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df&论文 > 资料10 > 正文
编号:11807733
糖皮质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参见附件(539kb)。

    内科理论与实践2 008 年第3 卷第3 期 ·1 7 5·

    · 专 家 金 仑为交 ·

    糖皮质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

    陈 华, 张

    【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文

    北京 1 0 0 7 3 0 )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糖皮质激素;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 5 9 3 . 2 4 1 ; R45 9 . 1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一 6 0 8 7 《 2 0()8 ) 0 3 一 0 1 7 5 一 0 5

    糖皮质激素(gluc oc o rtico i ds, G C)是一类含街体

    骨架的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氢化可的松( h y d ro c o rt i s o n e ) 是天然的G C , 由肾上

    腺皮质分泌, 有重要的生理作用。1 9 44年起人工合

    成T多种G C , 如泼尼松( p r e d n i s o n e ) 和甲泼尼龙

    ( m e t h y l p re d n i s o l o n e ) 等。1 9 4 5 年H e n c h 等1 , ] 率先使

    用G C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获得了1 9 5 0 年的诺

    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从此, G C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治疗各种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 s y s t e m i c l u p u s e 叮 t h e m a t o s u s ,5 比) 、系统性血管

    炎、 肌炎等。6 0 年来, G C已成为治疗S L E的基石,但是由于长期应用G C的不良反应明显, 因此合理

    应用G C是治疗5 比 的关键。

    低清蛋白血症时应考虑调整G C用量, 以避免增加

    不良反应。

    C C的生物半减期是血浆半减期的2 一 3 6 倍( 见

    表1 ) , 在肝脏内代谢灭活, 并经肾脏排泄, 仅极少

    数以原型排泄。因此, G C的代谢与肝、 肾功能密切

    相关。肝功能不全时G C代谢率降低, 加之血浆清

    蛋白水平多降低, 可明显增强G C作用, 应考虑调

    整C C用量;而在肾功能不全时,一般无需调整

    G C 用量。

    表 , 常用GC制剂的生物学特征

    药 物

    等效 相对搪 具有盐 血浆 生物 H P A 轴

    剂量 皮质激 皮质激 半减期 半减期 抑制时间

    ( tng)紊活性 素作用 (min) ( h ) ( d)

    2 0 1 . 0 + +

    2 5 08 + +

    90

    3 0

    8 ~1 2

    8 ~1 2

    1 . 2 5 ~1 . 5 0

    12 5 ~1 . 5 0

    GC的制剂和药理学

    5 4 . 0

    5 40

    4 5 . 0

    4 4 . 0

    + 6() l 2 ~ 3 6 1 . 2 5 ~1 . 5 0

    + 2 叨 1 2 ~ 3 6 1 . 2 5 ~1 . 5 0

    一 1 8 0 1 2 ~ 3 6 1 . 2 5 ~1 . 5 0

    一 > 2 (X) 1 2 ~ 3 6 1 . 2 5 ~1 . 5 0

    塑 >3l X】

    3 6 ~ 7 2

    3 6 ~ 7 2

    2 . 7 5

    3. 2 5

    ﹃ , ︸

    气

    ︸

    2

    2

    气

    ︸

    ~ 、 ︶

    月 了

    月 2

    :

    0

    0

    目前临床常用G C的种类很多, 各具特点( 见

    表1 ) , 按结构可分2 类: 1 1 一 位酮基化合物, 如可的

    松和泼尼松, 需在肝脏代谢后才有活性, 故不用于

    局部用药或肝功能不全者; 1 1 一 位经基化合物, 如氢

    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 无需肝脏代谢而可直接发挥

    效应。 按半减期长短可分为短效的可的松和氢化可

    的松, 中效泼尼松、 泼尼松龙、 甲泼尼龙和曲安西龙

    及长效的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

    多数G C 生物利用度高,口服吸收较完全, 且

    不受食物干扰, 因此可口服给药。 但在腹泻、 胃肠道

    病变时, 口服吸收率会显著下降, 应考虑调整用量

    或改静脉用药。

    C C在血浆中多与蛋白结合( 见表1 ) , 少数以

    游离形式存在, 仅游离GC 具有生物活性。氢化可

    的松和泼尼松龙主要与皮质激素结合蛋白结合, 少

    部分与清蛋白结合。 其他人工合成G C与皮质激素

    结合蛋白亲和力低, 约1 乃以游离形式存在阅 。 因此,除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外, 多数G C的游离活性

    成分比例与血浆清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当存在明显

    短效

    氢化可的松

    可的松

    中效

    泼尼松

    泼尼松龙

    甲泼尼龙

    曲安西龙

    长效

    地塞米松

    倍他米松

    H P A: 下丘脑一 垂体一 肾上腺

    H PA 轴以2 4h 为周期,呈节律性调节内源性

    G C分泌。早晨8: 00一 10: 00为分泌高峰, 夜间22: 00

    为低谷。当长期G C剂量超过泼尼松5 一 7. 5n l 岁 d

    时, 外源性G C即可抑制H P A轴。抑制程度与G C

    制剂类型、 剂量、 疗程和给药时间有关, 因此长期使

    用G C应尽量小剂量维持,并在每日晨起顿服, 如

    能隔日给药则抑制更轻。

    G C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基因调控作用途径, 即

    结合细胞浆内的G C受体 ( gl u c o c o rt i c o i d r e c e Pt or ,C R ) , 形成G C 一 G R复合物, 转移人细胞核内, 通过

    直接和间接基因调控机制发挥作用。 直接基因调控

    机制是G C 一 G R复合物以同型二聚体形式与位于被

    调控基因启动子和增强子区域的G C应答元件

    ( gl u c o c o rt i c o i dre s 因n s i v e e l e m e n t s , G R E ) 结合而上

    万方数据J l n te mM e dC o n c e p t s P r a c t Z 的8 , V ol . 3 , N o . 3

    调或下调基因表达。 间接基因调控机制是G R单体

    转移抑制其他转录因子如核转录因子( N F)一 K B , 从

    而抑制炎症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基因调控作用途径

    的效应通常在使用G C后30m in以上出现。此外,G C在超大剂量或冲击剂量时,通过非基因调控作

    用途径,即细胞表面受体介导或细胞膜的物理、 化

    学相互作用, 在数分钟内就可出现效应。

    G C的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不良反应也因

    人而异, 这些与对G C的耐受性有关, 其机制包括

    生物利用度降低, 如吸收障碍和代谢加速。遗传性

    G C耐受罕见, 主要与C R基因的多态性有关。a型

    C R结合G C后可发挥活性, p型G R是内源性G C

    抑制物。在遗传性G c 耐受中, p 型G R表达增高。

    获得性G C耐受更常见,多为组织特异性耐受, 在

    其他靶器官却表现出G C不良反应, 与多种细胞因

    子如激活蛋白( A P 卜 1 、 白细胞介素( I L)一 2 、 巨噬细

    胞移动抑制因子( m a c ro p h a g em i 肛 a t i o n i n h i b i t o 可

    fa c t o r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39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