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医疗服务
编号:11893610
“19秒医生”有没有错?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19日 人民网-《健康时报》
     “19秒医生”有没有错?

    “国内一份大样本调查显示,门诊医生平均只肯听病人述说病情19秒,超过这个时间,医生就会打断病人开处方。”

    这则出自羊城晚报的《医生只肯听患者自述病情19秒》的消息一发出来,就引起众人热议。有人说,现在不是医生在看病,简直就是“机器”在看病,当然不需要你多说了。

    记者核实

    “19秒医生”

    并非国内调查


    消息中这个数据,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剑教授,在第三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医学临床技能大赛”上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透露的。

    但在健康时报记者采访中,陈剑教授首先纠正说,“19秒”其实是来自国外的调查数据,是2007年他参加中国医师协会举办的医患沟通课程培训班时,授课老师课件里援引了国外的调查数据。陈教授说,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调查数据,但是国内类似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

    专家解读

    “19秒医生”

    不算全错


    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患者都有一肚子的火。“19秒”的消息一出,更让大家觉得医生太不像话。

    但在陈剑看来,先不讨论医生的态度问题,仅仅从技术环节上分析,患者自述病情19秒被医生打断,可能包含两方面情况:

    

    “19秒医生”有没有错?医院院长言论引发热议(2)

    其一,如果一个医生全身心倾听患者主诉,在有限的时间内已经捕捉到最有用的信息,并能对病情做出判断,是可以打断患者,开始下诊断的。

    其二,实际中,讲述病情时漫无边际,不切主题的患者很多,如果讲述内容对诊断用处不大,这时医生打断他,并引导患者继续说有利于诊断的信息,也是合情合理的。

    专家建议

    “19秒”之后,再让患者说一说


    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让患者说19秒的调查结果,都让人感觉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需要加强。

    陈剑说,医生在打断了患者的话并引导得到了有用的信息后,还要给患者一点时间,从言语上、表情上,让他感觉到来自医生的关心,消解患者之前主诉被打断时对医生的反感。

    如果医生面无表情,诊断开方后就喊“下一个”,患者就会对医生不满意,从而造成信任度大打折扣,随即患者对医嘱的执行力就会很低。尤其是慢性病病人,很容易因此对医生提出的生活方式的调整方案产生怀疑。

    目前医患纠纷案例中,有90%并非技术因素,而是医患沟通、医生责任心方面出了问题。不管有多少客观理由限制了医生诊疗时间不能太长,但主观上,医生还是应该多和患者说说话。(健康时报记者 马海伟)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