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穴位电刺激治肩周炎
经皮神经电刺激是一种类似于电针的缓解疼痛技术,可以改善机体多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临床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镇痛效应不易耐受,可反复使用。该技术具有与电针相似的镇痛效应,且比电针有更长的镇痛后效应,其镇痛原理可能也与电针有相似之处。由于与电针相比,经皮神经电刺激具有无创伤、可避免感染、不致引起人们的恐惧、易操作、经济等优点,因而在临床上更易为疼痛患者所接受,应用也日益广泛。
肩周炎是以肩痛和活动受限为特征,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持续的疼痛又是引起和加重关节活动障碍的主要原因。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结合穴位刺激治疗肩周炎,镇痛效果较好,也易为针灸医生所接受和掌握。
诊断标准
肩周炎的粘连前期和粘连期:①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②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适应证
瘀滞型肩周炎(粘连前期和粘连期)。
禁忌证
一、在65岁以上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以及对电刺激过度敏感者。
二、合并肩部骨折未愈合者。长期服用(接受)其他药物(治法)以及采取综合治疗者。
三、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采用器具
LH202H型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可提供优选的治疗处方,有两对输出,既可作电针治疗,也可用先进的自粘皮肤电极,贴在穴位上,作无针穴位电刺激。根据中医十二经络和十二皮部理论,该仪器具有“通其经脉,调其气血,平衡阴阳,协调脏腑,扶正祛邪”的功能。经临床验证,刺激参数调节方便、稳定、明确,尤擅长于活血止痛。
操作方法
一、操作方法步骤
(1)首次接受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先对其进行痛阈及肩关节活动功能水平测定并记录。
(2)取穴:肩周炎患侧穴位——肩前与肩髎或肩髃与臑俞(隔次交替使用),外关与合谷。
(3)选用韩氏经皮神经刺激仪。
(4)操作:两对电极(带有直径为3厘米的不干胶电极板)分别粘贴连接肩部二穴和合谷、外关二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高频(100Hz)刺激10分钟后转为低频(2Hz)刺激30分钟,强度10±2mA(合谷、外关刺激强度可适当降低)。隔日治疗。
(5)每次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痛阈及肩关节活动功能进行再次测定和记录。
二、技术要领
(1)输出端连接病灶侧的肩前与肩髎或肩髃与臑俞两穴。输出端连接于远端外关与合谷两穴。连接完成后,渐次增加各输出端的强度直至适量。
(2)痛阈测定避免患者的主观因素和操作者的诱导因素。
(3)肩关节活动范围测定肩部内旋、外旋测定时,肩外展达不到90°时,采取最大外展。所有操作避免患者保护性耸肩行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D2, http://www.100md.com
肩周炎是以肩痛和活动受限为特征,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持续的疼痛又是引起和加重关节活动障碍的主要原因。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结合穴位刺激治疗肩周炎,镇痛效果较好,也易为针灸医生所接受和掌握。
诊断标准
肩周炎的粘连前期和粘连期:①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②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适应证
瘀滞型肩周炎(粘连前期和粘连期)。
禁忌证
一、在65岁以上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以及对电刺激过度敏感者。
二、合并肩部骨折未愈合者。长期服用(接受)其他药物(治法)以及采取综合治疗者。
三、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采用器具
LH202H型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可提供优选的治疗处方,有两对输出,既可作电针治疗,也可用先进的自粘皮肤电极,贴在穴位上,作无针穴位电刺激。根据中医十二经络和十二皮部理论,该仪器具有“通其经脉,调其气血,平衡阴阳,协调脏腑,扶正祛邪”的功能。经临床验证,刺激参数调节方便、稳定、明确,尤擅长于活血止痛。
操作方法
一、操作方法步骤
(1)首次接受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先对其进行痛阈及肩关节活动功能水平测定并记录。
(2)取穴:肩周炎患侧穴位——肩前与肩髎或肩髃与臑俞(隔次交替使用),外关与合谷。
(3)选用韩氏经皮神经刺激仪。
(4)操作:两对电极(带有直径为3厘米的不干胶电极板)分别粘贴连接肩部二穴和合谷、外关二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高频(100Hz)刺激10分钟后转为低频(2Hz)刺激30分钟,强度10±2mA(合谷、外关刺激强度可适当降低)。隔日治疗。
(5)每次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痛阈及肩关节活动功能进行再次测定和记录。
二、技术要领
(1)输出端连接病灶侧的肩前与肩髎或肩髃与臑俞两穴。输出端连接于远端外关与合谷两穴。连接完成后,渐次增加各输出端的强度直至适量。
(2)痛阈测定避免患者的主观因素和操作者的诱导因素。
(3)肩关节活动范围测定肩部内旋、外旋测定时,肩外展达不到90°时,采取最大外展。所有操作避免患者保护性耸肩行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D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