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隔离防疫法
传染病是十分可怕的灾难。东汉末年,传染病肆虐,每隔几年就有一起甚至多起传染病流行。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于秋天来到当时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域,冬天作战之时,将士染病近半数。清朝是一个传染病高发期,几乎每隔一年就发生一次疫情。
公元前556年秋天,宋国出现了一种怪病,这种病的症状不仅在人的身上表现出来,也在狗的身上表现出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病可能与狗有关,于是联合起来驱逐这些狗。这就是我国现有典籍上首次记载的传染病——狂犬病。
记载古代疫情的文献很多,《尚书》、《诗经》、《国语》、《左传》、《史记》和《汉书》中都有部分疫情记载。《五行志》里记载了传染病的发生和防治情形。从文献来看,中国古代十分注重防治结合,尤其在国家安定、力量较强的时期,对传染病的控制最为有效。
《论衡》告诫人们不能吃老鼠碰过的东西;《金匮要略》则指出,决不能吃被虫子、蚂蚁咬过的掉在地上的果实;《淮南子》总结民间经验,认为被打死的病犬不可以投入水中,否则会污染水源。古代城市污水也受到重视,据说西汉萧何在未央宫修建了下水沟;为了减少城市灰尘,还制造了类似洒水车的“翻车渴乌”。
秦朝十分注重用法律来控制传染病。秦律规定,凡麻风病人都要送往“疠迁所”隔离起来。西汉时碰到疾疫,也采取了及时的隔离措施,以防传染。晋朝为保护皇帝及朝廷官员,规定官员家中发生传染病,如有3个以上的亲属被传染,即便官员自己没有被传染,也不得入宫,为期100天。
公元568年,河南汲郡首次出现了寺院传染病院。在西山寺,僧人们设立病房,“收养疠疾”患者。北魏先“于别坊遣医救护”,后又成立医馆。南齐还出现了私人医院,以弥补国家力量的缺失。隋朝与秦类似,专门为麻风病人设立“疠人坊”。唐时,疫情发生后,政府采取赠药、埋葬和在交通要道上晓谕药方的办法来加以控制。寺院中设立医院也很盛行,武则天还设专使加以管理。 (尹媛萍), 百拇医药
公元前556年秋天,宋国出现了一种怪病,这种病的症状不仅在人的身上表现出来,也在狗的身上表现出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病可能与狗有关,于是联合起来驱逐这些狗。这就是我国现有典籍上首次记载的传染病——狂犬病。
记载古代疫情的文献很多,《尚书》、《诗经》、《国语》、《左传》、《史记》和《汉书》中都有部分疫情记载。《五行志》里记载了传染病的发生和防治情形。从文献来看,中国古代十分注重防治结合,尤其在国家安定、力量较强的时期,对传染病的控制最为有效。
《论衡》告诫人们不能吃老鼠碰过的东西;《金匮要略》则指出,决不能吃被虫子、蚂蚁咬过的掉在地上的果实;《淮南子》总结民间经验,认为被打死的病犬不可以投入水中,否则会污染水源。古代城市污水也受到重视,据说西汉萧何在未央宫修建了下水沟;为了减少城市灰尘,还制造了类似洒水车的“翻车渴乌”。
秦朝十分注重用法律来控制传染病。秦律规定,凡麻风病人都要送往“疠迁所”隔离起来。西汉时碰到疾疫,也采取了及时的隔离措施,以防传染。晋朝为保护皇帝及朝廷官员,规定官员家中发生传染病,如有3个以上的亲属被传染,即便官员自己没有被传染,也不得入宫,为期100天。
公元568年,河南汲郡首次出现了寺院传染病院。在西山寺,僧人们设立病房,“收养疠疾”患者。北魏先“于别坊遣医救护”,后又成立医馆。南齐还出现了私人医院,以弥补国家力量的缺失。隋朝与秦类似,专门为麻风病人设立“疠人坊”。唐时,疫情发生后,政府采取赠药、埋葬和在交通要道上晓谕药方的办法来加以控制。寺院中设立医院也很盛行,武则天还设专使加以管理。 (尹媛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