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24975
克毒制胜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76期
     在2月5日的《中国中医药报》4版上,我们于“毒的启示”一文里,主要谈到了什么是毒,“毒从何来”的问题。本文我们着重探讨中医克毒制胜的智慧,回答“毒向何处去”的问题。

    隐匿潜藏 避其锐气

    中医认为“六淫太过即是毒”,因此《内经》有寒毒、热毒、湿毒等称谓。对于六气过盛变为六淫的危害,古人主张要主动避免,而不是无畏地暴露于其毒害之中。《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把避免虚邪贼风的伤害,看做是自古相传的防病之道。

    《灵枢·九宫八风》说:“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文中所提“谨候”虚风,可以看出圣人的谨慎态度;“日避”虚邪,则反映了其不敢松懈的精神状态。

    健体强身 迎击毒气

    《素问·刺法论》提出来,首先要在思想上不怕邪毒,要相信自己的正气能够抗击邪毒。因此说:“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文中把“正气存内”与“避其毒气”并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看待。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介绍了各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其中所谈的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洗浴、熏蒸的方法,有健身运动的方法,也有很多是以服用有毒的药物,或者佩戴香囊、药囊,接触有毒的药物,来预防传染病。可见,孙思邈不仅对于传染病的接触传染有很深认识,而且对于服用药物增强抵抗力、预防传染病,也有很深的研究。

    解毒排毒 给毒出路

    现代医学强调杀菌消毒,主张消灭病原。中医学面对毒邪伤害的应对措施,与此有所不同。中医除了积极预防之外,就是主张转化,把有害物质的毒性降低,称为解毒。毒性降低的过程,就是转化的、克制的过程。

    无论是“毒从外来”,还是“毒从内生”,都可以用药物制约,抵抗其毒害,也可以因势利导,把邪毒排出体外,比如使用汗法、吐法、泻法、利尿法排出毒邪。

    化毒为药 因势利导

    《神农本草经》是记载中医驾驭中药,减毒增效最早的专门著作,后世一直遵循其中提出来的配伍原则,有相须、相使、相杀、相恶种种不同。后来的医学家逐渐积累经验,不但增加了很多味有毒、无毒的药物,而且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炮制理论和丰富的炮制技术,如《雷公炮制论》就是一部代表作。

    有了这些组方、炮制经验,古人探索的足迹并没有停止,金元时期的张元素、王好古等人,又发明了“引经报使”学说。也就是在方子里,增加一些针对某个经脉的药物,然后改变整个方剂的作用方向,按照医疗的需要“直达病所”,可以减少用药,提高疗效。, 百拇医药(曹东义 李佃贵 裴林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