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师情
2009年7月6日下午5点半,我匆匆地赶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探望我的恩师王绵之教授。躺在病榻上的老师十分费力地伸出他那极度衰弱的右手与我握手,并对我说了几句话。因语声低微不清,故无法听懂。临别之际,他睁开双眼,又极其困难地说了些什么,我凝神谛听,仅听清“谢鸣”二字。谢鸣教授是我的师弟,老师在病中总还在牵挂着他。我请老师安心养病,并告知全国方剂学年会将于下半年在杭州召开,已有征文40余篇,请他放心。此时他疲惫地闭上了双眼。我刚转身要离开病房,老师又睁开眼并用极其痛苦的神情望着我,我深知他还有很多很多话想说,但却说不出来,我真不忍对视他此时此刻那痛苦的目光……
7月8日中午12点55分,我在浙江接到了师弟王煦打来的电话,得知老师已于当日上午10点55分去世,一代国医大师永远离开了我们,回想40个小时前我还在他身边,而现在却天人永别,真是“生命在呼吸之间”,令我悲恸万分。
我是王老亲自指导的首届中医方剂学专业的研究生。那是1978年,我国恢复了研究生招生制度,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政策下,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首届研究生,有幸跟随王绵之教授进行历代名方的整理研究。当时刚刚拨乱反正,缺少中医师资,他指导我们如何从事方剂学的教学研究。求学期间,我认真学习了大量方剂学文献,着重进行了方剂学配伍理论和方剂学教学研究,对我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绵之在北京中医学院以严师著称,但严中有爱,只要学生刻苦学习,有所领悟,总能看到他那充满喜悦的目光。
, http://www.100md.com
1980年12月,我研究生毕业后,至浙江中医学院任教。1987年,我的第一部方剂学专著《历代名方精编》在浙江出版。当时王老十分高兴地为该书作序,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在给我的信中写道:“为一本书作序,我还是第一次”,说明老师对弟子深切的扶持和关爱。我到杭州任教以来,经常收到老师的来信,指导我如何做人,如何治学。每次我去北京开会,也总是去看望老师,聆听教诲。他教导我坚持中医特色不动摇,一定要“秉承理论,正本清源,辨证论治,法无定法”,真正学深、学透、学活中医理法方药,并使之升华,达到圆机活法的境界。2008年,我的另一部著作《连建伟中医传薪录》出版,老师又欣然命笔题写了书名,并认为“传薪”二字用得好,中医事业就是靠一代代人薪火相传。
2006年下半年,我当选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主任委员,王绵之作为方剂学分会的奠基人、创会主任委员全力支持我的工作。
2008年12月6日,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在北京召开年会。正值老师85周岁寿辰,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方剂学界同仁汇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他庆贺生日。那天他非常高兴,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与大家共进晚餐,品尝了弟子们买来的生日蛋糕。此情此景,历历在目。
, http://www.100md.com
老师从医70年,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国医大师,求诊者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疗效卓著,活人无算。同时从事中医教育50余年,栽桃育李数千人,遍布于国内外。他编著的《汤头歌诀白话解》已先后发行几百万册,《王绵之方剂学讲稿》亦已印刷多次,供不应求。他作为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中医事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直言不讳。而且晚年热衷于对中国航天医学的研究,数年来经常去航天城,亲自为宇航员们诊脉辨证,研制出“太空养心丸”,为我国航天医学事业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健道路,为世界瞩目。
我们为有这么好的老师深感自豪,也为身为王老的学生深感荣幸。我们一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牢记他“学医必精,为医必仁”的师训,为中医事业的伟大复兴尽心竭力。, http://www.100md.com(连建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
7月8日中午12点55分,我在浙江接到了师弟王煦打来的电话,得知老师已于当日上午10点55分去世,一代国医大师永远离开了我们,回想40个小时前我还在他身边,而现在却天人永别,真是“生命在呼吸之间”,令我悲恸万分。
我是王老亲自指导的首届中医方剂学专业的研究生。那是1978年,我国恢复了研究生招生制度,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政策下,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首届研究生,有幸跟随王绵之教授进行历代名方的整理研究。当时刚刚拨乱反正,缺少中医师资,他指导我们如何从事方剂学的教学研究。求学期间,我认真学习了大量方剂学文献,着重进行了方剂学配伍理论和方剂学教学研究,对我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绵之在北京中医学院以严师著称,但严中有爱,只要学生刻苦学习,有所领悟,总能看到他那充满喜悦的目光。
, http://www.100md.com
1980年12月,我研究生毕业后,至浙江中医学院任教。1987年,我的第一部方剂学专著《历代名方精编》在浙江出版。当时王老十分高兴地为该书作序,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在给我的信中写道:“为一本书作序,我还是第一次”,说明老师对弟子深切的扶持和关爱。我到杭州任教以来,经常收到老师的来信,指导我如何做人,如何治学。每次我去北京开会,也总是去看望老师,聆听教诲。他教导我坚持中医特色不动摇,一定要“秉承理论,正本清源,辨证论治,法无定法”,真正学深、学透、学活中医理法方药,并使之升华,达到圆机活法的境界。2008年,我的另一部著作《连建伟中医传薪录》出版,老师又欣然命笔题写了书名,并认为“传薪”二字用得好,中医事业就是靠一代代人薪火相传。
2006年下半年,我当选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主任委员,王绵之作为方剂学分会的奠基人、创会主任委员全力支持我的工作。
2008年12月6日,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在北京召开年会。正值老师85周岁寿辰,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方剂学界同仁汇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他庆贺生日。那天他非常高兴,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与大家共进晚餐,品尝了弟子们买来的生日蛋糕。此情此景,历历在目。
, http://www.100md.com
老师从医70年,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国医大师,求诊者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疗效卓著,活人无算。同时从事中医教育50余年,栽桃育李数千人,遍布于国内外。他编著的《汤头歌诀白话解》已先后发行几百万册,《王绵之方剂学讲稿》亦已印刷多次,供不应求。他作为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中医事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直言不讳。而且晚年热衷于对中国航天医学的研究,数年来经常去航天城,亲自为宇航员们诊脉辨证,研制出“太空养心丸”,为我国航天医学事业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健道路,为世界瞩目。
我们为有这么好的老师深感自豪,也为身为王老的学生深感荣幸。我们一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牢记他“学医必精,为医必仁”的师训,为中医事业的伟大复兴尽心竭力。, http://www.100md.com(连建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