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77898
进一步完善“师带徒”和“研修项目”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33期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简称“师带徒”)已进行第四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简称“研修项目”)也已进行第二批,日趋规范,如增加了入门的考试选拔,保证了徒弟和学员的基础水平;通过考试授予学位;集中培训,聆听名师大家教导,增加见识,但有时集中培训涉及内容过于繁杂,既学经典、诊法,又学药物、方剂等,有时培训主题不突出,培训计划性不强。笔者认为“师带徒”和“研修项目”的培训应进一步完善。

    我国中医本科虽说是5年,但实际上中医课时不足2000学时,累计学习时间约一年,从古到今没有哪个人用一年时间就能学好中医,也就是说,中医本科阶段学习中医的课时少,研究生阶段实验研究又占了主要精力,中医水平没有质的提高,所以说虽然“师带徒”和“研修项目”是高层次中医的摇篮,而实际上这个学习过程兼有“中医基本功回炉再造班”的职能,正因为如此,集中培训非常有必要制定学习计划,规范培训内容,有序进行。

    学说众多、学派林立是中医的特点,当代的中医临床大家,各有心得,各有特点,他们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但每个名医的特点和风格都不是空中楼阁,横空出世的,都是在熟谙经典、博览古籍的基础上形成的。换句话说,经典古籍是中医之“源”、之“本”,当今名医可视为中医之 “流”、之“派”。如果我们溯本求源,从经典入手,提高了理论水平,再去学习各家经验,将是事半功倍、迎刃而解的事,反之,如果没扎实掌握中医经典,只是一味仿效名家之术,那将形成一知半解、流于形式的被动局面。

    古训“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说的是学好经典著作的重要性,基于此,“师带徒”和“研修项目”培训的重点应当前移,转归于中医之根——经典和古籍的系统学习,重本尚源,这样引导学员潜心精读所谓“三世之书”,才能真正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然后再去学当代各家的思路和经验。我认为这样才能起到研修提高的目的,学员才能有后劲,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甚至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笔者认为,应制定出培养大纲和培训内容,使学员在3年之内有步骤地熟谙经典,真正掌握四诊技能,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建议培训分四个阶段进行:一是四大经典,二是历代各家学说,三是诊法、药物、方剂,四是临床思路。3年时间,每年培训4次即可,每次5天计40学时,每次应有一个主题,并应有一个主讲老师讲述本专题的基础理论,其他老师讲述本专题的临床应用,并安排学员讨论,撰写学习心得。同时每次讲座结束之时,提前布置下一次学习的内容专题,列出书单,指导学生自学。

    建议根据培养计划和课程安排,建立授课教师专家库,并专门备课和研讨,以保证课程覆盖面广并避免重复。中医理论的学习不是仅靠几次讲座完成的,但随着讲座的有序进行,引导大家有步骤地精研中医的必读之书,再加上带徒老师的临床指导,学习者定会学验双收,踏上通往中医“上工”的光明正道。, http://www.100md.com(周计春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