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恶心呕吐的中西医防治-2.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953kb)。
围术期恶心呕吐
* PONV 是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虽然对恶心、呕吐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但PONV 的发生率依然很高。影响PONV发生的因素众多,临床上单一用药常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联合用药可以阻断引起PONV 的多个因素,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PONV 影 响 因 素
患者因素
* 性别(女性发生率高)
* 吸烟(非吸烟者发生率高)
* 有PONV史
* 术前焦虑
* 胃瘫
* 肥胖,新斯的明类药物尚有争议
麻醉因素
* 吸入麻醉药,阿片类镇痛药,氧化亚氮,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或氯胺酮均增加PONV 发生率
* 术中使用抗胆碱药物、丙泊酚麻醉和某些非药物方法(如容量充足、术中给氧),则可减低PONV 发生率
手术因素
* 长时间手术 ( 90~200 分钟)PONV 发生率增加10%~46%
* 手术类型 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眼科斜视矫形术、妇产科手
术和头面部整形手术
PONV的药物治疗
抗呕吐药的分类
* 作用在皮层:苯二氮卓类
* 作用在呕吐中枢:抗组胺药,抗胆碱药
* 作用在化学触发带:吩噻嗪类,丁酰苯类,
5-HT3受体拮抗药
* 其他 :糖皮质激素
* Heidari SM等认为[1] ,麻醉诱导前给予咪达
唑仑可减少PONV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可能是因为咪达唑仑作为一种GABA 受体
拮抗剂,在缓解焦虑的同时减少了儿茶酚胺
的释放。
抗 胆 碱 药
* 作用机制是抑制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并抑制乙酰胆碱释放。
* 可阻滞前庭的冲动传入,主要用于治疗运动病、眩晕、梅尼尔病和肿瘤所致的恶心呕吐。
* 常用者为:东莨菪碱。
抗 组 胺 药
* 组胺受体可分为H1、H2 和H3 三种类型。H3
受体与组胺释放有关。
* 代表药异丙嗪,可导致困倦和锥体外系统
症状,临床已很少使用。
吩 噻 嗪 类--多巴胺受体拮抗药
* 吩噻嗪属于抗组胺药物中中枢安定作用较
强的一类,主要抑制催吐化学感受区的多巴
胺受体,也有抗组胺和抗胆碱能作用。这类
药物的成本效益比值较低,但不良反应较大,如镇静过度、低血压、锥体外系反应等,故
目前临床已较少用于治疗PONV。
* 如氟哌啶醇、氟哌利多等。
* 氟哌利多因可能导致QT 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性 室速而受到美国FDA 的警告,但不少学者和文献认为是时间和剂量依赖的,主要见于抗精神病的几周或几个月连续使用,而小剂量应用于PONV 是安全的
* 在防治PONV 时应避免大剂量或与其他可延长QT 间期的药合用,* 锥体外系症状主要发生在较大儿童,剂量大于50~75μg/kg。
糖皮质激素
* 抗呕吐机制仍不清楚 对中枢和外周5-HT的产生和释放均有抑制作用,可改变血-脑脊液屏障和对5-HT 的通透性,并降低血液中5-HT 作用于肠道化学感受器的浓度[2 ]。
* 地塞米松镇吐起效时间慢,应在手术开始时给药,注意患者的血糖。
5-HT3 受体拮抗药
* 5-HT 受体90%存在于消化道,1%~2%存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触发带。
* 化疗和术后导致的呕吐与胃肠道黏膜下5-HT3 受体激活有关。
* 用于PONV 的预防,不主张使用多次治疗剂量,如果无效应,则试用另一类药物。
* 不同给药方式可能存在效果差异
我 们 的 研 究
* 将托烷司琼采用不同的方式用于术后镇痛
的同时,分别对术后恶心呕吐和手术前后
的胃动素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显示托烷
司琼超前应用较加入镇痛液中的镇吐效果
好,可能因托烷司琼抢先占据了5 - HT3受
体有关。
联 合 用 药
* 联合应用作用于不同受体位点的抗呕吐药
物较单一药物更能有效的防治PONV。在这
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现已发现
三联模式,不仅可以减少每种药物的剂量,减
少其不良反应,而且可以增强疗效。
* 现有止呕药物的效果有限, 而且降低术
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药物中约1 /3 左右有副
作用, 药物的低效及偶然的复杂事件使人们
对寻求术后恶心呕吐的替代与补充治疗更感
兴趣。
针灸治疗术后恶心呕吐
* 针灸治疗术后恶心呕吐在国外运用较为
广泛, 但由于穴位、针灸方法的选择以及针
灸介入时间的不同, 导致临床效果不一致 ......
围术期恶心呕吐
* PONV 是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虽然对恶心、呕吐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但PONV 的发生率依然很高。影响PONV发生的因素众多,临床上单一用药常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联合用药可以阻断引起PONV 的多个因素,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PONV 影 响 因 素
患者因素
* 性别(女性发生率高)
* 吸烟(非吸烟者发生率高)
* 有PONV史
* 术前焦虑
* 胃瘫
* 肥胖,新斯的明类药物尚有争议
麻醉因素
* 吸入麻醉药,阿片类镇痛药,氧化亚氮,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或氯胺酮均增加PONV 发生率
* 术中使用抗胆碱药物、丙泊酚麻醉和某些非药物方法(如容量充足、术中给氧),则可减低PONV 发生率
手术因素
* 长时间手术 ( 90~200 分钟)PONV 发生率增加10%~46%
* 手术类型 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眼科斜视矫形术、妇产科手
术和头面部整形手术
PONV的药物治疗
抗呕吐药的分类
* 作用在皮层:苯二氮卓类
* 作用在呕吐中枢:抗组胺药,抗胆碱药
* 作用在化学触发带:吩噻嗪类,丁酰苯类,
5-HT3受体拮抗药
* 其他 :糖皮质激素
* Heidari SM等认为[1] ,麻醉诱导前给予咪达
唑仑可减少PONV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可能是因为咪达唑仑作为一种GABA 受体
拮抗剂,在缓解焦虑的同时减少了儿茶酚胺
的释放。
抗 胆 碱 药
* 作用机制是抑制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并抑制乙酰胆碱释放。
* 可阻滞前庭的冲动传入,主要用于治疗运动病、眩晕、梅尼尔病和肿瘤所致的恶心呕吐。
* 常用者为:东莨菪碱。
抗 组 胺 药
* 组胺受体可分为H1、H2 和H3 三种类型。H3
受体与组胺释放有关。
* 代表药异丙嗪,可导致困倦和锥体外系统
症状,临床已很少使用。
吩 噻 嗪 类--多巴胺受体拮抗药
* 吩噻嗪属于抗组胺药物中中枢安定作用较
强的一类,主要抑制催吐化学感受区的多巴
胺受体,也有抗组胺和抗胆碱能作用。这类
药物的成本效益比值较低,但不良反应较大,如镇静过度、低血压、锥体外系反应等,故
目前临床已较少用于治疗PONV。
* 如氟哌啶醇、氟哌利多等。
* 氟哌利多因可能导致QT 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性 室速而受到美国FDA 的警告,但不少学者和文献认为是时间和剂量依赖的,主要见于抗精神病的几周或几个月连续使用,而小剂量应用于PONV 是安全的
* 在防治PONV 时应避免大剂量或与其他可延长QT 间期的药合用,* 锥体外系症状主要发生在较大儿童,剂量大于50~75μg/kg。
糖皮质激素
* 抗呕吐机制仍不清楚 对中枢和外周5-HT的产生和释放均有抑制作用,可改变血-脑脊液屏障和对5-HT 的通透性,并降低血液中5-HT 作用于肠道化学感受器的浓度[2 ]。
* 地塞米松镇吐起效时间慢,应在手术开始时给药,注意患者的血糖。
5-HT3 受体拮抗药
* 5-HT 受体90%存在于消化道,1%~2%存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触发带。
* 化疗和术后导致的呕吐与胃肠道黏膜下5-HT3 受体激活有关。
* 用于PONV 的预防,不主张使用多次治疗剂量,如果无效应,则试用另一类药物。
* 不同给药方式可能存在效果差异
我 们 的 研 究
* 将托烷司琼采用不同的方式用于术后镇痛
的同时,分别对术后恶心呕吐和手术前后
的胃动素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显示托烷
司琼超前应用较加入镇痛液中的镇吐效果
好,可能因托烷司琼抢先占据了5 - HT3受
体有关。
联 合 用 药
* 联合应用作用于不同受体位点的抗呕吐药
物较单一药物更能有效的防治PONV。在这
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现已发现
三联模式,不仅可以减少每种药物的剂量,减
少其不良反应,而且可以增强疗效。
* 现有止呕药物的效果有限, 而且降低术
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药物中约1 /3 左右有副
作用, 药物的低效及偶然的复杂事件使人们
对寻求术后恶心呕吐的替代与补充治疗更感
兴趣。
针灸治疗术后恶心呕吐
* 针灸治疗术后恶心呕吐在国外运用较为
广泛, 但由于穴位、针灸方法的选择以及针
灸介入时间的不同, 导致临床效果不一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95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