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最新03 > 正文
编号:11744066
关于乙肝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7kb)。

    所谓"大小三阳"是指进行"乙型肝炎抗原二对半检查"(简称为乙肝二对半)的二种不同结果。"二对半"中的第一对是指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第二对是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另外第三对是核心抗体(抗-HBc) 和核心抗原(HBcAg)。由于在肝细胞中,核心抗原已被全部装配成乙肝病毒,血清中没有游离的核心抗原,故在周围血液中只能检测到第三对中的半对,即核心抗体,故称二对半。

    "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一般认为,"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强,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小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大三阳"和它的区别是前者E抗原阳性。它通常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认为"小三阳"的传染性较小。但对于一些E抗原和E抗体均为阴性的人,它所感染的乙肝病毒可能是已经产生突变的病毒株感染,它不能表达E抗原和E抗体,但是如果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MA)依然阳性,表示病毒血症存在,仍然具有传染性。

    无论"大三阳"抑或是"小三阳",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均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要想了解肝功能的情况,最好是定期(3个月至6个月)到医院作一次肝功能和乙肝两对半检查。

    "两对半","大三阳"与"小三阳"

    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以及"两对半",原来"大三阳"是指在乙肝检查中 HbsAg阳性, HBeAg阳性,抗HBc阳性。"小三阳"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两对半"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HbeAg, 抗HBs、抗Hbe,抗HBc。

    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检测"两对半",已为众所周知。近年又出现"大三阳"和"小三阳"的称法,并在谁重谁轻问题上存在误区。其实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表抗"和c抗体均为阳性的基础上,如果e抗原也是阳性,即被称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仅有e抗体阳性,即被称为"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认为"大三阳"病情重,"小三阳"病情轻,希望从"大三阳"尽快转为"小三阳"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真正决定患者病情轻重的是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和临床症状。大致有下面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一小部分"小三阳"患者,其乙肝病毒DNA仍然阳性,提示病毒复制仍然活跃,且有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的结果,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和发展更快,应加以注意。第二种情况'无论患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没有明显的症状,都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能诊断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多数人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由于当时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无力清除病毒,容忍乙肝病毒与其长期和平共处,而成为携带者的。第三种情况,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或伴有临床症状,或有肝脾肿大等,则应该判定为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尽快控制活动性肝病。因为我国绝大多数肝硬化、肝癌患者,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反复肝病活跃的过程。换句话说,只要没有活动性肝病或能避免慢性肝病的反复活跃,就能有效地阻止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的发生。医学研究还证明,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每年有5%-10%的"大三阳"者自然转为"小三阳"。自然转阴对每个"大三阳"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机会,但具体何时发生,目前还没有办法确定。因此,建议"大三阳"者不必过分担心。即使试图用抗病毒药将"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也必须选择肝功能异常者,治疗才有反应。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适于药物治疗,等待自然转阴才是明智之举。他们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不宜从事餐饮服务和保育工作。

    乙肝用药

    目前治疗乙肝没有特效药! 慢性病毒性肝炎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任何药物都不曾显示其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明确而肯定的疗效,因此目前仍在进行各种试验治疗。鉴于本病的发病原理可能与病毒株的毒力,受感染细胞的数量和患者免疫系统的效应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其治疗药物大体分三类:

    ①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拉米夫定等!

    a一干扰素(IFN),其作用主要是免疫调节。血清出现HBeAg阴转,无论是干扰素诱导还是自发的,均可阻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向肝衰或死亡发展。不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两大制约因素:第一,它从未获得真正成功,除非病人在治疗前已出现对HBV的实质性免疫反应,即治疗前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显著升高(> 150U/L)。若ALT升高达正常上限3倍以上,反应率较好(达40%);若治疗前ALT水平小于3倍正常上限,反应率较低(5一15%)。其次,在干扰素诱导的HBeAg血清转换之前,肝炎活动的突然、一过性加重(表现为ALT升高)可导致肝硬化病人发生肝功能衰竭、偶尔出现死亡。

    当乙肝患者有以下症状时,不宜使用α干扰素治疗:

    (1)血清胆红素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

    (2)失代偿性肝硬化

    (3)自身免疫性疾病

    (4)有重要脏器病变,如严重心、肾疾患,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以及神经精神异常等。

    拉米呋定有不少优势,诸如价格相对便宜、副作用小、口眼方便、抑制病毒迅速,对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可达 90%以上,对于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阴转率也在 40%以上等,故而风靡一时。但是,拉米呋定并非神药, 它并未完全解决乙肝的难题,诸如停药后的"反弹"、疗程的遥遥无期、病毒在药物压力下的变异、远期疗效尚无定论等等。拉米呋定也是治疗乙肝征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但决不是治疗乙肝的终点。中药抗病毒药物种类不少,其优点是价格便宜、副作用小等,但是,相对西药来说,抗病毒的效力不够,作用机理不明确,因此,尚难以单独承担乙肝的"主打角色"。

    重要提醒:干扰素和拉米夫定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②免疫调节剂:

    乙肝免疫球蛋白、左旅咪唑、乙肝疫苗、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卡介苗、免疫抑制剂、胸腺肽、猪苓多糖等,其中以免疫核糖核酸较为有效。

    免疫调节药物 包括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两类。 免疫增强剂可以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和诱导内源性干扰素产生,促进乙肝病毒抗原指标转阴。使用免疫调节药要慎重,有时候,打破体内免疫平衡,很可能造成病情恶化!

    ③改善肝细胞功能药物:

    如肌苷、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促肝细胞生长素等。

    原则是,一般非紧急情况,不建议使用保肝药物。一些保肝药物都存在停药后易反弹的问题,所以停药时必须谨慎,以逐步减少用量为宜。

    虽然市场肝病药品琳琅满目。但很多都有夸大其词的宣传,每种药物都有各自的适应症,应该严格按照自身情况,在正规的医院,合理用药!

    是药三分毒,所有的药物都要在肝脏完成代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4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