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最新03 > 正文
编号:11743932
肥胖和癌症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30kb)。

    第八节 肥胖

    定义

    肥胖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体重异常增加,并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行动不便,少动气短心悸,怕热,多汗,或腰痛,下肢关节疼痛等症状的一类病证。

    释义

    本病是一种营养过剩性疾病,大多有内分泌-代谢方面的异常。

    一般按有无明显内分泌-代谢原因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历史沿革

    (1)对本病的最早记载见于《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

    "肥贵人"及"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的描述。

    在证候方面:《灵枢·逆顺肥瘦》记载:"广肩腋项,肉薄

    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

    《灵枢·卫气失常》根据人的皮肉气血的多少对肥胖进行分类,分为"有肥,有膏,有肉"三种证型。

    此外,《素问·奇病论》中有"喜食甘美而多肥"的记载,说明肥胖的发生与过食肥甘,先天禀赋,劳作运动太少等多种因素有关。

    (2)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肥胖的病机还与气虚,痰湿、七

    情及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如《景岳全书·杂证谟·非风》认为肥人多气虚,《丹溪心法》、《医门法律》认为肥人多痰湿。

    在治疗方面,《丹溪心法·中湿》认为肥胖应从湿热及气虚两方面论治。《石室秘录·肥治法》认为治痰须补气兼消痰,并补命火,使气足而痰消。

    (3)前人还认识到肥胖与其它多种病证有关:

    《内经》认识到肥胖可转化为消渴,还与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等多种疾病有关。《女科切要》中指出:"肥白妇人,经闭而不通者,必是痰湿与脂膜壅塞之故也。"

    范围

    现代医学的单纯性(体质性)肥胖病(无明显病因)、继发性肥胖病(如继发于下丘脑及垂体病,胰岛病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的肥胖病),可参照本节治疗。

    病因病机

    肥胖多因年老体弱,过食肥甘,缺乏运动、先天禀赋等导致气虚阳衰、痰湿瘀滞形成。

    一、病因

    1.年老体弱

    肥胖的发生与年龄有关,40岁以后明显增高。

    中年以后--①人体的生理机能由盛转衰,脾的运化功能减退,②过食肥甘,运化不及→聚湿生痰,痰湿壅结,③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酿生水湿痰浊,故而肥胖。(尤其是经产妇女或绝经期妇女)

    2.饮食不节

    ①暴饮暴食,食量过大→水谷精微在人体内堆积成为膏脂→使人体臃肿肥胖

    ②过食肥甘,长期饮食不节→湿热内生,酝酿成痰,又损伤脾胃→水谷运化失司→湿浊停留体内,痰热湿浊停留体内,使体重增加→肥胖

    3.缺乏运动

    "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伤气则气虚,伤肉则脾虚

    长期喜卧好坐,缺乏运动→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呆滞→运化失司,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痰浊,聚于肌肤、脏腑、经络→肥胖

    妇女在妊娠期或产后由于营养过多,活动减少→亦容易发生。

    4.先天禀赋

    《内经》即认识到肥胖与人的体质有关,现代已明确认识到,肥胖的发生具有家族性。→

    父母为肥胖之人→先天肾气不足,后天脾失健运→水谷精微转输失常→痰浊、膏脂→肥胖

    阳热体质,胃热偏盛者--食欲亢进,食量过大→脾运不及→膏脂痰湿堆积→肥胖

    此外,肥胖的发生还与性别、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由于女性活动量较男性少,故女性肥胖者较男性为多。

    二、病机

    1.基本病机 --阳气虚衰、痰湿偏盛

    脾气虚弱则运化转输无力,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而致肥胖;

    肾阳虚衰,则血液鼓动无力,水液失于蒸腾气化,致血行迟缓,水湿内停,而成肥胖。

    2.病位--主要在脾与肌肉,与肾虚关系密切,亦与心肺的功能失调及肝失疏泄有关。

    3.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之候

    本虚--多为脾肾气虚,或兼心肺气虚;

    标实--为痰湿膏脂内停,或兼水湿、血瘀、气滞等,临床常有偏于本虚及标实之不同。

    前人有"肥人多痰"、 "肥人多湿"、"肥人多气虚"之说,即是针对其不同病机而言。

    4.病理转化

    (1)虚实之间的转化

    如食欲亢进,过食肥甘,湿浊积聚体内,化为膏脂,湿浊化热,胃热滞脾,形成肥胖,但长期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致脾虚不运,甚至脾病及肾,导致脾肾两虚,从而由实证转为虚证;

    而脾虚日久,运化失常,湿浊内生,或土壅木郁,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或脾病及肾,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可致水湿内停,泛溢于肌肤,阻滞于经络,使肥胖加重,从而由虚证转为实证或虚实夹杂之证。

    (2)各种病理产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主要表现为痰湿内停日久,阻滞气血运行,可致气滞或血瘀。而气滞,痰湿、瘀血日久,常可化热,而成郁热,痰热、湿热、瘀

    热。

    (3)肥胖病变日久,常变生它病。

    《内经》中已经认识到肥胖与消瘅等病证有关,极度肥胖者,常易合并消渴、头痛、眩晕、胸痹、中风、胆胀、痹证等。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标准体重与实际体重比例

    成人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 数 = (身高(cm) -100) ×0.9)] (Bmca标准体重),儿童标准体重(kg)数=年龄×2+8

    体重超过10%为超重,体重超出标准体重20%以上为肥胖;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

    2.体重与腰围、臀围的关系

    一般说来,多余的脂肪,男性多沉积在腹部,女性主要沉积在臀部、腿部。因此,可测定腰围可估计男性是否肥胖,其标准是:

    体重(kg)数不超过腰围(cm)数,否则即是发胖。

    女性肥胖除直接观察臀以下部位的丰满膨隆的程度外,可用"捏指法"测量,即用拇、食指相距3 cm左右捏起皮皱,其皮皱厚度即为该处皮下脂肪厚度,若超过2.5 cm即属肥胖。

    3.体重指数

    体重质量指数[体重质量指数=体重(kg)/体表面积(m)2,若超过超过24,排除肌肉发达或水分潴留因素,即可诊断为本病。

    4.症状

    初期轻度肥胖仅体重增加20%-30%,常无自觉症状。

    中重度肥胖常见伴随症状,如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气短气喘,腹大胀满等。

    二、相关检查

    肥胖病人一般应做相关检查,以便与相关疾病进行鉴别,明确是否存在并发症,并明确肥胖的病因。

    1.测量身高,体重、血压。

    2.血脂分析。

    3.测定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血清胰岛素、皮质醇。

    4.肝脏B超检查,肝肾功能。

    5.抗利尿激素测定。

    6.测定雌二醇,睾酮、黄体生成素。

    7.心电图,心功能、眼底及微循环检查。

    8.为排除继发性肥胖,可考虑做头颅X线摄片,显示蝶鞍有否扩大,骨质有否疏松,或头颅,双肾上腺CT扫描,测定T3、T4,TSH,以排除内分泌功能异常引起肥胖的可能性。

    三、病证鉴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13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