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熄风 活血化痰 降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原因不明的疾病。其病因为多因素,现在多倾向认为本病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约占40%,环境因素约占60%。据调查,目前国内发病率达11.8%,且随年龄而增高。本病属于中医学“风眩”范畴,多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内伤虚损,导致阴阳失衡而发病。
辨治方药
本病的临床表现,多以头痛、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胸闷、烦躁及容易疲乏等为主。其病机主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而见于瘀血内阻、痰湿内盛及阴阳两虚、虚阳上浮者亦有之。临床治疗本病常选用的方药如:肝肾阴虚者选用杞菊地黄丸(汤);肝阳上亢者选用天麻钩藤饮;痰浊中阻者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瘀血内阻者选用血府逐瘀汤;阴阳两虚者选用济生肾气丸(汤)等。
余在临床中对于高血压病患者,表现为头胀痛、眩晕、烦躁等肝阳上亢证候者,结合前人的经验,自拟“清肝熄风降压汤”予以治疗,确有一定的疗效。
, http://www.100md.com
基本药物
夏枯草、草决明、钩藤(后下)、牛膝各15克,龙胆草、菊花、炒白蒺藜各10克,黄芩、白僵蚕各12克。
方解
方中龙胆草、黄芩、草决明、夏枯草清肝泻火;菊花、钩藤、白蒺藜、夏枯草平肝熄风,明目,止头痛;白僵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善治头痛;牛膝活血利水,引血下行,滋补肝肾。据现代药理研究,方中夏枯草、白蒺藜、钩藤、黄芩、草决明、牛膝等,均有较好的降低血压及降血脂的作用,白僵蚕则具有抗凝、促进脑循环及降低血糖的作用。
临床加减
头项强痛者,加葛根、羌活;两侧头痛甚者,加川芎;头顶痛甚者,加藁本;前额重痛者,加白芷;大便燥结者,加大黄、元参;小便不畅,或浮肿者,加泽泻、车前仁;血脂高者,加泽泻、生首乌;眩晕剧者,选加天麻、石决明、代赭石;舌质暗红、苔白,四肢末梢发凉者,加丹参和少许肉桂。
, http://www.100md.com
验案举隅
夏某,女,62岁,1981年3月诊。头胀痛(以头顶为甚)不适3月,伴眩晕,眼胀,面部阵发烘热,五心烦热,烦躁易怒,大便干结,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血压:170/100mmHg。予“清肝熄风降压汤”加味:夏枯草、草决明、元参、钩藤(后下)、牛膝各15克,龙胆草、菊花、炒白蒺藜、酒大黄各10克,黄芩、白僵蚕各12克。
二诊:上方服5剂后,头胀痛明显减轻,大便已通畅,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血压:156/96mmHg。前方去大黄、元参,加石决明30克,丹参15克,肉桂3克,再服7剂后,诸症消失,血压为130/75mmHg。续以二诊方去僵蚕、石决明、白蒺藜,五剂,共研细末,每次6克,沸水冲泡服,每日3次,以资巩固。随访2月,头胀痛未发,血压一直在正常范围以内。
此外,临床中也常见到某些血压升高的患者,并不一定就是患上了“高血压病”,往往通过辨证治疗,某些病理因素一解除,血压就会恢复正常。如笔者曾诊治一例90岁的女性,患头晕、目眩、心悸、腰腿重痛10余天,查血压:180/100mmHg,但询知患者素无高血压病史。同诊医者提出用降压西药,余认为需待治疗观察后定。查患者气短疲乏,胸闷腹胀,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小便短少,大便3日未解,颜面浮肿苍白,腹微鼓胀而触之松软,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数。诊属:脾肾阳虚,饮湿内盛。处方:白术12克,法夏、陈皮、桂枝各10克,茯苓20克,泽泻30克,附子、干姜、炙甘草各6克,生姜3片,大枣3枚。结果:仅服2剂即小便增多,大便畅解1次,能起床行走,知饥思食;服完5剂则诸症痊愈,血压已恢复正常,随访至今已2年多,血压一直保持在120/70mmHg左右。, http://www.100md.com
辨治方药
本病的临床表现,多以头痛、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胸闷、烦躁及容易疲乏等为主。其病机主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而见于瘀血内阻、痰湿内盛及阴阳两虚、虚阳上浮者亦有之。临床治疗本病常选用的方药如:肝肾阴虚者选用杞菊地黄丸(汤);肝阳上亢者选用天麻钩藤饮;痰浊中阻者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瘀血内阻者选用血府逐瘀汤;阴阳两虚者选用济生肾气丸(汤)等。
余在临床中对于高血压病患者,表现为头胀痛、眩晕、烦躁等肝阳上亢证候者,结合前人的经验,自拟“清肝熄风降压汤”予以治疗,确有一定的疗效。
, http://www.100md.com
基本药物
夏枯草、草决明、钩藤(后下)、牛膝各15克,龙胆草、菊花、炒白蒺藜各10克,黄芩、白僵蚕各12克。
方解
方中龙胆草、黄芩、草决明、夏枯草清肝泻火;菊花、钩藤、白蒺藜、夏枯草平肝熄风,明目,止头痛;白僵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善治头痛;牛膝活血利水,引血下行,滋补肝肾。据现代药理研究,方中夏枯草、白蒺藜、钩藤、黄芩、草决明、牛膝等,均有较好的降低血压及降血脂的作用,白僵蚕则具有抗凝、促进脑循环及降低血糖的作用。
临床加减
头项强痛者,加葛根、羌活;两侧头痛甚者,加川芎;头顶痛甚者,加藁本;前额重痛者,加白芷;大便燥结者,加大黄、元参;小便不畅,或浮肿者,加泽泻、车前仁;血脂高者,加泽泻、生首乌;眩晕剧者,选加天麻、石决明、代赭石;舌质暗红、苔白,四肢末梢发凉者,加丹参和少许肉桂。
, http://www.100md.com
验案举隅
夏某,女,62岁,1981年3月诊。头胀痛(以头顶为甚)不适3月,伴眩晕,眼胀,面部阵发烘热,五心烦热,烦躁易怒,大便干结,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血压:170/100mmHg。予“清肝熄风降压汤”加味:夏枯草、草决明、元参、钩藤(后下)、牛膝各15克,龙胆草、菊花、炒白蒺藜、酒大黄各10克,黄芩、白僵蚕各12克。
二诊:上方服5剂后,头胀痛明显减轻,大便已通畅,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血压:156/96mmHg。前方去大黄、元参,加石决明30克,丹参15克,肉桂3克,再服7剂后,诸症消失,血压为130/75mmHg。续以二诊方去僵蚕、石决明、白蒺藜,五剂,共研细末,每次6克,沸水冲泡服,每日3次,以资巩固。随访2月,头胀痛未发,血压一直在正常范围以内。
此外,临床中也常见到某些血压升高的患者,并不一定就是患上了“高血压病”,往往通过辨证治疗,某些病理因素一解除,血压就会恢复正常。如笔者曾诊治一例90岁的女性,患头晕、目眩、心悸、腰腿重痛10余天,查血压:180/100mmHg,但询知患者素无高血压病史。同诊医者提出用降压西药,余认为需待治疗观察后定。查患者气短疲乏,胸闷腹胀,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小便短少,大便3日未解,颜面浮肿苍白,腹微鼓胀而触之松软,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数。诊属:脾肾阳虚,饮湿内盛。处方:白术12克,法夏、陈皮、桂枝各10克,茯苓20克,泽泻30克,附子、干姜、炙甘草各6克,生姜3片,大枣3枚。结果:仅服2剂即小便增多,大便畅解1次,能起床行走,知饥思食;服完5剂则诸症痊愈,血压已恢复正常,随访至今已2年多,血压一直保持在120/70mmHg左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