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炎和脑病 > 概述
编号:11771393
取中西医之所长 创脑病治疗新模式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2日 《中国医药报》 2009.06.02
     □樊永平

    中风、脑外伤、帕金森综合征、脑肿瘤……脑病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类疾病。由于脑病的发生、发展极为复杂,西医学对于此类疾病往往是诊断领先于治疗。中医在脑病的认识与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早在《内经》时代,中医就已经认识到癫疾是胎病,与母亲怀孕时受惊有关;东汉的华佗对于曹操头风病的认识已十分明确;张仲景在1700年前就已对中风病有了深刻的认识;明清时代出现了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突发脑病的急救药;时至今日,针灸仍然在中风病特别是中风后遗症的患者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在我国,从临床出发,研究中医药的作用机制,选择适宜的病种及其病程中的某个时点,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长处,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必将形成我国脑病治疗的新模式。中西医结合脑病学的发展,需从三个方面展开。

    寻找西医治疗的“短板”

    对于颅脑术后发热,西医除去抗生素外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当患者对多种抗生素不敏感时便束手无策了,对中枢性发热更是无药可用。中医辨证治疗对于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均有较好的疗效。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经过系统研究认为,湿热是颅脑术后发热的核心病机,针对湿热而设立的脑热清处方(口服液)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其退热作用与患者原发脑瘤性质无关,与感染和非感染性发热无关,退热有良好的时效和证效关系。而且,中医对于颅脑术后脾胃功能障碍、小便异常疗效较好,针刺治疗术后呃逆也有较明显的疗效。
, 百拇医药
    重型脑外伤后高热昏迷源于颅内压的升高和神经组织的损伤,西医在急性期可以手术和亚低温治疗,血肿清除后颅压降低,予脱水、抗感染的药物对症治疗,目前尚无促进神经组织损伤修复的药物。对于本病,中医抓住痰热内闭、瘀阻水停、神机逆乱的病机特点,给予豁痰开窍、化瘀利水、导逆复神治疗,具有较好的促醒、退热和通腑作用。脑外伤急性期结合使用中医药治疗,为早日促醒和康复增加了可能。

    对于神经系统肿瘤,中医能做的工作也很多。胶质瘤术后容易复发,尤其是恶性程度高的神经胶质瘤,术后复发率高,手术之间间隔时间短,中医治疗可以减少复发,改善生活质量;对于有些位置很深的占位病变,在其性质不明确时(是肿瘤还是囊肿),选择中医药保守治疗能改善症状,结合定期复查,就可避免盲目手术产生的不良后果;对于影响内分泌的部分肿瘤,如颅咽管瘤、垂体瘤等,中医治疗可以改善水电解质紊乱;对于不能手术以及放化疗患者,如脑干部位弥漫性肿瘤,中医治疗可以延长生命,给患者以生的希望。

    对于多发性硬化,中医也能发挥重要作用。本病以复发缓解型最为常见,急性期通常以激素治疗,但是激素只能缓解急性期病情,不能延缓疾病的进程,更不能控制疾病的复发。干扰素虽然能够减少三分之一的复发,但由于价格昂贵,普通患者目前尚难于享用。天坛医院中医科临床表明,在本病急性期配合中医治疗可以减轻麻木程度,减少激素不良反应如肝功能异常、血白细胞升高、颜面和胸背部痤疮,通调二便,改善睡眠;缓解期的中医治疗有助于患者安全撤除激素,改善视觉、感觉、运动、二便等方面的神经功能,最主要的是可以延长患者的缓解期,减少复发,或者明显减轻复发时的症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 百拇医药
    此外,对病毒性脑炎、帕金森综合征等其他一些脑病中医也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医应以临床上西医治疗的“短板”,即不足作为自己的切入点,在脑病研究与治疗方面开展工作。

    搜集循证医学证据

    应该看到,中医脑病作为独立的学科还很年轻,理论和实践需要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在脑病的中医疗效研究方面,要尽可能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设计研究方案,填写符合临床研究惯例的CRF表格,尽量使用量化、数字化的语言,为中医药治疗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

    中医脑病研究要改变过去大而全、追求完美的做法,尽量使研究方案简化,操作易行,研究目标力求小而具体,切忌过于宽泛和含糊。比如要研究穴位针刺治疗头痛的机制,穴位越少、越有代表性越能说明问题,如果穴位太多,则很难阐明;针刺要使用电针,因电针具有明确的参数,如频率、电流强度;头痛也要有范围,是偏头痛,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如外伤头痛、外感头痛;对头痛的频次和程度也要有相应的规定,避免因程度和频次差距太大,影响研究结果。如韩济生院士研究穴位针刺镇痛,只选择合谷穴或者内关穴,就是这个道理。
, 百拇医药
    探索脑病中医疗效的机制

    中医治疗脑病的作用机制研究力求揭示内在反应与外部变化之间的关系。

    以多发性硬化为例,其病位在脑和脊髓,中医认为与肾关系密切,因为肾主骨生髓,髓上汇于脑,因此补肾治疗是根本。天坛医院中医科研制的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代表方二黄方在临床上能调节患者脑脊液中细胞因子如单核巨噬细胞因子蛋白-1(MCP-1)、组织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在以研究人类多发性硬化的经典动物模型——急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为对象的实验中,他们发现二黄方对EAE大鼠血T细胞亚群和血液、脑脊液中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能减轻髓鞘和轴索损伤,促进损伤修复。

    肾虚有阴阳之别,滋肾阴和温肾阳何者更符合疾病的病机,天坛医院中医科选择右归丸温肾阳、左归丸滋肾阴。结果发现,右归丸可降低EAE大鼠发病率;左归丸和右归丸均能减轻实验性变态多元性神经炎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优于醋酸泼尼松;右归丸能减轻EAE大鼠体质量下降,左归丸和右归丸均可下调实验性变态多元性神经炎缓解期IL-1仅水平;左归丸上调实验性变态多元性神经炎急性期血浆IFN-γ、TNF-α、IL-4水平;右归丸上调实验性变态多元性神经炎缓解期血浆IFN-γ、TNF-α、IL-4水平。左归丸和右归丸还能明显改善大鼠炎性反应,减轻实验性变态多元性神经炎模型动物的轴突损伤,提高生长相关蛋白43及微管相关蛋白-2,作用以左归丸更加明显。提示实验性变态多元性神经炎大鼠病程不同阶段病机不同,急性期以肾阴不足为主,滋肾阴效果明显,缓解期以肾阳亏虚主导,补肾阳有效。可见中医辨证论治具有显著的时空特性。

    作者简介:

    樊永平,男,199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重点学科负责人,北京地区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负责人。

    樊永平曾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成果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学术著作优秀奖1项。,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