副作用
* 心律平:抑制窦律,室内传导障碍加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6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