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对中医的错误认识 ——读《中医对应系统和生命科学范式》一文有感
近读《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3月13日第4版)周建平先生《中医对应系统和生命科学范式》一文,获益匪浅,对我国近百年来中医存废之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德国学者满晰博作为一个外国学者,能够克服不同文化的障碍,深入研究中医经典著作,并且对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中医是迄今为止最为完整、最为连贯、最可以为人所理解的中国科学的代表”的科学论断,真令人激动不已。相比之下,国内某些要求“取消中医”者显得可笑、可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西医也是如此。80年前民国时期引发的“中医存废之争”的核心问题,实质上就是中医的“科学性”问题,时至今日有些人还在为中医是否“科学”而争论不休。
笔者认为,在现代以西医为世界主流医学的时代背景下,光靠对中医学的兴趣和信心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的青年学子,应当澄清当前某些人对中医药学的错误判断,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大认识误区:一是认为中医不科学;二是认为中医是古代医学;三是认为中医是经验医学。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思想根源,主要是有些人从西医的角度来观察中医,当中医的诊疗方法与过程无法用西医理论来解释时,就认为中医“不科学”,是“古代医学”,民国时期要“取缔中医法案”的理由就是以此为据。现代中医学仍能对西医无法治疗的疑难杂症进行辨证论治,而且疗效显著,世人有目共睹。中医是“古代医学”却能治好西医治不好的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有人就美其名曰“经验医学”,其实质是否认中医理论的另一种说法。
众所周知,任何发明创造、科学发现无不来自于经验——人类对自然界(含人类本身)的观察、实验、判断,从中得到一些经验,又对这些经验不断地进行总结,并升华为理论,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次飞跃,西医是如此,中医也是如此,只不过是在攀登医学科学高峰过程中的思路、途径不同而已。“确立治则治法,遣药组方获取疗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福群众”就是对中医学的一个很好注解。
中医药是我国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进行自主创新的学科。在当今“看病难,看病贵”的群众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对传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若国人还是在中医学是否“科学”的问题上自我诋毁,徘徊不前,又如何能继承、发扬?, http://www.100md.com(林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西医也是如此。80年前民国时期引发的“中医存废之争”的核心问题,实质上就是中医的“科学性”问题,时至今日有些人还在为中医是否“科学”而争论不休。
笔者认为,在现代以西医为世界主流医学的时代背景下,光靠对中医学的兴趣和信心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的青年学子,应当澄清当前某些人对中医药学的错误判断,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大认识误区:一是认为中医不科学;二是认为中医是古代医学;三是认为中医是经验医学。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思想根源,主要是有些人从西医的角度来观察中医,当中医的诊疗方法与过程无法用西医理论来解释时,就认为中医“不科学”,是“古代医学”,民国时期要“取缔中医法案”的理由就是以此为据。现代中医学仍能对西医无法治疗的疑难杂症进行辨证论治,而且疗效显著,世人有目共睹。中医是“古代医学”却能治好西医治不好的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有人就美其名曰“经验医学”,其实质是否认中医理论的另一种说法。
众所周知,任何发明创造、科学发现无不来自于经验——人类对自然界(含人类本身)的观察、实验、判断,从中得到一些经验,又对这些经验不断地进行总结,并升华为理论,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次飞跃,西医是如此,中医也是如此,只不过是在攀登医学科学高峰过程中的思路、途径不同而已。“确立治则治法,遣药组方获取疗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福群众”就是对中医学的一个很好注解。
中医药是我国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进行自主创新的学科。在当今“看病难,看病贵”的群众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对传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若国人还是在中医学是否“科学”的问题上自我诋毁,徘徊不前,又如何能继承、发扬?, http://www.100md.com(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