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山寨呼吸机”的背后
最近,听到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河南安阳县15岁的少女冀晓燕患脊髓神经炎,无法正常呼吸,必须借助呼吸机。住院花费近10万元之后,病情仍无好转。由于无力负担昂贵的医疗费用,父母只好把她抬回家中,连寿衣都准备了。
起初,家人用一个皮球和一根塑料管做了一个“土呼吸机”,50多位乡亲轮流为她按压皮球,24小时不间断,一直坚持了半个多月,所有人都疲惫不堪。后来,一位村民突发奇想,居然用一台电机、一个自行车架、一个皮球,组装了一台“山寨呼吸机”,替代了人工按压,维持着女孩的生命。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听说此事后,主动把女孩接到医院继续治疗,目前女孩已经康复。
这个故事看似离奇,却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很多农民无钱看病的窘境。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人活着钱没了。其实,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健康时没钱,而是生病时没钱。当一个人无钱治病,倒在生命的“最后一公里”时,那才是最凄惨的。
在中国,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所谓“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居民收入水平的不同,导致了健康水平的不同。也就是说,一个人生在农村还是城市,其生命的长短是不同的。最贫困和最富裕省份的人均期望寿命可以相差10岁以上,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与其说是个人的不幸,不如说是社会的不幸。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以来,显著地改善了农民的看病就医状况。但是,由于新农合保障水平低,人均仅100元左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仍很突出。据调查,在很多贫困地区,一些农民连参加新农合的10元钱也拿不出来。而报销比例不高,也是一些农民看不起病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在县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为60%左右,封顶线最高才两三万元。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如果得了大病,很多农民依然无法负担高昂的医药费,只能放弃治疗。因此,目前的新农合制度还很脆弱,无法抗击狂风巨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应加大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增强农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
面对贫困患者,很多医院处境尴尬,有苦难言。危重患者只要到了医院,医院就没有理由拒绝收治。但是,一旦患者病情稳定,是继续治疗,还是推出门外,就成为一个两难选择。如果继续治疗,医院势必赔钱;如果推出门外,医院似乎又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目前,全国各级医院普遍存在患者“赖账”现象,数字惊人。一些病人经过救治后,悄然逃离医院。为此,公立医院负债累累,不堪重负,而政府也没有建立合理补偿制度。事实上,公立医院虽然具有公益性质,但并非慈善机构,如果长期承担不良债务,势必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最终损害患者的利益。
保障弱势群体的健康权,是一个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当前,我国的国力尚不雄厚,医疗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居民看病自费比例还很高。因此,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坚持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和完善贫困医疗救助体系,为弱势群体留一条生路,让贫困不再成为生命的“路障”。, 百拇医药(白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