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管理.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678kb)。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新乡医学院
麻醉学教研室
陈胜阳
主要内容
? 1、围术期体温升高和下降的原因及其
防治
? 2、人工低温的定义、适应症及并发症
? 3、人工降温、复温、监测及注意事项
体 温 管 理
正常时体温调节功能:
? 自主性反应调节
? 行为性调节
麻醉中体温调节功能:
? 行为性调节丧失
? 自主性反应调节为主,不
能维持体温恒定
体温管理的意义
* 体温的恒定是维持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
* 随外科手术的发展,一些特殊手术如大血管置换、重要脏器移植和体外循环等均需有人工降温和复温。
* 因此,对体温的有效监测和调节是保证麻醉手术成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第一节 围术期体温下降
一、围术期体温下降的原因
? 围术期体温低下: 中心温度低于36 ℃
*
* ?麻醉与手术过程中约50%-70%的病人出现中度低温。
*
* ?麻醉手术期的病人,多种因素的影响体温改
* 变,主要有年龄、环境温度、麻醉药、* 手术操作等。
一、围术期体温下降的原因
1、年龄
老年病人体温调节功能差肌肉变薄,肌张力
较低,体表面积/体重增大,心血管储备功
能低下等----"零件衰竭"
早产儿及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体积小,体表
面积/体重大,皮下脂肪少,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缺乏
寒战反应等,易出现硬肿症---"没长好"。2、环境温度
手术间的温度常在18℃~25℃间
室温21℃ 散热增加 (15%~30%)
* 通过皮肤、手术切口、内脏暴露等
* 通过传导、对流、辐射等方式
*
围术期体温下降的原因
3、麻醉作用
* 区域阻滞 :肌肉松弛,血管扩张→热量丢失
* 全身麻醉:体温调节中枢抑制、血管运动减弱、代谢率↓、寒颤及其他反射抑制→热量丢失
* 体温调节阈值范围↑(34.5 ℃ ~38 ℃ )→ 增大了体温随环境变化的范围
* 4、手术操作
* 冷消毒液擦洗→蒸发辐射↑→热量丢失
* 术中冷液体冲洗胸腹腔或大面积术野长时间暴露→大量热量丢失
* 术中输入大量冷液体或库血→体温↓
围术期体温下降的原因
5、产热不足
* 危重病人 失去热丢失 和产热 能力的调节→ 体温↓
* 特殊病人 如粘液性水肿、肾上腺功能不全→ 产热↓
二、围术期保温
* 适度低温(34℃)有利于组织保护,当温度在28℃时代谢率降低50%,另一方面,当低温引起器官血流量的明显减少,亦会产生一些无氧代谢的产物,如乳酸等而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 术中保温措施是最有效的方法,手术中维持正常体温比手术后复温容易,且可减少因低温造成的并发症。
保温措施
* 术前评估和预热
制定保温措施
注意运送期间保暖
* 术中液体加温
输液或输血加温器 40℃加温
需大量输液或输血时,效果较差
* 术中体表加热
增加环境温度---成人不宜超过23℃
婴儿不超过26℃
红外线加温器--成人效果一般
变温毯------------效果较好 水温40℃左右
压力空气加温器
第二节 围术期体温升高
一、围术期体温升高的原因
1、病人情况
病人自身疾病:严重感染
甲亢 危象
嗜铬细胞瘤 急性发作等
2、散热减少
* 室温和湿度 过高
* 无菌单覆盖过多
围术期体温升高的原因
3、麻醉的影响
* 全麻中体温调节阈值范围↑
→ 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 全麻过浅或交感神经兴奋→肌张力产热↑
* 抗胆碱类药物的应用→抑制腺体分泌→散热↓
* 活瓣失灵或钠石灰失效→ CO2蓄积→体温↑
4、手术因素
* 骨水泥置入骨髓腔→化学反应→体温↑
* 下丘脑附近的手术操作
→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体温↑
* 术中输血输液反应→发热反应
5、保温措施不当
6、恶性高热------丹曲林
二、围术期体温升高的防治
1、连续监测体温
2 、正确选择抗胆碱类药物
3、保持手术室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 温 度 23 ℃~25℃
* 相对湿度 60% ~70%
4、麻醉诱导和维持平稳,避免CO2蓄积
5、冲洗液及输血,输液加温适度 ......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新乡医学院
麻醉学教研室
陈胜阳
主要内容
? 1、围术期体温升高和下降的原因及其
防治
? 2、人工低温的定义、适应症及并发症
? 3、人工降温、复温、监测及注意事项
体 温 管 理
正常时体温调节功能:
? 自主性反应调节
? 行为性调节
麻醉中体温调节功能:
? 行为性调节丧失
? 自主性反应调节为主,不
能维持体温恒定
体温管理的意义
* 体温的恒定是维持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
* 随外科手术的发展,一些特殊手术如大血管置换、重要脏器移植和体外循环等均需有人工降温和复温。
* 因此,对体温的有效监测和调节是保证麻醉手术成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第一节 围术期体温下降
一、围术期体温下降的原因
? 围术期体温低下: 中心温度低于36 ℃
*
* ?麻醉与手术过程中约50%-70%的病人出现中度低温。
*
* ?麻醉手术期的病人,多种因素的影响体温改
* 变,主要有年龄、环境温度、麻醉药、* 手术操作等。
一、围术期体温下降的原因
1、年龄
老年病人体温调节功能差肌肉变薄,肌张力
较低,体表面积/体重增大,心血管储备功
能低下等----"零件衰竭"
早产儿及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体积小,体表
面积/体重大,皮下脂肪少,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缺乏
寒战反应等,易出现硬肿症---"没长好"。2、环境温度
手术间的温度常在18℃~25℃间
室温21℃ 散热增加 (15%~30%)
* 通过皮肤、手术切口、内脏暴露等
* 通过传导、对流、辐射等方式
*
围术期体温下降的原因
3、麻醉作用
* 区域阻滞 :肌肉松弛,血管扩张→热量丢失
* 全身麻醉:体温调节中枢抑制、血管运动减弱、代谢率↓、寒颤及其他反射抑制→热量丢失
* 体温调节阈值范围↑(34.5 ℃ ~38 ℃ )→ 增大了体温随环境变化的范围
* 4、手术操作
* 冷消毒液擦洗→蒸发辐射↑→热量丢失
* 术中冷液体冲洗胸腹腔或大面积术野长时间暴露→大量热量丢失
* 术中输入大量冷液体或库血→体温↓
围术期体温下降的原因
5、产热不足
* 危重病人 失去热丢失 和产热 能力的调节→ 体温↓
* 特殊病人 如粘液性水肿、肾上腺功能不全→ 产热↓
二、围术期保温
* 适度低温(34℃)有利于组织保护,当温度在28℃时代谢率降低50%,另一方面,当低温引起器官血流量的明显减少,亦会产生一些无氧代谢的产物,如乳酸等而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 术中保温措施是最有效的方法,手术中维持正常体温比手术后复温容易,且可减少因低温造成的并发症。
保温措施
* 术前评估和预热
制定保温措施
注意运送期间保暖
* 术中液体加温
输液或输血加温器 40℃加温
需大量输液或输血时,效果较差
* 术中体表加热
增加环境温度---成人不宜超过23℃
婴儿不超过26℃
红外线加温器--成人效果一般
变温毯------------效果较好 水温40℃左右
压力空气加温器
第二节 围术期体温升高
一、围术期体温升高的原因
1、病人情况
病人自身疾病:严重感染
甲亢 危象
嗜铬细胞瘤 急性发作等
2、散热减少
* 室温和湿度 过高
* 无菌单覆盖过多
围术期体温升高的原因
3、麻醉的影响
* 全麻中体温调节阈值范围↑
→ 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 全麻过浅或交感神经兴奋→肌张力产热↑
* 抗胆碱类药物的应用→抑制腺体分泌→散热↓
* 活瓣失灵或钠石灰失效→ CO2蓄积→体温↑
4、手术因素
* 骨水泥置入骨髓腔→化学反应→体温↑
* 下丘脑附近的手术操作
→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体温↑
* 术中输血输液反应→发热反应
5、保温措施不当
6、恶性高热------丹曲林
二、围术期体温升高的防治
1、连续监测体温
2 、正确选择抗胆碱类药物
3、保持手术室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 温 度 23 ℃~25℃
* 相对湿度 60% ~70%
4、麻醉诱导和维持平稳,避免CO2蓄积
5、冲洗液及输血,输液加温适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67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