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526kb)。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 9、内科贫血
* 9.1慢性贫血
* 9.1.1 贫血
* 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有许多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于慢性贫血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代偿机制以及病人疾病不同,使成分输血较为复杂,输血治标不治本,能不输尽量不输,如果必须要输,只能输红细胞。
* 9.1.1.1 输血指征:慢性贫血病人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多数病人能代偿,能耐受Hb 的减低,因此Hb 的量和红细胞压积的高低不是输血的最好指标,主要看病人临床症状和对贫血的耐受和病人的代偿机制。
* 如病人血红蛋白<60g/L,伴有明显贫血症状,心肺代偿明显,如心率加快,心搏出量增加,呼吸深度和频率增加。如生长发育期的患儿,宜将血红蛋白提高到不影响生长发育为准(70-90g/L)。贫血严重又因其它疾病需要手术或待产妇。内分泌功能紊乱,造血原料缺乏所致的贫血,或短期内无法去除病因,或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下的年老体弱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有输血指征者只能输红细胞。
* 9.2.各种贫血患者的成分输血
* 慢性贫血病人的输血目的是使代偿减低到最低程度,而不是解除代偿能达到此目的的最低输血量乃是最恰当的输血量。输1单位能减轻代偿者就不要输2单位。
* 9.2.1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 消除致病因素,补充造血物质,如短期内无法去除病因,有输血指征或其它疾病急需手术及妊娠待产者可输悬浮红细胞。该制品携氧能力强,血浆含量少,细胞碎片少,血黏度低,输注速度快 ,方便。1单位红细胞可提高血红蛋白5g/L。
* 9.2.2 骨髓造血功能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选悬浮红细胞、年轻红细胞。该红细胞输入人体后存活时间长,携氧能力强,延长输血间隔,减少输血次数,延迟输血次数过多所致的继发性血色病。
* 9.2.3 慢性疾病性贫血
* 慢性疾病性贫血常继发于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肾功能不全,肿瘤及艾滋病等,主要由多种造血副调节因子分泌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引起,此类贫血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用红细胞生成素,干细胞因子疗效较好,贫血恢复较快,一般无需输血。如贫血严重,有输血适应症,可输悬浮红细胞,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最好输7天之内的红细胞。
* 9.2.4骨髓浸润伴发的贫血
* 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在疾病晚期,红细胞压积降低,骨髓抑制,血红蛋白下降,为保证化疗,输悬浮红细胞。
* 少白细胞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有明显出血者加机采血小板。
* 9.2.5 地中海贫血性输血
* 轻中度贫血不主张输血,重度贫血特别是患儿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一旦确诊应尽早输血。用高量或超高量输血,使血红蛋白维持在100g/L,HCT0.27或Hb130g/L,HCT>0.35,保证患儿的生长发育。
* 首先年青红细胞,其次洗涤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禁用全血。
* 冰冻红细胞输注剂量:
* 冰冻红细胞10-20ml/Kg体重。每两周一次。
* 随生长发育再增加1-2u,输血速度1-2ml/min。
* 年青红细胞输血间隔延长到1-1.5个月,开始量大,1-4月后输血量减少。
* 如脾机能亢进明显,及时进行脾切除。
* 9.2.6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此种病人容易发生溶血反应,不能输全血,如有输血指征,要特殊配血,找抗原较弱的红细胞输注,如找不到相合的血液,可给"O"型洗涤红细胞。
* 剂量:1u洗涤红细胞/次,必要时每天两次。洗涤红细胞去除95%以上的白细胞,99%以上的血浆蛋白,缺乏抗A抗B凝集素和补体成分,避免加重溶血。
* 9.2.7 阵发性血红蛋白尿
* 本病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
* 常选用添加液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避免输全血,过去强调输洗涤红细胞,近来证实无必要。
* 9.2.8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 主要是消除病因,纠正贫血,配合铁剂治疗,如仍不能纠正贫血,并需要手术时,可输红细胞。
* 9.2.9免疫功能低下的贫血
* 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常见先天性细胞免疫缺陷、早产儿、骨髓移植和强化疗的血液病病人。这类病人输带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时容易发生GVHD。此种病人第一次输血就应输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或经γ射线照射的红细胞,或用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
* 骨髓移植成功后,常因输血不当造成死亡,最好用洗涤红细胞或照射红细胞,或用去除白细胞的滤器过滤的全血。
* 9.3白血病病人的输血
* 白血病病人在整个病程中,尽管有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但其血容量正常,很少输全血。白血病病人即使是全血细胞减少,也不宜用全血来补充。因全血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不足一个治疗剂量,难以发挥应有的疗效,而且全血中细胞碎片和乳酸、钠、钾等成分含量高,不仅增加病人代谢负担,更容易产生同种免疫和其他输血不良反应。应根据病情和缺乏的血细胞成分选择相应的浓缩剂。有的临床医生特指新鲜血,对病人有害无利。
* 9.3.1.输血原则
* 白血病病人短时间内出现进行性出血且出血量大,速度快,失血量大于机体血量的20%,如并发消化道出血、妇女阴道流血,则按外科急症失血的输血原则和方法处理。
* 并发DIC者应在抗凝剂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
* 9.3.2.输血指征
* 9.3.2.1 Hb<60g/L,伴有明显贫血症状者
* 9.3.2.2.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有明显细菌感染且经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小时无效者。
* 9.3.2.3血小板计数<20×109/L,临床有明显出血症状者或疑有重要部位出血,血小板<5×109/L(颅内出血、眼底出血等)
* 9.3.2.4.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需成分输血支持治疗者。如:移植前致死性化疗移植后重建功能低,应输去白细胞的红细胞。
* 9.3.2.5 并发DIC需要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者。
* 9.3.白血病人贫血的输血
* 9.3.1 2/3的急性贫血病人有中度贫血。贫血不仅是疾病本身因素,化疗也是不可避免地出现骨髓抑制,加重贫血,贫血影响化疗周期的顺利进行,也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在疾病早期病人能够耐受贫血,但在化疗期都不能耐受。其原因可能是化疗损害了机体对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的反应,病人只能通过心输出量来保证组织供氧,故化疗期间Hb应提高到较疾病早期稍高的水平。因血红蛋白四聚体的框架结构氧分子在框架中间的孔穴中,氧分压高时,9.3.2,3-DPG不竞争O2分子的位置,到末稍循环时,氧分压变低,2,3-DPG就占据O2的位置,从而使O2释放到组织中。
9.3.2 可选择的红细胞制剂
* 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HCT60% 左右 ......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 9、内科贫血
* 9.1慢性贫血
* 9.1.1 贫血
* 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有许多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于慢性贫血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代偿机制以及病人疾病不同,使成分输血较为复杂,输血治标不治本,能不输尽量不输,如果必须要输,只能输红细胞。
* 9.1.1.1 输血指征:慢性贫血病人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多数病人能代偿,能耐受Hb 的减低,因此Hb 的量和红细胞压积的高低不是输血的最好指标,主要看病人临床症状和对贫血的耐受和病人的代偿机制。
* 如病人血红蛋白<60g/L,伴有明显贫血症状,心肺代偿明显,如心率加快,心搏出量增加,呼吸深度和频率增加。如生长发育期的患儿,宜将血红蛋白提高到不影响生长发育为准(70-90g/L)。贫血严重又因其它疾病需要手术或待产妇。内分泌功能紊乱,造血原料缺乏所致的贫血,或短期内无法去除病因,或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下的年老体弱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有输血指征者只能输红细胞。
* 9.2.各种贫血患者的成分输血
* 慢性贫血病人的输血目的是使代偿减低到最低程度,而不是解除代偿能达到此目的的最低输血量乃是最恰当的输血量。输1单位能减轻代偿者就不要输2单位。
* 9.2.1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 消除致病因素,补充造血物质,如短期内无法去除病因,有输血指征或其它疾病急需手术及妊娠待产者可输悬浮红细胞。该制品携氧能力强,血浆含量少,细胞碎片少,血黏度低,输注速度快 ,方便。1单位红细胞可提高血红蛋白5g/L。
* 9.2.2 骨髓造血功能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选悬浮红细胞、年轻红细胞。该红细胞输入人体后存活时间长,携氧能力强,延长输血间隔,减少输血次数,延迟输血次数过多所致的继发性血色病。
* 9.2.3 慢性疾病性贫血
* 慢性疾病性贫血常继发于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肾功能不全,肿瘤及艾滋病等,主要由多种造血副调节因子分泌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引起,此类贫血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用红细胞生成素,干细胞因子疗效较好,贫血恢复较快,一般无需输血。如贫血严重,有输血适应症,可输悬浮红细胞,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最好输7天之内的红细胞。
* 9.2.4骨髓浸润伴发的贫血
* 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在疾病晚期,红细胞压积降低,骨髓抑制,血红蛋白下降,为保证化疗,输悬浮红细胞。
* 少白细胞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有明显出血者加机采血小板。
* 9.2.5 地中海贫血性输血
* 轻中度贫血不主张输血,重度贫血特别是患儿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一旦确诊应尽早输血。用高量或超高量输血,使血红蛋白维持在100g/L,HCT0.27或Hb130g/L,HCT>0.35,保证患儿的生长发育。
* 首先年青红细胞,其次洗涤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禁用全血。
* 冰冻红细胞输注剂量:
* 冰冻红细胞10-20ml/Kg体重。每两周一次。
* 随生长发育再增加1-2u,输血速度1-2ml/min。
* 年青红细胞输血间隔延长到1-1.5个月,开始量大,1-4月后输血量减少。
* 如脾机能亢进明显,及时进行脾切除。
* 9.2.6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此种病人容易发生溶血反应,不能输全血,如有输血指征,要特殊配血,找抗原较弱的红细胞输注,如找不到相合的血液,可给"O"型洗涤红细胞。
* 剂量:1u洗涤红细胞/次,必要时每天两次。洗涤红细胞去除95%以上的白细胞,99%以上的血浆蛋白,缺乏抗A抗B凝集素和补体成分,避免加重溶血。
* 9.2.7 阵发性血红蛋白尿
* 本病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
* 常选用添加液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避免输全血,过去强调输洗涤红细胞,近来证实无必要。
* 9.2.8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 主要是消除病因,纠正贫血,配合铁剂治疗,如仍不能纠正贫血,并需要手术时,可输红细胞。
* 9.2.9免疫功能低下的贫血
* 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常见先天性细胞免疫缺陷、早产儿、骨髓移植和强化疗的血液病病人。这类病人输带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时容易发生GVHD。此种病人第一次输血就应输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或经γ射线照射的红细胞,或用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
* 骨髓移植成功后,常因输血不当造成死亡,最好用洗涤红细胞或照射红细胞,或用去除白细胞的滤器过滤的全血。
* 9.3白血病病人的输血
* 白血病病人在整个病程中,尽管有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但其血容量正常,很少输全血。白血病病人即使是全血细胞减少,也不宜用全血来补充。因全血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不足一个治疗剂量,难以发挥应有的疗效,而且全血中细胞碎片和乳酸、钠、钾等成分含量高,不仅增加病人代谢负担,更容易产生同种免疫和其他输血不良反应。应根据病情和缺乏的血细胞成分选择相应的浓缩剂。有的临床医生特指新鲜血,对病人有害无利。
* 9.3.1.输血原则
* 白血病病人短时间内出现进行性出血且出血量大,速度快,失血量大于机体血量的20%,如并发消化道出血、妇女阴道流血,则按外科急症失血的输血原则和方法处理。
* 并发DIC者应在抗凝剂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
* 9.3.2.输血指征
* 9.3.2.1 Hb<60g/L,伴有明显贫血症状者
* 9.3.2.2.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有明显细菌感染且经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小时无效者。
* 9.3.2.3血小板计数<20×109/L,临床有明显出血症状者或疑有重要部位出血,血小板<5×109/L(颅内出血、眼底出血等)
* 9.3.2.4.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需成分输血支持治疗者。如:移植前致死性化疗移植后重建功能低,应输去白细胞的红细胞。
* 9.3.2.5 并发DIC需要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者。
* 9.3.白血病人贫血的输血
* 9.3.1 2/3的急性贫血病人有中度贫血。贫血不仅是疾病本身因素,化疗也是不可避免地出现骨髓抑制,加重贫血,贫血影响化疗周期的顺利进行,也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在疾病早期病人能够耐受贫血,但在化疗期都不能耐受。其原因可能是化疗损害了机体对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的反应,病人只能通过心输出量来保证组织供氧,故化疗期间Hb应提高到较疾病早期稍高的水平。因血红蛋白四聚体的框架结构氧分子在框架中间的孔穴中,氧分压高时,9.3.2,3-DPG不竞争O2分子的位置,到末稍循环时,氧分压变低,2,3-DPG就占据O2的位置,从而使O2释放到组织中。
9.3.2 可选择的红细胞制剂
* 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HCT60% 左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52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