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 > 信息
编号:11798164
钟捷东:痴迷黎医药的汉族军医
民族医药巡礼之六
http://www.100md.com 2009年9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88期
    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也是海南岛的少数民族之一,有100多万人口,长期生活在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黎族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或更早一些,与壮、侗、水、傣、布依等民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是从古代“百越”族发展而来的。

    黎族医药是黎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与祖国传统医学相通相融,又具有独特鲜明的区域性、民族性和传统性。过去这里交通不便,连中医都很少,老百姓看病主要靠黎族医药解决。黎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许多医学秘方靠口传心授保留至今。

    一直以来,由于黎族医药没有文字记载,并且懂得黎医黎药的老人已经不多,黎族医药面临着失传的境地。当海南省卫生厅中医处处长黄更荣将一本厚厚的《黎族医药》递到记者手中时,顿时感到黎族医药不仅有了文字,而且后继有人。

    看到扉页上的介绍,才知作者不是黎族,而是痴迷黎族医药的汉族中校军医钟捷东。
, 百拇医药
    钟捷东是海南省某军预备役师中校军医,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他长期在民族地区从医多年,对黎族医药很痴迷。他走遍了黎族聚居地,挖掘、整理和研究黎族医药的历史资料,系统总结了黎医诊断理论以及民间草药验方,精心编纂《黎族医药》这本书,填补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一项空白。

    挖掘黎族医药耗费许多汗水与心血

    高高的钟捷东朴实忠厚,不善表达,虽然刚刚40岁,但头发已经稀疏了。看得出,他为挖掘黎族医药这一民族宝藏耗费了许多汗水与心血。

    钟捷东出生于海南北部羊山地区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听奶奶说黎族文身、放禁、用石头治病的故事,对黎医药很感兴趣。

    1994年,他从第一军医大学毕业后,来到五指山地区驻军某部工作,有许多机会接触黎族同胞,了解黎族医药。

    当他知道黎族医药没有文字记载,并且面临着失传的状况,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说,自己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又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挖掘、整理这一祖国宝贵的医学财富,将那些濒临失传的黎族妙方用文字记录下来。于是,他利用闲暇,风餐露宿,深入黎族村寨走访黎医和黎族老人,收集黎族医药资料。
, 百拇医药
    与钟捷东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件事。同时也是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在《五指山区黎医药——海南岛黎族医药调查报告》中写到的一个案例。

    199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愈了患有“股头缺血性坏死症”的军嫂韩素云,负责治疗的袁浩教授所用的中药就是来自黎族民间的一个单方。

    原来,“文革”期间,袁浩曾在海南岛工作,遇到过一个被机器砸伤脚背的青年工人,在医院治疗无效后,正准备做截肢处理。这时,他的家人请来了一名老黎医。黎医将一些新鲜的草药捣烂成泥状,把伤者的整个足部都包裹起来。2个月后,伤者渐渐康复起来。细心好学的袁浩以极大的诚意,最终向那位老黎医要到了草药的配方。

    这个例子给钟捷东很大震动,也更加坚定自己研究黎族医药的信心。他说,黎族医药的确博大精深,一个看似简单的医疗方法,却能避免患者截肢,这里蕴涵着深厚的医学理论。
, http://www.100md.com
    10多年来,钟捷东虚心造访了多位黎族民间医生,搜集、整理出几百种常用草药配方,以及上百种濒临失传的黎族妙方。如抗肿瘤和增强免疫力的“雅南经”、妇科良方“雅蒂束”和肝病验方“雅查干”等。五指山市一位老黎医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声名远扬。为了获求她的祖传秘方,钟捷东曾三度进山拜访。最终,老黎医被其诚意打动,毫无保留地献出药方。

    发现5种诊断方式 整理上百种黎医妙方

    钟捷东在研究中,将黎族看病归纳为3种医学模式,即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和机械论医学模式。他说,这三种形式交叉并存的医学模式,对研究黎族医药有很大的帮助。随着社会的进步,黎族医药从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向药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将成为必然。

    同时,他常常将黎族医药与曾学过的中医进行比较。他发现,黎医诊断方式主要有眼看、口问、耳听、手模及感悟5种方式,很像中医的“望闻问切”,但又不尽相同,黎医更加细化,如在切脉方面,不单是脉搏,还包括太阳穴、颈动脉等。黎医虽然医学模式不同、诊断不同、疾病命名不同、用药不同,但疗效奇特。
, http://www.100md.com
    黎族民间传统药方较为简单,大多数为单方或简单复方。复方的配伍有主次之分,但下药量没有严格的比例,只凭祖辈传授和实践经验,针对患者病情轻重、年龄、性别和药方大小来确定下药量。

    黎族医药提倡自然疗法,以不打针、不开刀为特点。黎族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内治是服用草药汤,外治则有外敷、拔火罐、放血、艾灸、按摩、熏洗、药浴等。如敷药法又有热药和冷药之分,热药即将药加热后使用,如将植物叶子在火上烘热,外敷患者前额治头痛发烧,或将烘热的叶子敷于地上让病人躺在上面,并盖上被子治发冷发热及头痛。另有一种是将新鲜的植物药捣烂后在砂锅中炒热后外敷,治跌打损伤。冷药则为不加热的外敷药。

    经钟捷东整理,黎族医药的治疗技术有32种,并具有“简、廉、便、实、新、无”等特点。如治疗感冒,可用刺激疗法、热水浸泡法、按摩疗法以及饮食疗法等,疗效显著。2006年4月,钟捷东用收集到的一种治疗鼻炎的黎药验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获得了成功。最近,钟捷东又根据黎药原理,组合出一种能减缓妇女痛经、可制成功能性饮料的配方。
, http://www.100md.com
    归纳“五种学说” 总结“麦滋囤”诊断理论

    钟捷东的工作不仅是简单的收集和整理资料,还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总结和概括黎族医药的诊病经验和治病原理。

    钟捷东研究发现,黎医对疾病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即从疾病开始的红、肿、热、痛逐渐对发病时间、部位、性质、程度等加深理解,可以把发病机理分为“五种学说”,即风、毒、火、瘀、痧,而五者之间可交叉、并存及互为转化。

    黎医在诊断疾病过程中,比较注重察看患者因“风”而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如四肢和体干有无“红线”或“白结”等线条。钟捷东研究认为,这些“线条”是人体的经脉,是人体的生命线。黎医用“风至所病”与经络两者的关系作为诊病的理论,结合临床采用放血、针刺等祛风疗法治疗,确有一定效果。

    鉴于黎医所称“是动则病”与我国“相脉之道”(即采用脉象诊断疾病)的关系,钟捷东将经脉分为盈虚、滑涩、动静,说明了经脉与疾病的关系。钟捷东认为,“风”与“火”在人体内博弈、互乘,造成肿痛,临床上往往采取消热、熄火治疗。
, 百拇医药
    钟捷东针对临床上出现的痛证总结为,思虑过度或愤怒不止会造成瘀积,致气不通,引起心前区痛;痛经为血气瘀积引起疼痛,临床多采用化瘀去积,通经活络。钟捷东归纳,因风寒、风热或接触疫气阻塞于内,出现腹胀闷痛病症,如绞肠痧,临床上多采用剐、捻、敲等方法来理顺气机。

    对黎医的诊断理论,钟捷东把它总结为“麦滋囤”学说。即维护人体“麦滋囤”的内在平衡,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黎医认为,吃香睡甜、心情愉快、勤活动就能健康长寿,并称之为人体的三大法宝。他解释,“麦”指饮食与营养,是“麦滋囤”的基础。“麦”来源于食物,提供人体正常活动的热能,帮助消化吸收,促进营养,并具有产生性欲、情感、传宗接代等作用。“滋”指运动,起到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固牢筋骨的作用。“囤”指心情与意念,有增智长识、支配肢体和思维意识的作用。三者之间相对平衡,相辅相成。如果有一个方面的缺失,则会引起疾病。因此,治疗疾病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整体出发考虑。
, 百拇医药
    梳理用药十大特点 建议发展黎药产业

    说起黎族草药,钟捷东如数家珍。他说,黎族用药不仅与民族习惯、信仰有密切关系,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下药。用药时注意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年岭大小、性别差异以及个体素质等。

    他介绍,黎族没有专门的医师和药师,懂医者均懂药。黎族专门从事行医者尚少,多数在本村寨从事生产劳动的同时为村民治病疗伤。行医者所掌握的医药知识多寡不一,有的能治多种疾病,有些只是对某一种或几种病有特长。

    黎族用药有10大特点,如以毒攻毒、以黄治黄、见血补红、舍双用单、互互对应、现采现用等。如“以黄治黄”,黎医用黄色的花和黄色植物器官治疗临床黄类疾病,如黄疸性肝炎,就用田基黄、鸡骨草治疗,用刀枪药煮水洗脸可去黄疸。

    又如“现采现用”,过去黎族的药物大都鲜用,基本上是随采随用。这样可以防止药物腐烂变质而影响功效。更主要的是,黎族处于热带,药物资源丰富。同时,黎医用药多以植物叶、嫩枝、皮、根块为主,季节性选择不强。但对一些较为稀少或季节性较强的药物则采集晾干备用。现在由于资源破坏较严重,药材采集越来越困难,除了外敷用鲜药外,内服药用干品较多。
, http://www.100md.com
    在黎族人眼里,很多药物都是再普通不过的药材,一般以草本植物为主,从日常的生产生活中轻易就能获取。在海南中部山区,随处可见一种黎语名称为“雅俄”的野草,其红色的小花很像一个个小灯笼,黎族民间往往用其全草来作为接骨、消肿和止血用药,也有人用来治疗骨质增生和肾水肿。这味药学名为“落地生根”,别名“打不死”、“脚目草”、“土三七”,具有止血、消炎和生肌的功效,与中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种名叫“甘哥草”的植物的根部和茎部,黎医常用于镇静、解毒和治疗肺病。“甘哥草”的汉语名称为“玉叶金花”,民间用其叶、茎和果煮水服,可治诸炎症,有清热、消炎之效,也可治疥疮、热积。

    许多别人觉得没有用的植物,黎医却用得出神入化,得心应手。像叶子能接骨的“海金沙”(黎语“意日”),全草可治咳嗽、淋巴结炎和跌打损伤的“赪桐”(“脱卡布”),根部用于止血、解酒、解毒的“草豆蔻”(“意冲”),还有治疗肿瘤、胃病和内伤的“金不换”(“雅乐雷”)等,都是身边很常见的植物。
, http://www.100md.com
    钟捷东介绍,用酸杨桃与寄生水煮服,治头痛;金钱草水煎服,治泌尿系统结石;海南番石榴皮与鸭塘草煮水代茶饮,或用玉米须水煎服等,治糖尿病;新鲜土鸡蛋加入少许冰片外涂,治烧烫伤。

    2007年上半年,他还向省政府递交关于发展黎药产业的请示,罗保铭省长专门作出批示,让相关政府部门关注、扶持海南黎医黎药的挖掘、利用。

    传播看病正确方法 弘扬传统民族文化

    黎族是古老的海岛民族,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如宗教信仰、历法、婚姻习俗、文字图案、天文地理、医学模式等。

    黎医绝大部分掌握药理知识,精通巫术,诊治疾病时亦医亦巫,医巫结合,如禁术、咒术、摄魂术等。

    在乡下,钟捷东曾目睹这样一种情况。一天,他在一黎医家整理植物标本,见一妇女上门求助这位黎医。患者自述数天前误吃鱼刺,欲咽不下,欲吐不能,感到喉部不适。黎医了解病情之后,中午取井水一碗,左手举碗,面对太阳,口中念念有词,并在碗中写字。患者喝了这碗水后,自感鱼刺消失,连声道谢而归。
, 百拇医药
    钟捷东分析,黎医运用了心理暗示疗法,其实就是中医的“移情变气”,诱发了患者自身的防御功能,使忧郁、恐惧心理得以排除。但他在个别贫困的黎族山寨看到,老百姓有病却请巫师作法祛病,心中很是不安。他为营区周围群众免费看病的同时,也研究、弘扬黎族传统医学文化,宣传看病的正确方法。

    为了防止疫病扩散和传播,黎族人民早就知道采取必要的卫生防疫措施。如用倒挂树枝、树叶等“放禁”符号作为禁止外人进入村寨的标志;房内用荆芥、青蒿熏蒸,房间周围洒雄黄水、石灰;对患有麻风病等传染性较强的病人,则远离人群,单独居住;对尸体的处理,除用饭团封口外,还将本人使用的生活用具与石灰深埋或焚烧。

    黎族是以狩猎为主的少数民族,通过开腔破腹、饮食血肉,对医学解剖有较早的认识。从简单的血、肉、肝、肾到复杂血管和神经都有一定见解,也为黎族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钟捷东介绍,延续至今的黎族婚恋习俗很独特。黎族姑娘发育成熟之后,其父母往往在居家附近另建一小屋供女儿专用,这小屋就是“寮房”,以方便男女青年相互交流感情,自由恋爱。
, http://www.100md.com
    黎族向来有热情好客、仗义豪爽之称,黎医传承了该民族的美德,以治病救人、悬壶济世为己任,随叫随到,有高度的责任感。他们身体力行,亲自采药、抓药、敷药,集医生、药剂、护理为一身,体现了高尚的医德。

    钟捷东讲了自己看黎医的一个故事。在一次采集植物标本时,钟捷东不慎被野蜜蜂蛰伤颈部,伤处肿如鸡蛋大小,疼痛难忍,一黎医二话不说,在田边采来一把细米草,洗净,放入口中嚼烂,外敷钟捷东患处,片刻,钟捷东感到疼痛缓解,不久痊愈。

    搜集饮食疗法36种 探寻黎医养生方法

    黎族散居深山老林,野菜野果成为日常菜肴。以草为菜,以菜入药,药食同源,饮食疗法成为黎族治疗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钟捷东介绍,黎医注重养生保健,强调四季有别。一般是春调气,夏清火,秋蓄精,冬养神。烹调以煮、熬、焖、炖为主,少炒炸,提倡低盐轻油,讲究原汁原味,清淡可口。
, 百拇医药
    在他搜集的36种饮食疗法中,包括蔬菜类如番薯、萝卜、生姜、芹菜等,水果类如木瓜、甘蔗、香蕉、荔枝、西瓜等,动物类如狗肉、青蛙、蛇肉、鼠肉等,其方法或内服,或外用,简单方便,安全有效,为黎族百姓之常用。

    茶叶与山兰米共煮服用,有安神强身、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龙眼、鸡蛋和冰糖煮水,每天早晚喝一碗,可养颜补血;

    将新鲜青蛙骸骨剁碎,可治疗骨折;将新鲜青蛙肝脏外敷,可治疗痈疮。

    木瓜与猪蹄炖服,可治产后少乳;三枚摈榔煮水可驱虫……

    当然,不同季节、不同体质的人,在饮食疗法上也有一定的禁忌。如红肿热痛之人,需服用寒凉食物,相反,则适宜服用温补食物。

    此外,黎族对人的行为也有要求,强调凡事有度,肉体、言论、情欲和精神都要有所制约,鼓励多走动,多运动,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人才能健康长寿。

    “黎族医药像绽放在祖国传统医学万花丛中的一朵奇葩,芬芳灿烂。我将继续从事这一研究,让更多的人认识黎医药,让黎医药充分发挥其医疗价值。”钟捷东的话掷地有声,令人久久回味。, 百拇医药(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