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还需勤体检
时至今日,“健康档案”这个在国外最普通的概念,却依然不为国内百姓了解。很多人觉得把病情像户籍资料一样建档有点小题大作,却不知道健康绝不能等生病了才花钱。那么,“健康档案”到底有多重要呢?具体又有什么作用?
健康档案并非多此一举
“健康档案”又称为健康记录,是与个体健康有关的更广义的信息资料。健康档案应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疾病诊疗记录(病历)、个人生活方式记录(如吸烟、饮酒、睡眠等)、营养状况(包含习惯、膳食结构、各种营养素摄入量等)、体力活动状况(如有无规律活动、运动方式、时间、强度、家务劳动情况等)、工作行为(如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姿势、工作时间等)、心理状态(如精神压力、紧张程度等)。
自2000年开始,沪上开始统一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建立电子化居民健康档案。据介绍,上海标准化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由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社区健康档案共同组成。个人健康档案除个人基本信息,还记录既往史、过敏史、免疫史、生育史、婚姻史以及身高、体重、血压、血糖、心率、视力、血型等主要健康指标。另外,个人健康档案还将标明居民健康的危险因素,如不良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主要信息。家庭健康档案则包括家庭基本信息、家庭成员、家系图、家族病史、家庭健康危险因素等。另外,根据标准化规范,居民及家庭健康档案将实现动态信息变动监控,对年龄、血压等信息定期更改。同时,实现标准化后,居民的健康档案将可以在各医疗机构之间实现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互认。本来,建立一份记录居民健康状况的档案,不仅可以为他们日后的疾病诊断提供详细的依据,还可以帮助专业人员分析他们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风险因素,并据此采取干预措施。几年下来,虽然居民健康档案已经基本普及,但由于建设中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系统都是独立开发,缺乏统一规划,这些健康档案在各医疗机构之间无法共享,大大减少了使用频率。另外,大部分健康档案信息一次录入完成,就不再更新,缺乏动态信息,成为“死档”。甚至于,有些上门为社区居民健康建档工作的医生也被居民拒之门外,这样一件“好事”,却在实施初期,就面临进行不下去的尴尬局面。
, http://www.100md.com
做一个“聪明”的患者
面对老百姓的不配合,关键原因在于“健康档案”这个概念还未广泛普及,多数人不了解有备无患地建立身体状况档案与泄露个人隐私之间的差别。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人们对待疾病的错误态度,以为生病了才要花钱看医生,却不曾想到在健康时就应详细掌握身体状况,结果导致很多疾病的治疗都延误了最好的时机。比如我国的癌症早期检出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要低很多,不是技术跟不上,而是观念没有更新。在健康管理体系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几乎人人都有自己完整的、连续的健康档案,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健康情况对其进行健康指导。一旦健康状况发生改变,医生就可以比较轻松地调出健康档案,及时、准确地进行诊疗,以免贻误救治时间。而在我国,门诊病人在各个医院就医的病历往往各自独立,不能联网,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健康记录,在一定程度上给医生了解病人的全面健康、诊疗状况造成了困难。
在医院拥挤的门诊或病房,常常能够见到下面的情景:病人家属一只手搀扶病人,另一只手拿着病人的各种检查单、治疗单、X光片、病历等资料。好不容易轮到见医生了,病人或者家属谁都很难说清楚病人的既往病史、发病经过、已经采取的诊疗措施等等医生需要了解的信息,最终可能影响医生对病人的进一步诊疗。一般说来,普通医院里的医生因为每天要接待很多病人,所以往往不能在一个人身上花费很多时间。这更要求我们首先要成为一个“聪明”的患者,养成记录自己身体数据的习惯,以方便医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诊断病情。
, http://www.100md.com
45岁以上做个“防癌体检”
近年来,随着我们生活环境的恶化,各种癌症的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不断提前,令都市人“谈癌色变”。由于普通的体检对癌症的早期发现缺乏针对性,一种名为“防癌体检”的套餐检查应运而生。防癌体检与普通体检有较大的区别,它是一种针对癌症更加专业的体检方式。肿瘤防治的专业人员通过查体抽血化验及先进的仪器检查,可以发现体检者鼻咽、肺、食道、胃、肠、肝、宫颈、卵巢、前列腺、乳腺等器官常见肿瘤的“蛛丝马迹”,从而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及治疗措施,把肿瘤消灭在萌芽阶段。
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都应在普通体检的基础上,增加防癌检查,但对于有癌症家族史或有慢性疾病的人(如肝炎等),防癌体检的年龄应提前。不过,防癌体检对癌症的早期发现有针对性,但并不可以取代健康体检。因为防癌体检与健康查体有很大的不同,两者的着重点不同。健康体检是对心、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压等进行检查,对于掌握身体的一般状况,早期发现一些都市人高发的“生活方式病”有其特有的优势。防癌体检是一种更加专业的体检方式,其目的除了早期发现存在身体内部的肿瘤之外,还可预防肿瘤的发生。在专业的肿瘤医疗机构中,除了筛查,还应对受检者未来罹患肿瘤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长期的追踪随访档案,对受检者进行健康教育和不良生活方式行为干预,尽最大可能预防肿瘤的发生。, http://www.100md.com(据《自我保健》)
健康档案并非多此一举
“健康档案”又称为健康记录,是与个体健康有关的更广义的信息资料。健康档案应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疾病诊疗记录(病历)、个人生活方式记录(如吸烟、饮酒、睡眠等)、营养状况(包含习惯、膳食结构、各种营养素摄入量等)、体力活动状况(如有无规律活动、运动方式、时间、强度、家务劳动情况等)、工作行为(如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姿势、工作时间等)、心理状态(如精神压力、紧张程度等)。
自2000年开始,沪上开始统一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建立电子化居民健康档案。据介绍,上海标准化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由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社区健康档案共同组成。个人健康档案除个人基本信息,还记录既往史、过敏史、免疫史、生育史、婚姻史以及身高、体重、血压、血糖、心率、视力、血型等主要健康指标。另外,个人健康档案还将标明居民健康的危险因素,如不良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主要信息。家庭健康档案则包括家庭基本信息、家庭成员、家系图、家族病史、家庭健康危险因素等。另外,根据标准化规范,居民及家庭健康档案将实现动态信息变动监控,对年龄、血压等信息定期更改。同时,实现标准化后,居民的健康档案将可以在各医疗机构之间实现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互认。本来,建立一份记录居民健康状况的档案,不仅可以为他们日后的疾病诊断提供详细的依据,还可以帮助专业人员分析他们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风险因素,并据此采取干预措施。几年下来,虽然居民健康档案已经基本普及,但由于建设中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系统都是独立开发,缺乏统一规划,这些健康档案在各医疗机构之间无法共享,大大减少了使用频率。另外,大部分健康档案信息一次录入完成,就不再更新,缺乏动态信息,成为“死档”。甚至于,有些上门为社区居民健康建档工作的医生也被居民拒之门外,这样一件“好事”,却在实施初期,就面临进行不下去的尴尬局面。
, http://www.100md.com
做一个“聪明”的患者
面对老百姓的不配合,关键原因在于“健康档案”这个概念还未广泛普及,多数人不了解有备无患地建立身体状况档案与泄露个人隐私之间的差别。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人们对待疾病的错误态度,以为生病了才要花钱看医生,却不曾想到在健康时就应详细掌握身体状况,结果导致很多疾病的治疗都延误了最好的时机。比如我国的癌症早期检出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要低很多,不是技术跟不上,而是观念没有更新。在健康管理体系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几乎人人都有自己完整的、连续的健康档案,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健康情况对其进行健康指导。一旦健康状况发生改变,医生就可以比较轻松地调出健康档案,及时、准确地进行诊疗,以免贻误救治时间。而在我国,门诊病人在各个医院就医的病历往往各自独立,不能联网,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健康记录,在一定程度上给医生了解病人的全面健康、诊疗状况造成了困难。
在医院拥挤的门诊或病房,常常能够见到下面的情景:病人家属一只手搀扶病人,另一只手拿着病人的各种检查单、治疗单、X光片、病历等资料。好不容易轮到见医生了,病人或者家属谁都很难说清楚病人的既往病史、发病经过、已经采取的诊疗措施等等医生需要了解的信息,最终可能影响医生对病人的进一步诊疗。一般说来,普通医院里的医生因为每天要接待很多病人,所以往往不能在一个人身上花费很多时间。这更要求我们首先要成为一个“聪明”的患者,养成记录自己身体数据的习惯,以方便医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诊断病情。
, http://www.100md.com
45岁以上做个“防癌体检”
近年来,随着我们生活环境的恶化,各种癌症的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不断提前,令都市人“谈癌色变”。由于普通的体检对癌症的早期发现缺乏针对性,一种名为“防癌体检”的套餐检查应运而生。防癌体检与普通体检有较大的区别,它是一种针对癌症更加专业的体检方式。肿瘤防治的专业人员通过查体抽血化验及先进的仪器检查,可以发现体检者鼻咽、肺、食道、胃、肠、肝、宫颈、卵巢、前列腺、乳腺等器官常见肿瘤的“蛛丝马迹”,从而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及治疗措施,把肿瘤消灭在萌芽阶段。
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都应在普通体检的基础上,增加防癌检查,但对于有癌症家族史或有慢性疾病的人(如肝炎等),防癌体检的年龄应提前。不过,防癌体检对癌症的早期发现有针对性,但并不可以取代健康体检。因为防癌体检与健康查体有很大的不同,两者的着重点不同。健康体检是对心、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压等进行检查,对于掌握身体的一般状况,早期发现一些都市人高发的“生活方式病”有其特有的优势。防癌体检是一种更加专业的体检方式,其目的除了早期发现存在身体内部的肿瘤之外,还可预防肿瘤的发生。在专业的肿瘤医疗机构中,除了筛查,还应对受检者未来罹患肿瘤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长期的追踪随访档案,对受检者进行健康教育和不良生活方式行为干预,尽最大可能预防肿瘤的发生。, http://www.100md.com(据《自我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