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肌病 > 重症肌无力
编号:11725220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与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73期
     重症肌无力是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被WHO列为难治性疾病,其临床特征性症状为受累骨骼肌无力及异常疲劳,表现为眼睑下垂,构音、咀嚼、吞咽、呼吸及竖颈困难,休息减轻,活动加重,并呈现“晨轻暮重”现象,严重者导致呼吸麻痹、换气障碍而危及生命。由于该病缠绵难愈,且有一定的致残率、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质量,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现代医学对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分为胸腺切除术和非胸腺切除术两大类。非胸腺切除术治疗主要包括:胆碱脂酶抑制剂、血浆交换、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疗法、肾上腺皮质激素、化学免疫抑制剂。而长期使用胆碱脂酶抑制剂会损害神经肌肉接头处;血浆交换虽可直接清除治病抗体,见效迅速但疗效不持久且价格昂贵;环孢霉素、硫唑嘌呤等化学性免疫抑制剂易引致骨髓抑制,如白细胞减少,再生不良性贫血等,所以目前临床仍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胆碱脂酶抑制剂为主。但长期使用激素可导致消化道溃疡,股骨头坏死。手术治疗也具有较大的副作用,总之,现代医学尚未发现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传统医学对重症肌无力没有明确记载,该病归属于广义的中医痿证范畴。中医认为重症肌无力多为虚证,基本病机是脾肾虚损,其特点是病在肌肉,症为无力。机体生命活动的延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之运化水谷功能正常,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来源,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筋肉皮毛等才能得到充足的营养。若脾化源失职,则气血生化乏源,全身肌肉失于充养。因此,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是重症肌无力发生的主要原因。《痿论篇》提出“治痿者独取阳明”。脾主升清、运化,若脾虚气陷,则升举无力,上睑属脾,可致提睑无力而下垂;脾主肌肉四肢,脾虚生化濡养不足,则四肢痿软不能随用;脾为后天之本,脾虚日久则肾气亏损。脾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脾主肌肉,脾胃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两者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互为因果,所谓“脾阳根于肾阳”,两者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伤肝肾则肝血不足,肝窍失养,肾精亏损而致复视、斜视;肝郁痰结则情绪不稳,烦躁不安,颈前结块肿大;损及肺肾可加重构音不清,声音嘶哑,饮水反呛,呼吸气短;伤及心血则致表情呆滞,心悸,失眠;胸中大气下陷则呼吸困难,危象出现。脾病可以影响他脏,而他脏有病也可以影响脾脏,从而形成多脏同病的局面,即五脏相关,但主要病机仍为脾胃虚损,筋脉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脾肾气血阴阳的温煦滋养,故立“补脾益损,兼治五脏”因此脾肾虚损是贯穿重症肌无力病程始终的基本病机。, 百拇医药(乔文军 鲍文晶 金迪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