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医疗服务
编号:11758356
医生就该迎着风险上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31日 《生命时报》 2009.03.31
     “门诊的诊断须谨慎,尽量全面但模糊,留回旋余地;勿向患者及家属过多解释病情,告知其病名及严重即可,病情交代要重……”这不是舞台上小品的插科打诨,而是近日在网上盛传的“31条医用厚黑宝典”中的“经典”语录。

    此前,卫生部发布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也显示,紧张的医患关系使医生对医疗风险变得更加敏感,甚至影响到正常的诊疗行为。如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在诊疗过程中一些有效但风险相对较高的技术,只有33.3%的医生表示会采用。医生面临医疗风险时,不以患者利益为重,一心只求自保的立场,难道真成了医疗界的“潜规则”?

    如果真是这样,实在是种大悲哀。自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世风日下并不足以作为“造就”此种现象的说辞。面对医疗风险,医生看似高明的自我保护策略背后,其实凸现的是医生在我国现代医疗背景下,对失去患者信任的无奈、对潜在医疗纠纷的畏惧、对现有体制中缺少合理支持与保护措施的失望,以及对未来执业生涯的迷茫……

    但无论怎样,医生就是该迎着风险上的。那种试图规避风险,只求自保的行为,一方面违背了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自踏上职业道路的第一天,医生本就立誓“我愿尽我力之所能与判断力之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便决定了“若有疾厄来求救者,……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如果医生不惜牺牲患者健康利益,只求自保,承受来自社会舆论的巨大的道德压力还在其次,百姓的健康又如何得到维系?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医生过度的自我保护往往会使之陷入更大的医疗纠纷之中。而且,医生群体中普遍公开的回避风险言行,会加剧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使医患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其实,医生自己也明白,正如一次普通的静脉注射都可能存在药物过敏致死的风险一样,医疗风险是客观存在且无法完全避免的。真正令医生担心并竭力避免的,是风险发生后的无法可依、孤独无援。

    良好的体制才能一直鼓励人们做其应该做的事,医疗领域也是如此。和回避风险、自我保护相比,重塑信任、风险共担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但这需要医生和医疗管理部门付出更多努力。

    首先,医生应致力于修复维护与患者间的彼此信任。其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为医生正当执业构建支持性的体制环境,消除医生不必要的“不安全感”。最后,医学人文教育决不能仅局限在医学院校,临床医生更应在科学的画布上加大“人文”的景深。▲

    用犀利的语言、尖锐的笔锋、鲜明的观点和热辣的评论打造一个“声音的广场”。

    本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广大读者点题并参与话题的讨论,您可以将观点发至邮箱:jiangnaijun@globaltimes.com.cn, http://www.100md.com(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伦理学教研室副教授 胡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