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06 > 正文
编号:11745034
妊娠与病毒性肝炎.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45kb)。

    妊娠与病毒性肝炎

    宁波市肝病医院

    一、概况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患者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对人民健康危害极大。防治病毒性肝炎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对甲型、戊型肝炎以粪-口传播途径为主;对乙型、丙型肝炎、丁型以肠道外(如经血)途径传播为主。要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和早处理疫点,防止流行,提高疗效,做好易感人群的保护,减少发病。

    二、妊娠期肝病的分类:

    妊娠期出现黄疸和肝功能损害的病例,统称为妊娠期肝病,主要分两类:

    (一)、妊娠期合并发生,病原学与妊娠无关

    1、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变

    2、药物性肝损

    3、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

    4、败血症

    5、溶血性黄疸

    6、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7、脂肪肝

    (二)、特发于妊娠期,由妊娠所引起

    1、ICP(妊娠胆汁郁积症)

    2、AFLP(妊娠急性脂肪肝)

    3、妊娠剧吐

    4、妊高征肝损

    5、葡萄胎肝损

    6、HELLP综合征(溶血、肝酶增高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正常妊娠期肝功能变化

    妊娠期肝脏形态、肝功能、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变化。

    * 大约有1/2-2/3的孕妇可出现肝掌或蛛蛛痣,产后两个月后消失。

    * 约2-6%的孕妇血清胆红素轻度增高,一般小于35umol/L。

    * 血清白蛋白呈进行性下降,由于肝脏合成减少、消耗增多、血容量增加所致。A/G比值在孕早、中、晚期分别为1.32、1.21、0.84。球蛋白、纤维蛋白增加。凝血因子Ⅱ、Ⅶ、Ⅷ、Ⅸ、Ⅹ常增加。

    * 血脂变化:胆固醇从孕4月起逐步上升,产前可达7.8-10.4mmol/L,甘油三脂和磷脂也增高,均于产后两周恢复。

    * 血清酶学:AKP在孕3月起渐增,晚期可达2-4倍,产后4-6周降至正常,系胎儿发育和胎盘产生过多。如胎儿死亡,AKP即下降。ALT、AST在5%孕妇轻度升高,5'-NT、γ-GT、LDH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均于产后复常。胎儿血清AFP从孕6周半起升高,通过胎盘渗漏致母体血清AFP增高,产后12天复常。

    三、病毒性肝炎分型及诊断

    (一)、病原学分型

    目前肝炎病毒至少有五型,即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庚型肝炎病毒(HGV)、TT病毒(TTV)的致病性尚有争议,且目前国内外尚无正式批准的诊断试剂可供检测,因此不宜将HGV、TTV纳入常规的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测。

    (二)、临床分型

    1、急性肝炎 :

    (1 )急性黄疸型

    (2 )急性无黄疸型

    2 、慢性肝炎:根据ALT 、AST 、SB 、A 、A/G 、γ-EP 、PTA 、CHE 的不同水平分

    (1 )轻度

    (2 )中度

    (3 )重度

    慢性 肝炎轻、中、重度分型实验室参考指标

    3、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2周内出现肝性脑病)

    (2)亚急性重型肝炎(15天至24周)

    (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

    4、淤胆型肝炎

    (三)、临床特点

    1、甲型病毒性肝炎

    * 由HAV引起,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潜伏期2-7周,大多为隐性感染,人群中80%以上抗HAV-IgG阳性,显性感染多见于儿童。

    * 自然病程3-4周内好转。

    * 妊娠合并甲型病毒性肝炎无宫内感染及胎儿致畸的可能,但早产的危险性增加,分娩时可引起新生儿感染,应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2、乙型病毒性肝炎

    * 主要经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1.5-5个月。

    * 我国为乙肝高发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为10%,有1亿2千万人受感染,慢性乙型肝炎3千万,10-20%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100倍。

    * HBV携带者指肝功能正常、HBV标志物阳性(不论大、小三阳)持续6个月以上。但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发现60%以上呈非特异性改变,10-20%为慢性肝炎,2-4%表现为肝硬化,因此对HBV携带者均应严密监测。

    * 成人急性乙肝80%以上均能自然恢复,不成为慢性携带者。

    *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不一。妊娠与肝炎互相影响,妊娠可使肝功能损害加重,易发生重型肝炎,妊高征及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但也有不少病例临床表现不明显。同时可造成胎儿流产、早产、死胎、新生儿窒息及死亡发生率增高。

    * HBV母婴传播的三种方式:

    ⑴宫内感染,发生率5-10%左右,其机制可能为HBV可使胎盘屏障受损;HBV在胎盘组织中复制;HBV可通过精子传给胎儿,父系传播不容忽视。

    ⑵分娩期传播,主要是胎儿通过产道时吞入含有HBsAg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粪便,感染发生机率与产程时间的长短有关。

    ⑶分娩后的传播,主要是密切接触母亲的唾液和母乳喂养有关。如母唾液HBsAg阳性,婴儿阳性率为22%。有报告HBsAg、HBeAg阳性母亲的乳汁HBV-DNA率高(57.9%),因此母乳喂养传播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不可忽视。

    病原诊断

    HBsAg: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特异性标志,但其本身无传染性,HBsAg持续6个月阳性,提示慢性HBV感染;

    抗HBs:抗HBs是保护性抗体,表示集体有免疫力,不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HBeAg:是HBV核心抗原的亚成分,反映病毒复制及传染性的强弱;

    抗HBe:抗HBe抗体的出现,意味着血清中病毒颗粒减少或消失,传染性减低,但发生HBV病毒变异时,病毒复制并未减少;

    抗HBc:抗HBc抗体包括HBc总抗体、抗HBc-IgM和抗HBc-IgG。慢性HBV感染者抗HBc抗体持续阳性

    3、丙型病毒性肝炎

    * 1989年美国首先发现了丙型肝炎,估计全世界有1亿7千万人感染HCV,其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同,但慢性化发生率更高。70%发展为慢性,其中20-50%经过10-20年发展成肝硬化,1-2%发展为肝癌。潜伏期2-26周。

    * 丙肝确有母婴传播,并呈隐袭过程或慢性携带状态。

    * 病原诊断:血清中出现HCV抗体可诊断为HCV感染。PCR技术检测HCV-RNA阳性是病毒血症的直接证据。

    4、丁型病毒性肝炎

    * HDV是一种缺陷病毒,需HBsAg作为外壳,才能进行复制,其慢性化程度高,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均与乙型肝炎类同。潜伏期4-20周。

    * 丁型病毒性肝炎可发生母婴传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14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