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主流用药.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584kb)。
消化系统疾病主流用药
消化内科
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
一、良恶性肿瘤
二、感染性疾病
三、非肿瘤性、非感染性疾病
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
? 1、食管疾病: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ERD)、 Mallory-weiss综合征、食管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贲门失迟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等。
? 2、胃和十二指肠:胃炎、急性胃黏膜病变、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等。
? 3、小肠和结肠: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溃结和Crhon病)、假性肠梗阻、吸收不良性腹泻等。
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
? 肝脏: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损害、药物性或中毒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肝硬化、肝性脑病等。
? 胰腺:急慢性胰腺炎等
? 胆系:胆囊和胆管结石等。
消化科常用的药物
? 1、抑酸药和止酸药
? 2、胃肠动力药物
? 3、胃肠黏膜保护剂
? 4、肝脏疾病的药物(保肝药物、抗病毒药物和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
? 5、利胆排石药物
? 6、微生态药物
? 7、泻药与止泻药
常用的抑酸药物
? 抗胆碱能药
? H2受体拮抗剂
? 质子泵抑制剂
? 胃泌素受体抑制剂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的作用机理
抑酸药物-抗胆碱能药
? 药理机制:阻断胃平滑肌上的胆碱能受体,能够抑制迷走神经,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
? 由于抑制胃蠕动和延缓胃排空,当合并胃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时不宜使用;青光眼患者忌用;前列腺肥大者慎用。
? 常用药物和用法:阿托品0.3mg,3~4次/d口服,疼痛剧烈时可皮下或肌内注射0.5mg;山莨菪碱每次5~10mg,口服或肌内注射。
抑酸药物-H2受体阻滞剂
? 药理机制:与组胺竞争胃壁细胞上H2受体并与之结合,可减少对各种刺激如组胺、五肽促胃液素等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从而抑制胃酸分泌。
? 常用药物:西米替丁(泰胃美 )、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信法丁、高舒达)及尼扎替丁等
H2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
? 西米替丁:口服:每次200 mg~400mg,1日800mg~1600mg;静脉注射或滴注: ,每次200mg~600mg,4~6小时1次,1日剂量不宜超过2g。也可直接肌肉注射。
? 雷尼替丁:每次150mg,每日2次,早晚饭时服用
? 法莫替丁:口服,20mg/次,2次/d或睡前1次服20~40mg;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20mg,1日2次(间隔12小时)。
H2受体拮抗剂的疗效比较
? 法莫替丁是第三代H2受体拮抗剂, 抑制胃酸分泌的能力较雷尼替丁强7.5倍,较西米替丁强40倍。
? 法莫替丁作用时间长,每12h给药1次,能够持续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
? 西米替丁可透过血脑屏障,干扰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少数可有精神障碍,因此有肝性脑病者禁用。
H2受体拮抗剂的副作用
? 头痛、头晕、乏力、嗜睡、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心率增加、血压升高、颜面潮红、月经不调、肝、肾功能损害和粒细胞减少等,? 具有抗雄性激素作用,停药后可消失。孕妇和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哺乳妇女使用时应停止授乳。
抑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PPI)
? 药理机制: 在胃壁细胞的管池及分泌小管的细胞膜上分布着氢-钾三磷酸腺苷酶(ATPase),该酶是介导胃酸分泌的最终途径,能将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内,而将H+泵出细胞外,H+与CL结合形成胃酸。
? 质子泵抑制剂(PPI)通过非竞争性不可逆的对抗作用,抑制胃壁细胞内的质子泵,产生较H2受体阻滞剂更强更持久的抑酸效应。
?
壁细胞泌酸机制
PPI发展史
PPI
? PPI抑酸强度高于H2受体拮抗剂
? 目前最强大的抑制胃酸作用的药物。
PPI的临床应用
PPI的临床应用
? 兰索拉唑(达克普隆):口服,30mg/次,1~2次/d。
? 雷贝拉唑(波利特):口服,10 mg/次,1~2次/d。
? 埃索美拉唑(耐信):口服,40 mg/次,1~2次/d。
PPI-不良反应
? 恶心、胀气、腹泻、便秘、上腹痛等。皮疹、ALT和胆红素升高也有发生,一般是轻微和短暂的,大多不影响治疗。
? 长期使用本品可能引起高胃泌素血症。严重肾功能不全及婴幼儿禁用。
? 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必要时剂量减半。
抗酸药物
? 传统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
? 原理是使酸碱中和,形成盐和水,从而提高胃液pH值,降低十二指肠酸负荷,减轻胃酸对十二指肠黏膜的刺激,以达止痛效果。
? 抗酸剂种类较多: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氢氧化镁、三硅酸镁、碳酸钙等
? 由于单一制剂副作用较突出,其应用受到限制,目前多采用复方制剂,兼有铝、镁的盐类,以减少便秘、腹泻的不良反应,有的含有铋制剂具有收敛作用。
常用抗酸药物
? 罗内片:是碳酸钙及重碳酸镁复方制剂,为薄荷味咀嚼片,服用后直接中和胃酸,迅速解除疼痛症状。一般用量为2片/次,3次/d。
? 达喜片:为"钙、镁、铝"三种药物的复方制剂,既中和胃酸,又吸附返流入胃内的胆汁酸盐。一般用量为2片/次,3次/d。
? 胃仙-U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1~2片,于餐后服用。
? 胃必治:口服,每日3次,每次1~2片,将药片压碎后于进餐后服用。
? 胃得乐:口服,每日3次,每次2~4片,餐后嚼碎服用,或溶于少量开水送下。
消化科常用的药物
? 1、抑酸药和止酸药
? 2、胃肠动力药物
? 3、胃肠黏膜保护剂
? 4、肝脏疾病的药物(保肝药物、抗病毒药物和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
? 5、利胆排石药物
? 6、微生态药物
? 7、泻药与止泻药
胃肠动力药物
? 促动力药 :能增强胃肠道收缩力和加速胃肠运转和减少通过时间的药物。
? 抑制胃肠蠕动的药物: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抑制胃肠运动。
促动力药 -胃复安(metoclopramide)
? 最早被使用的促动力药。
? 作用机制:作用于多巴胺2受体,阻止多巴胺对上消化道的抑制作用,直接或间接激动胆碱能受体,可增强胃收缩的张力和振幅,松弛幽门括约肌,并增强胃窦的蠕动,协调胃、十二指肠收缩;加快胃排空,治疗胃轻瘫,增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预防治疗恶心、呕吐。
? 具有中枢和周围抗多巴胺双重作用。
促动力药 -胃复安(metoclopramide) ......
消化系统疾病主流用药
消化内科
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
一、良恶性肿瘤
二、感染性疾病
三、非肿瘤性、非感染性疾病
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
? 1、食管疾病: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ERD)、 Mallory-weiss综合征、食管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贲门失迟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等。
? 2、胃和十二指肠:胃炎、急性胃黏膜病变、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等。
? 3、小肠和结肠: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溃结和Crhon病)、假性肠梗阻、吸收不良性腹泻等。
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
? 肝脏: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损害、药物性或中毒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肝硬化、肝性脑病等。
? 胰腺:急慢性胰腺炎等
? 胆系:胆囊和胆管结石等。
消化科常用的药物
? 1、抑酸药和止酸药
? 2、胃肠动力药物
? 3、胃肠黏膜保护剂
? 4、肝脏疾病的药物(保肝药物、抗病毒药物和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
? 5、利胆排石药物
? 6、微生态药物
? 7、泻药与止泻药
常用的抑酸药物
? 抗胆碱能药
? H2受体拮抗剂
? 质子泵抑制剂
? 胃泌素受体抑制剂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的作用机理
抑酸药物-抗胆碱能药
? 药理机制:阻断胃平滑肌上的胆碱能受体,能够抑制迷走神经,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
? 由于抑制胃蠕动和延缓胃排空,当合并胃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时不宜使用;青光眼患者忌用;前列腺肥大者慎用。
? 常用药物和用法:阿托品0.3mg,3~4次/d口服,疼痛剧烈时可皮下或肌内注射0.5mg;山莨菪碱每次5~10mg,口服或肌内注射。
抑酸药物-H2受体阻滞剂
? 药理机制:与组胺竞争胃壁细胞上H2受体并与之结合,可减少对各种刺激如组胺、五肽促胃液素等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从而抑制胃酸分泌。
? 常用药物:西米替丁(泰胃美 )、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信法丁、高舒达)及尼扎替丁等
H2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
? 西米替丁:口服:每次200 mg~400mg,1日800mg~1600mg;静脉注射或滴注: ,每次200mg~600mg,4~6小时1次,1日剂量不宜超过2g。也可直接肌肉注射。
? 雷尼替丁:每次150mg,每日2次,早晚饭时服用
? 法莫替丁:口服,20mg/次,2次/d或睡前1次服20~40mg;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20mg,1日2次(间隔12小时)。
H2受体拮抗剂的疗效比较
? 法莫替丁是第三代H2受体拮抗剂, 抑制胃酸分泌的能力较雷尼替丁强7.5倍,较西米替丁强40倍。
? 法莫替丁作用时间长,每12h给药1次,能够持续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
? 西米替丁可透过血脑屏障,干扰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少数可有精神障碍,因此有肝性脑病者禁用。
H2受体拮抗剂的副作用
? 头痛、头晕、乏力、嗜睡、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心率增加、血压升高、颜面潮红、月经不调、肝、肾功能损害和粒细胞减少等,? 具有抗雄性激素作用,停药后可消失。孕妇和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哺乳妇女使用时应停止授乳。
抑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PPI)
? 药理机制: 在胃壁细胞的管池及分泌小管的细胞膜上分布着氢-钾三磷酸腺苷酶(ATPase),该酶是介导胃酸分泌的最终途径,能将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内,而将H+泵出细胞外,H+与CL结合形成胃酸。
? 质子泵抑制剂(PPI)通过非竞争性不可逆的对抗作用,抑制胃壁细胞内的质子泵,产生较H2受体阻滞剂更强更持久的抑酸效应。
?
壁细胞泌酸机制
PPI发展史
PPI
? PPI抑酸强度高于H2受体拮抗剂
? 目前最强大的抑制胃酸作用的药物。
PPI的临床应用
PPI的临床应用
? 兰索拉唑(达克普隆):口服,30mg/次,1~2次/d。
? 雷贝拉唑(波利特):口服,10 mg/次,1~2次/d。
? 埃索美拉唑(耐信):口服,40 mg/次,1~2次/d。
PPI-不良反应
? 恶心、胀气、腹泻、便秘、上腹痛等。皮疹、ALT和胆红素升高也有发生,一般是轻微和短暂的,大多不影响治疗。
? 长期使用本品可能引起高胃泌素血症。严重肾功能不全及婴幼儿禁用。
? 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必要时剂量减半。
抗酸药物
? 传统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
? 原理是使酸碱中和,形成盐和水,从而提高胃液pH值,降低十二指肠酸负荷,减轻胃酸对十二指肠黏膜的刺激,以达止痛效果。
? 抗酸剂种类较多: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氢氧化镁、三硅酸镁、碳酸钙等
? 由于单一制剂副作用较突出,其应用受到限制,目前多采用复方制剂,兼有铝、镁的盐类,以减少便秘、腹泻的不良反应,有的含有铋制剂具有收敛作用。
常用抗酸药物
? 罗内片:是碳酸钙及重碳酸镁复方制剂,为薄荷味咀嚼片,服用后直接中和胃酸,迅速解除疼痛症状。一般用量为2片/次,3次/d。
? 达喜片:为"钙、镁、铝"三种药物的复方制剂,既中和胃酸,又吸附返流入胃内的胆汁酸盐。一般用量为2片/次,3次/d。
? 胃仙-U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1~2片,于餐后服用。
? 胃必治:口服,每日3次,每次1~2片,将药片压碎后于进餐后服用。
? 胃得乐:口服,每日3次,每次2~4片,餐后嚼碎服用,或溶于少量开水送下。
消化科常用的药物
? 1、抑酸药和止酸药
? 2、胃肠动力药物
? 3、胃肠黏膜保护剂
? 4、肝脏疾病的药物(保肝药物、抗病毒药物和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
? 5、利胆排石药物
? 6、微生态药物
? 7、泻药与止泻药
胃肠动力药物
? 促动力药 :能增强胃肠道收缩力和加速胃肠运转和减少通过时间的药物。
? 抑制胃肠蠕动的药物: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抑制胃肠运动。
促动力药 -胃复安(metoclopramide)
? 最早被使用的促动力药。
? 作用机制:作用于多巴胺2受体,阻止多巴胺对上消化道的抑制作用,直接或间接激动胆碱能受体,可增强胃收缩的张力和振幅,松弛幽门括约肌,并增强胃窦的蠕动,协调胃、十二指肠收缩;加快胃排空,治疗胃轻瘫,增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预防治疗恶心、呕吐。
? 具有中枢和周围抗多巴胺双重作用。
促动力药 -胃复安(metoclopramide)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58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