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 > 彝族
编号:11796415
医巫同源看毕摩
http://www.100md.com 2009年9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85期
     难忘的喜德支医经历之三

    (上接9月3日5版)

    ◆我们无法用熟知的文化习惯、价值观念评判彝族传统文化的优劣,更不可能期望用某一种民族文化去取代另一种民族文化、用一种医学模式取代另一种医学模式。

    ◆当然,特殊的医巫同源、医祭混融的原始宗教活动对现代医学有负面作用。通过有关部门的提倡引导,逐步增加毕摩仪式中传统医药的部分,宗教部分逐渐转化为对病人的心理安慰、心理治疗。

    在喜德临诊,会遇到一种特殊的现象。相当部分的彝族病人患病后首先是请毕摩(彝族的宗教职业者)举行法事,判明疾病是否医药可及,还是只有神鬼所及,然后再就诊,是先于医生介入彝族病人病程的第一人。不但偏远山村里的彝族农民如此,一些机关干部、律师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在就医行为上仍然如此,彝族传统文化的坚固和在彝族人心目中的地位令人印象深刻。有一天,一个喜德县司法局的彝族律师因面瘫来看病,他就诊以前就先找毕摩看过,毕摩说可以去找“成都专家”医病,因此才找到我。
, 百拇医药
    我知道,彝族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与疾病作斗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彝族医药,是数千年来彝族战胜疾病,实现民族生存、繁衍的唯一手段,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传统医药是药重于医,药早于医。彝医最显著的特点是善于利用本地生长的植物药。一些彝药更是早就被全国和世界皆知。享誉海内外的“云南白药”就是曲焕章(彝族)根据彝族人民医治外伤的经验研制而成的。

    彝医不仅在药物开发使用上独具特色,而且传统的医学理论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其中关于五脏和人体的生理认识,与中医的病因学十分相近,在很多彝文医书中都提到的引起脏腑病变的风、寒、暑、湿等,已有接近中医关于六淫之邪学说的趋势。

    在治疗中,彝医重视疾病症状的对症治疗,他们有不少灵活应急对症的治疗手法,如刮痧、针刺、拔火罐、割治、按摩等。针刺还分钢针、瓦针、香针,尤其香针独具特色,是针灸和药物的结合。
, 百拇医药
    在调查中我专程去西昌市访问了凉山彝医彝药研究所的所长阿子阿越,阿越所长很激动,据她介绍:彝族宗教与彝族医学是相互依存的。毕摩掌握的彝文文献中有相当的部分是彝医彝药书;在为病人和产妇进行的宗教仪式中也有相当部分是利用彝族传统彝医药进行治疗的活动;彝族毕摩自古就有采药的习惯,有威望的毕摩家中,时常保存着不少的中草药,以备在行医时使用。前些年,为了消除“封建迷信”、“奴隶社会愚昧的旧文化”,毕摩和苏尼的宗教活动被禁止,民间的彝文文献被收缴焚烧,由于毕摩和苏尼的宗教活动被禁止,彝族传统医药也随之萎缩。目前凉山全州“单纯”彝医(指和毕摩活动基本无关)仅有十余人。

    近年来,彝族民族传统文化开始走向复兴的道路,一度被抑制和削弱了的彝族传统宗教也在不同程度上以传统文化的、旅游的、民族民俗的种种形式逐渐得以恢复和回升。凉山彝族毕摩活动已经比较普遍。毕摩活动的范围从农村进入了城市,打牲驱鬼除邪的仪式在城市里,在机关干部、商人、老师、工人的家中也能耳闻目睹;农村兴起“毕育”学毕热,世袭毕摩村寨的儿童和年轻人学毕习毕积极踊跃;毕摩活动内容和事项增加了许多现代生活的内容,如祈求,行商发财,防止“吸毒”、“艾滋病”,消除“车祸”等。
, 百拇医药
    所以受过高等教育的彝族律师得病后要先找毕摩,再找医生就不奇怪了。由此,也明白了下面的道理:

    人类文化、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无法用我们熟知的文化习惯、价值观念来评判彝族传统文化的优劣,更不可能期望用某一种民族文化去取代另一种民族文化、用一种医学模式取代另一种医学模式。

    在彝族聚居农村缺医少药还相当普遍的情况下,在初级卫生保健领域,利用民族民间医生负担一部分医疗保健任务是必要的。使用曾经世世代代为彝族服务的彝族医药,可以尽量使彝族同胞“小病不出村”,避免小病扛、大病拖,最终不得不到“看病难”、“看病贵”的大医院里去。

    当然,特殊的医巫同源、医祭混融的原始宗教活动对于现代医学的使用有负面作用。通过有关部门的提倡引导,逐步增加毕摩仪式中传统医药的部分,宗教部分逐渐转化为对病人的心理安慰、心理治疗,应该是可行的。(未完待续), http://www.100md.com(陈衍华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