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医药万象
编号:11814381
“无糖”饮料设下“甜蜜”陷阱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24日 京华时报
“无糖”饮料设下“甜蜜”陷阱

     供图/漫天下

    针对零度可乐禁售事件,6月17日,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按规定在食品中使用阿斯巴甜是安全的。

    但这一事件不仅没有结束,还发生了戏剧性转变。可口可乐公司称,零度可乐遭禁的真正原因是当地机构怀疑零度可乐含有甜蜜素。

    阿斯巴甜、甜蜜素,究竟为何物?为何引起这么大的争论?记者走访市场后发现,包括阿斯巴甜、甜蜜素在内的多种甜味剂,已经悄悄地应用于多种食品,有关甜味剂的安全悬疑,并非只在委内瑞拉,而就近在我们身边。

    调查篇

    “无糖”饮料充斥甜味剂

    顺应人们对瘦身的追求,一些宣称不含蔗糖、低糖的饮料粉墨登场,不断对消费者灌输“无糖饮料可瘦身”的概念。
, http://www.100md.com
    处于此次漩涡中心的“零度可乐”,上市时就主推“零糖分,零卡路里”,一度在市场风头很劲。但“无糖”也让它坠入禁售风波,其添加的甜味剂阿斯巴甜是否安全,从上市以来一直争议不断。

    记者在零度可乐的配料表上发现,食品添加剂一栏除了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外,还有安赛蜜。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介绍,安赛蜜是一种合成甜味剂,多用于宣称“低糖”、“无糖”的甜味食品和饮料。而可口可乐的死对头百事可乐新推出的极度可乐也标榜“无糖”,在其配料表中,同样可以找到甜味素(含苯丙氨酸)、安赛蜜。

    除了两大可乐巨头,记者发现市场上使用甜味剂的饮料和食品不在少数。啤儿茶爽含有安赛蜜和阿斯巴甜;华旗山楂果茶含有木糖醇和阿斯巴甜;宣称“无糖也甜”的亲亲无糖八宝粥含有安赛蜜和木糖醇。而普通饮料和食品中也到处可见甜味剂:芬达含有安赛蜜和阿斯巴甜,乐事的薯片中都有阿斯巴甜,九制话梅更含有甜蜜素、阿斯巴甜、糖精钠等。
, http://www.100md.com
    “无糖”是谎言 多指无蔗糖

    什么是无糖食品?按照国际通用的概念,无糖食品不能含有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但是,它必须含有相当于糖的替代物,一般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品种。

    无糖食品的目标消费者大多为糖尿病患者或减肥人士。不过,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指出,事实上现在市场上号称的“无糖食品”中可能含有淀粉水解物作为甜味来源,即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之类。这些糖浆升高血糖、变成能量的效率,未必比蔗糖慢。

    范志红表示,无糖食品必须要有甜味,所以要加甜味剂,但添加糖醇和低聚糖成本较高,我国大部分用的都是高效甜味剂特别是合成甜味剂,如安赛蜜、糖精、阿斯巴甜等,这些东西的甜度是蔗糖的几百倍。一个产品原来的配方中,100克产品要加40克蔗糖,现在只需加零点几克甜味剂就够了,所以就用淀粉、淀粉水解物或糊精等来填充凑体积。
, http://www.100md.com
    无糖食品的主要卖点是低热量、升血糖慢。然而,只要有糊精或来自大米白面的精制淀粉,就会有热量,就会升高血糖。它们和蔗糖一样会快速升高血糖、令人发胖,对于糖尿病人和减肥者来说,一样是大麻烦。她提醒,所谓“无糖”食品,不过是无白糖,不意味着能控制血糖和减肥。很多人因为某种食品标记“无糖”,就放纵自己吃掉这些营养价值不高的食物和饮料,“这才是无糖食品所带来的最大麻烦!”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李淑媛对记者表示,无糖食品仅仅是避免了蔗糖,但其添加的甜味剂,只是解决一些人喜欢吃甜食但不能吃的口感问题,没有任何营养和保健作用。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可基也表示,人们常常只关注是否含糖,其实一些不甜的食物同样含糖,例如一些精细的米面被消化后,就会转化成大量的葡萄糖,甚至比蔗糖更可怕。

    甜味剂标注 很多不规范
, http://www.100md.com
    记者发现,市场上有很多所谓的无糖食品,在食品标签中仅笼统地标着使用了“甜味剂”、“复合甜味剂”、“蛋白糖”等不规范的称号,而不注明甜味剂的具体化学称号。

    有研究发现,高效甜味剂本身没有营养价值,应用于食品当中甚至可能带来额外的麻烦,如刺激食欲、促进肥胖。范志红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无糖食品时一定要好好看看标签上面的配料表,是否含有糊精、麦芽糖、淀粉糖浆、玉米糖浆等。可优先选择含有低聚糖和糖醇的产品,尽量少选择含有阿斯巴甜、甜蜜素、安赛蜜等的产品。在选用这些食品时,一定要看清它选用了哪种甜味剂。因为不同甜味剂的适用人群及使用温度有不同要求,如含有阿斯巴甜的产品不适合加热食用,而要通过高温制作的菜肴或甜点,可以选择糖醇,因为它耐热性好。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李淑媛也提醒大家,儿童不适宜吃含有化学合成甜味剂的食品。因为化学合成的甜味剂食用后不易分解,易对肝脏造成损害。而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肝脏的解毒能力较弱。此外,孕妇最好也避开这类食品。
, 百拇医药
    服务篇

    A 专家带你“看懂”甜味剂

    酸甜苦辣咸中,人们最喜欢的味道就是“甜”。但甜蜜的味道,既来自天然的食物,也来自化学合成的人工甜味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为大家一一分析目前最常见的甜味剂,让大家选得放心。

    ★糖醇类

    糖醇类具有不升高血糖,不引起龋齿,热量低的优点,高温处理也不会引起食品的褐变。食用含有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和甘露糖醇的食品是无害的,但应控制在每天20克以下,儿童在10克以下,因为吃得过多会引起轻度腹泻。

    代表食物:木糖醇口香糖、木糖醇糕点

    不宜人群:易腹泻的人
, 百拇医药
    ★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也叫做蛋白糖,是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两种氨基酸结合并酯化的产物。它和糖一点关系也没有,但甜度是蔗糖的50-200倍。蛋白糖在体内可以作为氨基酸参加代谢,对人体具有一定营养价值。因为它甜度很高,所以使用量很小,不会像蔗糖那样引起肥胖或营养不良。由于蛋白糖常常与其它甜味剂混配后作为“无热量甜味剂”使用,所以要认真阅读包装上的成分说明。

    代表食物:标注含阿斯巴甜的低糖、无糖甜味食品

    不宜人群: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宝宝、2岁以内的宝宝(因为分解后属于氨基酸类物质,可能会影响到婴幼儿体内的氨基酸平衡) ★甜蜜素、安赛蜜、糖精等合成甜味剂

    它们是标明或宣传“低糖”、“无糖”、“低热量”、“减肥”的甜味食品和饮料当中最常见的甜味来源,既便宜又稳定,不含热量,不升高血糖,也不会引起龋齿。但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它们对于控制体重和糖尿病有额外好处。目前我国使用的合成甜味剂在食品中的添加数量和范围都有国家标准把关,不超标不会对人体造成可察觉的危害。但仍有部分健康专家担心儿童食用含有合成甜味剂的食物对心理、行为发育可能造成潜在不良影响。
, 百拇医药
    代表食物:多数标明“低糖”、“无糖”、“低热量”、“减肥”的甜味食品和饮料

    不宜人群:2岁以下的宝宝

    B 纠正三大“甜蜜”误解

    ★误解一:糖尿病人可随意吃

    几乎所有针对糖尿病人推出的食品中都有木糖醇,许多人因此认为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木糖醇多多益善,但其实不然。

    虽然木糖醇作为一种功能性甜味剂,代谢速度快,不会引起血糖值升高,但它只是“食品”。木糖醇和葡萄糖一样都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碳水化合物,它并不能替代葡萄糖而改变体内的代谢紊乱,也不能降低血糖、尿糖,改善糖尿病的临床症状,而且木糖醇吃得过多会导致血中甘油三酯升高,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此,糖尿病人也要控制木糖醇的摄入。 ★误解二:木糖醇是一种保健糖
, 百拇医药
    木糖醇被广泛用于各种减肥食品中。不少消费者认为,具有热量低特点的木糖醇,怎么吃也不会胖。

    木糖醇是一种天然植物甜味剂,它进入人体后只有部分能被利用,热量比其他碳水化合物少了40%。但喜爱甜食的朋友切不可高枕无忧,木糖醇吃多了一样会发胖,而且木糖醇不被胃酶分解,直接进入肠道,易造成渗透性腹泻。在欧美国家,含有木糖醇的食品都会在标签上注明“过量摄取可能会导致腹泻”,但国内市场销售的食品却鲜见这种标识。 ★误解三:酸甜话梅肉是天然糖分

    酸甜的话梅是很多人的开胃零食,很多人以外酸甜是话梅的天然味道,其实话梅肉这类蜜饯类食品其实几乎集合了各种甜味剂。

    仔细看看蜜饯类食品的配料表:鲜果肉、白砂糖、食盐、奶油、柠檬酸、甜菊糖苷、阿斯巴甜、甜蜜素、甘草、香兰素、乙基麦芽酚等。其中阿斯巴甜、甜蜜素、糖精钠和安赛蜜都是合成甜味剂,它们的甜度是蔗糖的几十倍到几百倍,这么多的甜味物质会令人发腻,于是需要添加柠檬酸和食盐,用酸味和咸味帮助味道变得生动。香兰素和乙基麦芽酚都是增香用的添加剂,而乙基麦芽酚本是面包香气中的成分。

    所以,不应让孩子过多食用话梅之类的零食,因为他们解毒功能较弱,过多食用肯定会带来不良副作用。

    , 百拇医药(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