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与卫生有关节日 > 全国助残日
编号:11773246
牛奶自有的苯甲酸不损害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26日 《中国医药报》 2009.03.26
     自2009年2月17日以来,国内部分媒体以“婴幼儿奶粉含苯甲酸大多超标”为题进行大量报道是不准确的;牛奶中天然含有的苯甲酸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在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于日前在京召开的“公众健康安全与媒体社会责任”研讨会上,我国著名食品卫生安全与营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给出了这一结论。

    陈君石解释道,这次所谓的“婴幼儿奶粉含苯甲酸大多超标”的原始信息均来源国际专业期刊《食品管理》2009年2月刊发的一篇学术论文《中国牛奶的苯甲酸评估》,论文写得非常清楚,其检出的是乳制品中的天然苯甲酸,而不是作为添加剂使用的苯甲酸盐,且含量很低,不会对消费者饮食安全构成危害。牛奶中天然存在少量苯甲酸,这是由于在微生物作用下,牛奶中天然存在的马尿酸会转化为苯甲酸,但生成量很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牛奶中天然存在着苯甲酸的含量可达到6毫克/千克,酸奶当中可达到40毫克/千克,干酪中也可以达到40毫克/千克。乳品中天然存在的苯甲酸只有人可以安全吃一辈子量的几分之一,牛奶中检出如此少量苯甲酸不值得大惊小怪。事实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以及各国政府都没有为乳制品中的苯甲酸设定限量标准,所以也不存在所谓的乳制品中苯甲酸超标问题。

    据了解,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里明确规定苯甲酸作为防腐剂的使用情形,其中并不包含乳和乳制品。也就是说将苯甲酸作为防腐剂用于牛奶和乳制品中属于违法行为,不管添加的苯甲酸含量多少,都应禁止。

    公众该如何理智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与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密切相关。一些媒体将“乳制品大都检出了苯甲酸”直接引述到“婴幼儿的健康值得关注”,继而出现苯甲酸超标3600倍等结论,甚至有个别媒体报道为“有意添加”,从而引起了消费者误解。陈君石认为,现在消费者与科研人员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媒体只有依据科学评估的报道才可以缩小这种不对称,从而正确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徐述湘),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