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应用增多 切莫一味喊打
□叶品良 王洪
一般认为,所谓大方,就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使用的、遵循复方配伍原则的、药味在15味以上且(或)药量偏重的方剂。纵观医史长河,古人对大方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大方的运用范围相对狭小,且当时的大方仅药味偏多,药物剂量并不大。最近几十年来,医生临证遣方多有喜用大方者,大方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大,其药味及剂量也常常是二者并重。深究其因,除有少数医生为牟利,昧心处方外,大方在今天日益受到重视也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因素1:
环境变迁和生活习惯改变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不断加大,当今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与古代相比都有了巨大的变化,这必然导致疾病谱系出现较大改变。据统计,近年来在我国大中城市,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发病率已占据前三位。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优越,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高压力所造成的诸多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多,导致许多新的疾病,如肥胖病、滋补病、空调病、网络综合征等。
, http://www.100md.com
山东中医药大学王新陆教授认为,环境因素、精神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致病因素。而现代社会这种多因素的交错刺激与侵蚀,自然会导致人体多脏器、多组织受损,进而出现证候复杂的疾病,此时若采用单一的治疗手段或药物常常难以奏效。因此,中医药的多靶点治疗和整体调节也就成为时代的必然。大方则恰恰体现出了中医药的这种优势,其包含的诸多药物能进行多层次、多环节、多靶向的综合治疗,临床使用也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以成都为例,气候湿润,加之蜀地素来推崇火锅、腌卤等肥甘厚腻之品,故其人多患湿邪,纵然自觉无恙,视其舌象却常常可见舌红苔白腻或黄腻。一旦感冒,单以麻桂或银翘等剂投之,每每难以取效。详加诊之,很多患者除外感表现外,尚有脉象浮中带滑,自诉时觉口臭、口苦、小便黄等,可知患者既有外感,亦夹内湿,且多有蕴热。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以蒿芩、三仁之属酌加泽泻、车前子等淡渗利湿药以清化内蕴之湿邪,使邪有去路;另一方面视外感寒热不同而酌加辛温、辛凉之解表药以宣肺散邪。诸药各司其职,方虽显大,却可表里兼顾,内外同治,临床也屡获效验。
, 百拇医药
由此放之四海,各地由于不良生活习惯所导致的疾病临床证候复杂化、多样化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此势必影响医者的临证处方,而遵循复方配伍规律的大方往往是个不错的选择。
因素2:
耐药性和药材质量下降
中药也有耐药性,这个观点正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认同和接受。古人云:是药三分毒。这个“毒”我们不妨还可以理解为药物所产生的耐药性。现代中药药敏实验也证实了中药也具有耐药性。如此,医生在临证遣方时就不得不考虑这个因素,在使用某些药物时适当加大剂量,以收势大力沉之功,尽量缩短病程,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处方再好,终究要靠药物的效力来治病救人,但目前的药材质量堪忧。长期以来对野生中药材的掠夺性采挖使人们不得不转而对许多中药材进行人工栽培,但由于栽培技术的影响,以及某些药农的急功近利,未到采挖季节便大肆采挖药材,中药材质量急剧下降。以黄芩为例,有限的野生资源遭受掠夺性采挖,产量正日益锐减。人工栽培虽已开展10余年,但栽培管理技术不完善,种质资源混杂,退化严重,导致药材质量大不如前。
, http://www.100md.com
不难想见,此等情形之下医者处方若仍然一味地盲目遵从千百年来约定成俗的药物使用剂量,往往是难彰其效。如细辛,古有明训:“细辛不过钱”,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比发现,细辛用到10克、15克甚至更大剂量时其疗效常常优于小剂量用药(≤3克),且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故我们认为,许多现代处方中的药量偏重确有其合理性。
综上所述,对那些药味多且(或)药量重的大方,只要是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遵循复方配伍的规律,就不应该一味地否定和排斥。大方被逐步重视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大方和药少力专的经方一样,在中医临床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既不能倡新非古,更不可厚古而薄今。只有大方和经方的共同发展,才能推动中医临床乃至整个中医药事业的不断提高。
(本文第一作者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百拇医药
一般认为,所谓大方,就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使用的、遵循复方配伍原则的、药味在15味以上且(或)药量偏重的方剂。纵观医史长河,古人对大方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大方的运用范围相对狭小,且当时的大方仅药味偏多,药物剂量并不大。最近几十年来,医生临证遣方多有喜用大方者,大方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大,其药味及剂量也常常是二者并重。深究其因,除有少数医生为牟利,昧心处方外,大方在今天日益受到重视也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因素1:
环境变迁和生活习惯改变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不断加大,当今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与古代相比都有了巨大的变化,这必然导致疾病谱系出现较大改变。据统计,近年来在我国大中城市,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发病率已占据前三位。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优越,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高压力所造成的诸多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多,导致许多新的疾病,如肥胖病、滋补病、空调病、网络综合征等。
, http://www.100md.com
山东中医药大学王新陆教授认为,环境因素、精神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致病因素。而现代社会这种多因素的交错刺激与侵蚀,自然会导致人体多脏器、多组织受损,进而出现证候复杂的疾病,此时若采用单一的治疗手段或药物常常难以奏效。因此,中医药的多靶点治疗和整体调节也就成为时代的必然。大方则恰恰体现出了中医药的这种优势,其包含的诸多药物能进行多层次、多环节、多靶向的综合治疗,临床使用也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以成都为例,气候湿润,加之蜀地素来推崇火锅、腌卤等肥甘厚腻之品,故其人多患湿邪,纵然自觉无恙,视其舌象却常常可见舌红苔白腻或黄腻。一旦感冒,单以麻桂或银翘等剂投之,每每难以取效。详加诊之,很多患者除外感表现外,尚有脉象浮中带滑,自诉时觉口臭、口苦、小便黄等,可知患者既有外感,亦夹内湿,且多有蕴热。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以蒿芩、三仁之属酌加泽泻、车前子等淡渗利湿药以清化内蕴之湿邪,使邪有去路;另一方面视外感寒热不同而酌加辛温、辛凉之解表药以宣肺散邪。诸药各司其职,方虽显大,却可表里兼顾,内外同治,临床也屡获效验。
, 百拇医药
由此放之四海,各地由于不良生活习惯所导致的疾病临床证候复杂化、多样化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此势必影响医者的临证处方,而遵循复方配伍规律的大方往往是个不错的选择。
因素2:
耐药性和药材质量下降
中药也有耐药性,这个观点正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认同和接受。古人云:是药三分毒。这个“毒”我们不妨还可以理解为药物所产生的耐药性。现代中药药敏实验也证实了中药也具有耐药性。如此,医生在临证遣方时就不得不考虑这个因素,在使用某些药物时适当加大剂量,以收势大力沉之功,尽量缩短病程,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处方再好,终究要靠药物的效力来治病救人,但目前的药材质量堪忧。长期以来对野生中药材的掠夺性采挖使人们不得不转而对许多中药材进行人工栽培,但由于栽培技术的影响,以及某些药农的急功近利,未到采挖季节便大肆采挖药材,中药材质量急剧下降。以黄芩为例,有限的野生资源遭受掠夺性采挖,产量正日益锐减。人工栽培虽已开展10余年,但栽培管理技术不完善,种质资源混杂,退化严重,导致药材质量大不如前。
, http://www.100md.com
不难想见,此等情形之下医者处方若仍然一味地盲目遵从千百年来约定成俗的药物使用剂量,往往是难彰其效。如细辛,古有明训:“细辛不过钱”,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比发现,细辛用到10克、15克甚至更大剂量时其疗效常常优于小剂量用药(≤3克),且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故我们认为,许多现代处方中的药量偏重确有其合理性。
综上所述,对那些药味多且(或)药量重的大方,只要是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遵循复方配伍的规律,就不应该一味地否定和排斥。大方被逐步重视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大方和药少力专的经方一样,在中医临床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既不能倡新非古,更不可厚古而薄今。只有大方和经方的共同发展,才能推动中医临床乃至整个中医药事业的不断提高。
(本文第一作者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