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精神疾病 > 病态心理
编号:11745648
疑病症的诊断与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92期
     张伟是一位刚刚步入中年的男性,自从得知一个老同学因心脏病发作突然死亡的消息后,心情一直无法平静,联想到自己近几年来不时出现的胸闷和心悸,害怕也会得心脏病而出现意外,便到医院找心脏内科医生求医。经动态心电图、彩超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报告结果均正常。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他不放心,认为该医生水平可能有限,又到另一家医院找心脏内科专家,要求医生给他做检查,检查报告又都正常。不过,这丝毫没有打消他的疑虑,他仍然四处奔波,看病检查,不相信自己没有病,总是认为医生水平不高或者设备不够先进。

    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关心得过分就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和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类似张伟这样的人并非罕见,他们整天处心积虑地“捡病”往自己身上贴,原来他们患了一种叫做疑病症的心理障碍。

    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症,是指对自身感觉或征象作出患有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心身被由此产生的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的一种神经症,以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和持难以消除的成见为特点,患者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

    发病与心理素质有关

    疑病症的发病与病人的神经类型及心理素质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善思索易钻牛角尖的人,精神状态不稳定,对周围事物高度敏感的人,性格内向、抑郁寡欢、心胸狭窄、谨小慎微的人;对自己过度关心的人,最易患这种疑神疑鬼的疑病症。这种人往往过分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信守养身之道,他们过分注意来自内脏及身体的各种感觉,十分关注自己的脸色、舌苔、脉搏、体重、大小便等,对身体上一点点不舒服的感觉都极为敏感,甚至对一般人所不注意的内脏活动(如心跳、肠蠕动等)都有很高的觉察力。他们对医药知识特别感兴趣,极易受医生(包括江湖医生)和医书的影响,喜欢在医书里翻来覆去地对照自己找病,听说或者看见别人生病就立刻感到自己也有类似的症状。若有小恙,他们会过分担心害怕,其症状比起别人来要严重得多、持久得多。

    疑病症发病前往往有精神紧张刺激的前提,或是因某亲朋好友患重病甚至死亡心有余悸,或是因自己患某种疾病而紧张恐惧,或是为工作、人际关系而苦恼,或是因医生言语不慎而造成不良暗示等。也有的疑病症是医源性的,是由于医生的不恰当言语、态度和行为造成的,那些反复的检查,长期不能确定的诊断,误诊和治疗,错误的观念,为达到某种目的(如社会上的游医、巫医为了骗钱)而恐吓病人等,都是造成疑病症的原因;疑病症还受文化背景影响,如我国传统观念认为“十滴血一滴精”,手淫、遗精会导致“肾亏”而“大伤元气”,使得有过手淫、遗精的人产生恐惧和悔恨心理,造成精神委靡、情绪低落、头痛失眠等躯体上的种种不适,最终造成疑病症。

    疑病症的症状

    疑病症状主要包括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两方面。

    疑病症的躯体病状表现多样,约2/3患者有疼痛症状,常见部位是头、腰、骼窝。但常描述不清,也查不到阳性体征,伴有失眠、焦虑和抑郁症状,症状多涉及身体许多部位,以腹、胸、颈和头部为多,病人诉说的躯体症状有分散而模糊和明确而细致相结合的特征。如:诉述胃部膨胀隐痛、胃蠕动缓慢、幽门梗阻、食物难以通过,因此病人自己得出结论患了“胃癌”。疑病症病人对一般人所觉察不到的内脏活动,如心跳或躯体微不足道的疼痛、酸胀都很敏感,并对鼻腔分泌物、粪便带黏、淋巴结肿大等都特别关切,认为是病症的来源。

    疑病症患者对通常出现的生理感觉和不常有的感觉作出疑病性的解释,坚信自己有病的观念又可以加重躯体不适感。即便有时自己也确信这些疾病并不存在,但仍要求各种检查。尽管反复的医学检查无异常,医生的详细解释也不能消除其疑病的信念,仍认为检查可能有失误,因此惶惶不安、焦虑苦恼。

    疑病症的诊断

    诊断疑病症必须具备以下几点:一、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并过分关注自身健康状况,表现为下述的至少一项:(1)对身体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序与实际健康情况很不相称。(2)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作出疑病性解释。(3)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充分根据,但不是妄想;二、反复就医或反复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或医生的合理解释不能打消顾虑;三、工作、学习和家务能力下降,或者为此感到痛苦;四、病程在6个月以上;五、排除强迫症、抑郁症、偏执性精神病等诊断,疑病症状不只限于惊恐发作。

    心理治疗为主

    疑病症并非器质性疾病,更不是不治之症,但用一般的医药疗法很难奏效。必须深挖这种“心病”的根源,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在耐心倾听患者陈述与仔细检查之后,以事实说明所疑疾病缺乏根据,切忌潦草检查与简单解释。如配合其他治疗,疗效可能更好。对暗示性较高的患者,在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催眠暗示可能获良效。抗焦虑与抗抑郁药可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抗精神病仅对少数患者有效,哌迷清(2~8mg/d)对单一症状的疑病症可能有良效。, 百拇医药(陈福新 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精神内科 > 疑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