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脏病知识 > 心源性猝死
编号:11785478
从歌王辞世 谈心源性猝死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47期
     这两天,几乎所有网站上都出现了迈克尔·杰克逊突发心脏病离世的消息。许多网友和歌迷在为这位昔日的摇滚巨星、美国歌王突然辞世感到惋惜之时,更对心脏病猝死这类健康事件表示空前关注。笔者在这里向大家讲解一些相关知识。

    心源性比例最高

    什么是猝死?它有两个含义,一是从患者发生急性症状开始,1小时内骤然意识丧失,以此为前驱的自然死亡;二是指平时看似健康的人,因潜在的疾病突然发作,而发生急骤死亡。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

    猝死是怎样发生的?猝死病因有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种。前者最常见,约占猝死者的80%,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为多见。死亡的直接原因大多是急性发作的室速、室颤,引起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在心搏停止后,组织血流中断,细胞缺氧、功能障碍,继而细胞死亡。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最差,血流中断8~10分钟内,就可导致脑细胞不可逆损伤,其次是心脏,再次是肝脏、肾脏。大部分猝死发生得很突然,可能是人在睡眠中、休息中以及轻度运动或活动中,突发心跳骤停而猝死;也可能是在剧烈运动、精神压力大、情绪急躁、暴饮暴食、过度劳累、过冷过热等情況下,突然猝死。
, http://www.100md.com
    预防要注重平时保养

    其实,心源性猝死是人类很常见的情况。例如,在我国,近期心源性猝死的演艺界明星就有侯耀文、马季、高秀敏、古月以及著名导演谢晋等,普通人则更是很多。既然是猝死,就说明其发作非常突然,难以准确预测。医学研究表明,心源性猝死可以发生在任何人群,包括任何年龄者,但是其发生比例不一样,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猝死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人群。

    预防心源性猝死最好的办法,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便很好地“把握”自己的身体。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但是,当物质条件改善时,人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很容易造成对健康的损害,如近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就是实例。此外,有些人工作环境艰苦、竞争激烈、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疏解,有些人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通宵打牌,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医学界有所谓良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说法,而这也是老百姓的保健法宝。为此,我们心脏科医生对大家提出“戒烟限酒、基本食素、适当锻炼、定期体检”的口号。因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平和的心态,是每个人最好的“健康处方”。
, 百拇医药
    对于那些已经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人来说,就要格外关注自己的相关症状。如果你最近经常有胸闷、胸痛、憋气、头痛等不适,尤其是在活动后这些症状加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尽快去医院做一下检查,防患于未然;如果,在自己的三代以内亲戚中,有发生猝死者,那你就应及早去医院检查身体。

    对于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史的患者,笔者建议:患者要随身携带身份证明、医疗诊断证明和目前服用的药物记录,以备不时之需。当然,大家尽量要在疾病早期就发现、诊断和治疗,不要等疾病危及生命时才重视。因为这时往往就来不及了。

    抢救要在医护人员到场前

    事实上,迈克尔·杰克逊的这种情况如果抢救及时,也许他还会有一线生机。因为有研究显示,发生猝死者未即刻得到施救,待10分钟后医护人员到达才施救的,存活率不到2%;如果猝死者发病时,在2分钟内得到施救,待医护人员10分钟内到达后进一步施救者存活为2%~8%;如果猝死者发病时,现场人员在4分钟内施救成功,存活率为30%。而心源性猝死者的家属,往往是现场的第一发现者,如能及时、正确施救,可能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 百拇医药
    人在心源性猝死时,有如下表现:突然意识丧失,继之出现“打鼾”、口吐白沫、抽搐、呼吸停止、面唇紫绀、大小便失禁现象。

    遇有心源性猝死者,现场人员包括家属应该怎么办?首先,应对患者大声呼唤、拍肩,判断其意识是否丧失;接下来,摸颈动脉搏动看是否慢于10秒钟1次,并看呼吸,以判断心跳、呼吸是否停止。现场人员一旦意识到患者有心跳骤停时,应立即大声呼救,及时联系急救中心,并对其施行心肺复苏术

    现场施救要即刻施行心肺复苏术,施救人员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给予胸外按压。实施胸外按压的部位为胸骨下段,按压深度为4厘米~5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次左右。单人实施心肺复苏术时,每按压30次,给予2次人工呼吸。做人工呼吸时,施救者应该用手捏住患者的鼻子,让鼻孔不要漏气;同时,口对口吹气1秒以上,要见到患者有胸廓抬起,注意不要让其口唇漏气。心肺复苏术应一直持续到医护人员到场。, 百拇医药(王建安 浙江大学医学院二附院心内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