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时节防情绪中暑
7月23日是大暑节气,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热的节气,民间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之说。夏季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酷热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江苏省中医院内科奚肇庆主任医师分析,中医有“天人相应”的养生学说,即人体的精神心理、心态情绪会随着自然和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发生微妙的变化,气候变化会引起生理和精神情绪的变化。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异常行为。这是“情绪中暑”所引起的。现代医学生理学也认为,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的气温、气压、湿度和气流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高温的气候会影响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内分泌系统的激素分泌,可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的症状。“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的危害甚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因而平安度过大暑,尤其是年老体弱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 百拇医药
一、保持良好心境。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越要心静,可采用心理“纳凉法”调整情绪,想象自己处于大自然之中,绿树婆娑、飞泉流瀑,使你心旷神怡、心平气和,避免不良诱因刺激。
二、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最好每天中午午睡0.5~1小时,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容易患病。
三、药食滋补。酷暑易伤津耗气,常食用药膳可减少疾病发生,可选用以下药粥滋补:
薏米小豆粥:薏米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将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时,大米洗净,加入适量水,同煮成粥。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消暑的功效,适用于长夏体倦困重、食欲不振者。
橘皮茶:橘皮10克(鲜者加倍),冰糖适量,用开水浸泡后代茶饮。具有理气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暑湿所致的脘腹胀满、饮食无味者。
, 百拇医药
香荷饮:香薷10克,荷叶10克(或鲜荷叶30克),陈皮10克,薄荷5克,先将香薷、荷叶、陈皮三味药煎煮30分钟,再加入薄荷煮5分钟即可,服用时可加适量白糖调味,代茶饮,具有消暑理气、祛湿解表的功效。
药茶:用一些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也可在暑热之季服用一些人丹、十滴水等。
四、注意饮食调养。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在饮食上要做到:
1.及时补充水分。补水同时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品以增强体质,使湿热之邪无隙可乘。但所选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过于滋腻,否则极易碍胃,导致消化不良。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甲鱼、豆浆等都是进补佳品。
2.补充蛋白质。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120克为宜。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夏季的肉食以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为首选。
3.饮食宜以清为补。多食营养丰富的果疏和蛋白质,并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既能杀菌防病,又能健脾开胃;清补食物有绿豆、百合、黄瓜、豆芽等;补气清暑食物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等,亦可选用西洋参、太子参、黄芪;健脾养胃食物有赤小豆、薏米、南瓜等。
此外,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中医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http://www.100md.com(冯瑶 江苏省中医院)
江苏省中医院内科奚肇庆主任医师分析,中医有“天人相应”的养生学说,即人体的精神心理、心态情绪会随着自然和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发生微妙的变化,气候变化会引起生理和精神情绪的变化。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异常行为。这是“情绪中暑”所引起的。现代医学生理学也认为,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的气温、气压、湿度和气流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高温的气候会影响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内分泌系统的激素分泌,可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的症状。“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的危害甚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因而平安度过大暑,尤其是年老体弱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 百拇医药
一、保持良好心境。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越要心静,可采用心理“纳凉法”调整情绪,想象自己处于大自然之中,绿树婆娑、飞泉流瀑,使你心旷神怡、心平气和,避免不良诱因刺激。
二、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最好每天中午午睡0.5~1小时,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容易患病。
三、药食滋补。酷暑易伤津耗气,常食用药膳可减少疾病发生,可选用以下药粥滋补:
薏米小豆粥:薏米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将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时,大米洗净,加入适量水,同煮成粥。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消暑的功效,适用于长夏体倦困重、食欲不振者。
橘皮茶:橘皮10克(鲜者加倍),冰糖适量,用开水浸泡后代茶饮。具有理气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暑湿所致的脘腹胀满、饮食无味者。
, 百拇医药
香荷饮:香薷10克,荷叶10克(或鲜荷叶30克),陈皮10克,薄荷5克,先将香薷、荷叶、陈皮三味药煎煮30分钟,再加入薄荷煮5分钟即可,服用时可加适量白糖调味,代茶饮,具有消暑理气、祛湿解表的功效。
药茶:用一些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也可在暑热之季服用一些人丹、十滴水等。
四、注意饮食调养。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在饮食上要做到:
1.及时补充水分。补水同时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品以增强体质,使湿热之邪无隙可乘。但所选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过于滋腻,否则极易碍胃,导致消化不良。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甲鱼、豆浆等都是进补佳品。
2.补充蛋白质。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120克为宜。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夏季的肉食以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为首选。
3.饮食宜以清为补。多食营养丰富的果疏和蛋白质,并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既能杀菌防病,又能健脾开胃;清补食物有绿豆、百合、黄瓜、豆芽等;补气清暑食物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等,亦可选用西洋参、太子参、黄芪;健脾养胃食物有赤小豆、薏米、南瓜等。
此外,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中医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http://www.100md.com(冯瑶 江苏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