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创新源于实践
“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的研究”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第一完成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黄璐琦博士的体会是——
在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中,记者注意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黄璐琦,由他带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团队完成的“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的研究”,是此次两个荣获二等奖的中医药成果之一。这已是他第二次荣获这一科技界的最高奖了。
作为我国中药学学科带头人、众多国家研究项目的担纲者,他对获奖如何看,对中医药科研又如何看,近日记者采访了黄璐琦和他的团队。
厚积薄发
黄璐琦和他的同事陈敏研究员在谈到这次获奖时,异口同声地感叹:“10年了!”因为这个奖凝聚了他们10年来点点滴滴的研究工作和整个团队的心血和汗水。
, 百拇医药 黄璐琦介绍:“这个项目由9个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组成,其中5种保护模式的每一种,又都有1~2个小课题做支撑,积累了很多的研究工作。而这9个课题所做的工作并没有全部体现在这个奖里,因为这个奖只是从9个课题的研究成果中提取了部分与中药资源保护相关的研究成果。所以说,我们真正所做的研究工作比这个成果要多得多。”
陈敏说:“这个项目的研究有10年了,涉及很多学科的研究工作,有化学、分子生物学、栽培学、生态学等等,有6个单位参加了其中的工作,虽然获奖名单上只列了10个人的名字,但实际项目署名的有30多人,而在项目的背后还有更多的人为这个项目做出了贡献。”
的确,10年来,在黄璐琦的带领下,他们从点滴入手,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了很多临床和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1995年时,他们就对中药资源保护所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在江西、江苏、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开展了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调查,探讨并初步制定了中药资源濒危和保护等级量化的评价标准,设计并建立了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数据库。“中药白芷种质资源的系统研究”、“珍稀濒危中药资源调查及保护系统的建立——杜仲、肉苁蓉保护生物学的研究”、“肉苁蓉繁育研究”、“三叶木通人工繁育研究”、“江西省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分级标准的研究”等5项研究先后获得省级和学会的奖励。正是这些不断的研究积累,最后凝聚成了今天的这个项目,凝聚出了这个国家奖。正如黄璐琦所说,“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真正是“十年磨一剑”。
, 百拇医药
创新来源于实践
黄璐琦在谈及获奖的体会时说,“创新一定是来源于实践,是从实践到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创新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这个项目就是来源于实践,然后上升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
长期以来,由于对野生药材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认识不足,以及违反自然规律的垦殖和其他一些原因,致使中药资源遭遇到了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为严重的危机和损失。据报道,在400~500种常用中药材中应保护的有112种,其中濒危的10种,稀有的38种,渐危的64种。
黄璐琦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物质基础,中药资源不仅是中医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生物资源,没有了这个资源,中医药事业就谈不到发展。对这类可更新资源的合理持续利用,是人类社会长期稳定和发展的保证。这个项目就是针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为解决中药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提出了珍稀濒危中药资源保护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 http://www.100md.com
针对现在存在的做科研不下基层,而是钻在象牙塔里做研究,为了发文章而做文章的现象,黄璐琦指出,现在中医药最强调的就是临床疗效,中药科研最关键的就是要解决临床、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不能为了出文章、出成果而搞科研。为什么有些中成药开发出来后效果没那么好?现在很多新药是来源于实验室筛选,而同仁堂300多年流传至今的很多药物是来源于临床。中药科研要解决脱离实践、脱离临床的问题,不能坐在屋子里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应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要克服浮躁心理。
黄璐琦告诉记者,他对中药所建所50多年来的很多重大成果进行过总结,发现其中很多研究的第一步都来源于实践。现在他所承担的“973”项目,其中一些课题也是在生产实践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再如,他的导师乐崇熙研究员关于栝楼属的研究就是始于在药材公司收购栝楼皮时对一些性状各异的药材产生了疑问,随后不断调查、记录、研究,最终上升到理论,成为了这一领域的专家。“专家就是从实践出来的。”黄璐琦说。
成果来自团队的力量
, http://www.100md.com
这个项目提出了急需保护的中药资源的5种保护研究模式,即:针对野生种源不清的中药资源实行“种源保护”的研究模式;对珍稀的中药资源实行“种群保护”的研究模式;对野生资源供不应求的中药资源实行“种植保护”的研究模式;对濒危中药资源实行“新药源保护”的研究模式;对用于工业原料的中药资源实行“生物技术保护”的研究模式。首次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了一套科学而系统的保护研究模式。而支撑这一成果的,则是大量的调查研究,以及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类型中药资源中的代表性中药材进行的基础研究。
谈到这个国家奖的获得时,黄璐琦多次强调,“这是团队的力量。”
他向记者介绍,这支团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年轻人占70%以上。他们思想活跃,善于思考,肯吃苦,团结合作。为了获得项目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他们曾经在新疆、江西、江苏、内蒙古、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多省药材产地、种植基地和保护区深入调研。这支团队中有一位女博士,2003年时只有25岁,她曾只身一人5次前往地处新疆南疆的和田地区调研,而且在那里一呆就是两个来月。她告诉记者,条件艰苦自不必说,身在那边说不害怕那是假话。乘车时都要马上记下车牌号发给北京的同事,以防万一。但正是在那里的调研,让她了解了管花肉苁蓉资源和很多的管花肉苁蓉寄主,并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
, http://www.100md.com
正是这些年轻的博士们,凭着对中医药事业的强烈的责任感,十年如一日,把大部分节假日、周末休息时间奉献给了科研。深山老林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沙漠荒原上撒下了他们的汗水,顶风冒雨,甚至忍饥挨饿,但思想的触角却自由延伸,并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他们的带头人黄璐琦办公室里深夜明亮的灯光,更是被学生们戏称为灯塔。
黄璐琦还告诉记者,这个项目不仅让他们收获了国家奖,也带起了一批年轻的科研人员。今年这个团队有4人评上了正高职称,其中2人年龄不到40岁。
“我想,只要用心做事,沉下心去研究,我们这个团队一定会做出更大贡献。” 黄璐琦最后充满信心地表示。
【新闻连接】
五种模式保护珍稀濒危中药资源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黄璐琦等人完成的“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的研究”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研究首次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了一套科学而系统的保护研究模式。
, 百拇医药
该研究提出了急需保护的五种中药资源类型,即:针对野生种源不清的中药资源实行“种源保护”;对珍稀的中药资源实行“种群保护”;对野生资源供不应求的中药资源实行“种植保护”;对濒危中药资源实行“新药源保护”;对用于工业原料的中药资源实行“生物技术保护”。
该研究探讨了中药资源濒危和保护等级的评价标准,建立了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数据库;发现了白芷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确认了中药白芷的野生种质来源;发现了荒漠肉苁蓉中存在“油苁蓉”的特殊变异类型;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明确了荒漠肉苁蓉更适应沙漠生存环境,管花肉苁蓉遗传多样性已受到威胁应予以保护,杜仲应保护多个居群,并促进不同地区种源的交流,避免单一种源的大面积栽培等有效的保护措施。
该研究还首次分离鉴定出白芷3种新型双香豆素特殊的立体结构,为伞形科植物的化学系统分类提供了新的资料和依据;首次研究并建立了三叶木通人工繁育(野生变家种)的方法和体系,制定了三叶木通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了管花肉苁蓉大面积高产优化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程,首创管花肉苁蓉人工种植中的关键技术即人工接种技术—“带状沟播法”;在于田县大芸种植场种植了16种柽柳,并在12种柽柳上接种成功管花肉苁蓉,为国内外之最;将获得的管花肉苁蓉人工种植技术在沙区推广,种植上万余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天然虫草中分离、鉴定得到了蝙蝠蛾拟青霉新种,并进行发酵生产工艺的研究。, 百拇医药(张东风)
在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中,记者注意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黄璐琦,由他带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团队完成的“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的研究”,是此次两个荣获二等奖的中医药成果之一。这已是他第二次荣获这一科技界的最高奖了。
作为我国中药学学科带头人、众多国家研究项目的担纲者,他对获奖如何看,对中医药科研又如何看,近日记者采访了黄璐琦和他的团队。
厚积薄发
黄璐琦和他的同事陈敏研究员在谈到这次获奖时,异口同声地感叹:“10年了!”因为这个奖凝聚了他们10年来点点滴滴的研究工作和整个团队的心血和汗水。
, 百拇医药 黄璐琦介绍:“这个项目由9个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组成,其中5种保护模式的每一种,又都有1~2个小课题做支撑,积累了很多的研究工作。而这9个课题所做的工作并没有全部体现在这个奖里,因为这个奖只是从9个课题的研究成果中提取了部分与中药资源保护相关的研究成果。所以说,我们真正所做的研究工作比这个成果要多得多。”
陈敏说:“这个项目的研究有10年了,涉及很多学科的研究工作,有化学、分子生物学、栽培学、生态学等等,有6个单位参加了其中的工作,虽然获奖名单上只列了10个人的名字,但实际项目署名的有30多人,而在项目的背后还有更多的人为这个项目做出了贡献。”
的确,10年来,在黄璐琦的带领下,他们从点滴入手,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了很多临床和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1995年时,他们就对中药资源保护所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在江西、江苏、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开展了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调查,探讨并初步制定了中药资源濒危和保护等级量化的评价标准,设计并建立了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数据库。“中药白芷种质资源的系统研究”、“珍稀濒危中药资源调查及保护系统的建立——杜仲、肉苁蓉保护生物学的研究”、“肉苁蓉繁育研究”、“三叶木通人工繁育研究”、“江西省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分级标准的研究”等5项研究先后获得省级和学会的奖励。正是这些不断的研究积累,最后凝聚成了今天的这个项目,凝聚出了这个国家奖。正如黄璐琦所说,“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真正是“十年磨一剑”。
, 百拇医药
创新来源于实践
黄璐琦在谈及获奖的体会时说,“创新一定是来源于实践,是从实践到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创新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这个项目就是来源于实践,然后上升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
长期以来,由于对野生药材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认识不足,以及违反自然规律的垦殖和其他一些原因,致使中药资源遭遇到了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为严重的危机和损失。据报道,在400~500种常用中药材中应保护的有112种,其中濒危的10种,稀有的38种,渐危的64种。
黄璐琦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物质基础,中药资源不仅是中医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生物资源,没有了这个资源,中医药事业就谈不到发展。对这类可更新资源的合理持续利用,是人类社会长期稳定和发展的保证。这个项目就是针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为解决中药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提出了珍稀濒危中药资源保护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 http://www.100md.com
针对现在存在的做科研不下基层,而是钻在象牙塔里做研究,为了发文章而做文章的现象,黄璐琦指出,现在中医药最强调的就是临床疗效,中药科研最关键的就是要解决临床、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不能为了出文章、出成果而搞科研。为什么有些中成药开发出来后效果没那么好?现在很多新药是来源于实验室筛选,而同仁堂300多年流传至今的很多药物是来源于临床。中药科研要解决脱离实践、脱离临床的问题,不能坐在屋子里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应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要克服浮躁心理。
黄璐琦告诉记者,他对中药所建所50多年来的很多重大成果进行过总结,发现其中很多研究的第一步都来源于实践。现在他所承担的“973”项目,其中一些课题也是在生产实践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再如,他的导师乐崇熙研究员关于栝楼属的研究就是始于在药材公司收购栝楼皮时对一些性状各异的药材产生了疑问,随后不断调查、记录、研究,最终上升到理论,成为了这一领域的专家。“专家就是从实践出来的。”黄璐琦说。
成果来自团队的力量
, http://www.100md.com
这个项目提出了急需保护的中药资源的5种保护研究模式,即:针对野生种源不清的中药资源实行“种源保护”的研究模式;对珍稀的中药资源实行“种群保护”的研究模式;对野生资源供不应求的中药资源实行“种植保护”的研究模式;对濒危中药资源实行“新药源保护”的研究模式;对用于工业原料的中药资源实行“生物技术保护”的研究模式。首次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了一套科学而系统的保护研究模式。而支撑这一成果的,则是大量的调查研究,以及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类型中药资源中的代表性中药材进行的基础研究。
谈到这个国家奖的获得时,黄璐琦多次强调,“这是团队的力量。”
他向记者介绍,这支团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年轻人占70%以上。他们思想活跃,善于思考,肯吃苦,团结合作。为了获得项目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他们曾经在新疆、江西、江苏、内蒙古、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多省药材产地、种植基地和保护区深入调研。这支团队中有一位女博士,2003年时只有25岁,她曾只身一人5次前往地处新疆南疆的和田地区调研,而且在那里一呆就是两个来月。她告诉记者,条件艰苦自不必说,身在那边说不害怕那是假话。乘车时都要马上记下车牌号发给北京的同事,以防万一。但正是在那里的调研,让她了解了管花肉苁蓉资源和很多的管花肉苁蓉寄主,并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
, http://www.100md.com
正是这些年轻的博士们,凭着对中医药事业的强烈的责任感,十年如一日,把大部分节假日、周末休息时间奉献给了科研。深山老林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沙漠荒原上撒下了他们的汗水,顶风冒雨,甚至忍饥挨饿,但思想的触角却自由延伸,并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他们的带头人黄璐琦办公室里深夜明亮的灯光,更是被学生们戏称为灯塔。
黄璐琦还告诉记者,这个项目不仅让他们收获了国家奖,也带起了一批年轻的科研人员。今年这个团队有4人评上了正高职称,其中2人年龄不到40岁。
“我想,只要用心做事,沉下心去研究,我们这个团队一定会做出更大贡献。” 黄璐琦最后充满信心地表示。
【新闻连接】
五种模式保护珍稀濒危中药资源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黄璐琦等人完成的“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的研究”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研究首次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了一套科学而系统的保护研究模式。
, 百拇医药
该研究提出了急需保护的五种中药资源类型,即:针对野生种源不清的中药资源实行“种源保护”;对珍稀的中药资源实行“种群保护”;对野生资源供不应求的中药资源实行“种植保护”;对濒危中药资源实行“新药源保护”;对用于工业原料的中药资源实行“生物技术保护”。
该研究探讨了中药资源濒危和保护等级的评价标准,建立了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数据库;发现了白芷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确认了中药白芷的野生种质来源;发现了荒漠肉苁蓉中存在“油苁蓉”的特殊变异类型;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明确了荒漠肉苁蓉更适应沙漠生存环境,管花肉苁蓉遗传多样性已受到威胁应予以保护,杜仲应保护多个居群,并促进不同地区种源的交流,避免单一种源的大面积栽培等有效的保护措施。
该研究还首次分离鉴定出白芷3种新型双香豆素特殊的立体结构,为伞形科植物的化学系统分类提供了新的资料和依据;首次研究并建立了三叶木通人工繁育(野生变家种)的方法和体系,制定了三叶木通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了管花肉苁蓉大面积高产优化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程,首创管花肉苁蓉人工种植中的关键技术即人工接种技术—“带状沟播法”;在于田县大芸种植场种植了16种柽柳,并在12种柽柳上接种成功管花肉苁蓉,为国内外之最;将获得的管花肉苁蓉人工种植技术在沙区推广,种植上万余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天然虫草中分离、鉴定得到了蝙蝠蛾拟青霉新种,并进行发酵生产工艺的研究。, 百拇医药(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