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df&论文 > 资料10 > 正文
编号:11807907
几种常见植物多酚抗血管内皮损伤后再狭窄作用的研究进展.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参见附件(240kb)。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 8年7月第10卷第7期CNn JGeriatr Heart Brain Vessel Dis,Jul 2008.Vol 10,No.7

    .综述.

    几种常见植物多酚抗血管内皮损伤后再狭窄作用的研究进展

    黄宝丰,王伟

    关键词:肌,平滑,血管;冠状动脉再狭窄;植物多酚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26(2008)07—0552—03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发病率呈上升趋

    势。自1977年世界上首例PTCA以来,PCI已成为目前冠

    心病治疗的最重要手段,但PTCA后6个月内再狭窄(RS)

    发生率高达30%~50%,有糖尿病等合并症者则更高,严重

    影响了远期疗效。1987年,支架置入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

    了PTCA的即刻和远期结果,术后RS发生率降至zo%~

    30%。近年来,药物涂层支架的研究发展及临床应用,进一

    步降低RS发生率,被誉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史上的第三个里

    程碑…。由于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抑制内皮细胞再生、过敏

    反应、血管壁变薄、血栓形成及价格昂贵等因素,限制其在临

    床广泛应用,其他药物防治RS主要通过抗凝、抗血小板聚

    集、调脂等处理,均未获得理想的效果比]。RS问题仍然是当

    今介入心脏病学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因此寻找同时具有抗

    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等作用的防治PCI术后RS的药

    物仍具有重要意义。

    1 RS的发生杌制

    RS是指狭窄的血管经成功的介入治疗显著开放后,又

    恢复到原来狭窄的状态,可经血管造影证实,目前普遍采用

    的判断标准是靶血管直径狭窄≥50%[3]。RS的发生过程是

    机体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是多种细胞因子

    和血管活性物质介导的局部血管重构的过程。PTCA后RS

    主要包括以下病理生理学机制:早期的血管弹性回缩;血小

    板聚集和附壁血栓形成;新生内膜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形成

    等。在PTCA时,球囊加压扩张使动脉内膜及斑块撕裂,内

    皮细胞剥脱,内皮下的胶原及弹力纤维暴露,血小板黏附、聚

    集,释放生长因子,同时血管壁局部合成的多种生长因子及

    炎性因子,促进血管中层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由收缩

    型转变为合成型,向内膜增生并移行。VSMC增生以及细胞

    外基质和结缔组织的合成和聚集,使内膜过度增生,形成管

    腔狭窄[4]。血管支架置入术虽消除了血管弹性回缩和负性

    血管重构的过程.但其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作用。同样引起了

    VSMC增生的修复反应,导致内膜增生,形成RS。

    目前公认VSMC从血管中层向内膜下增殖并迁移,是

    RS形成中的最重要环节。生理状态下,VSMC增殖和凋亡

    存在着有序的调控而保持平衡。血管内皮损伤后,大量细胞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厅项目(2006835601012)

    作者单位:515041}lf『头,汕头大学医学院(黄宝丰)i汕头大学医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王伟)

    因子特别是生长因子的合成与释放,作用于VSMC上的受

    体,激活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导致核内基因的表达而使

    VSMC的增殖失去控制,出现过度增殖。VSMC的异常生

    长首先必须经过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的转变,然后完成细

    胞的增生。这些刺激VSMC增殖的因子包括血小板源性生

    长因子(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

    子2p、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一1p、白细胞介素一6(IL-6)等炎性因子和内皮素、N0、血管紧张素Ⅱ等血管活性肽。因此,VSMC增殖是刺激

    细胞增殖的外界信号作用于细胞受体后,产生的一种以细胞

    周期改变为主的综合性细胞行为。血管内活性物质、细胞生

    长因子、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及基因调控等因素的改变,都

    可以引起VSMC的增殖,它们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参与

    VSMC的增殖,并且彼此间形成复杂的调节网络[4.5]。

    2 常见植物多酚(Plant polyphenols)

    植物多酚又称植物单宁,含有多个酚羟基结构,是中草

    药或天然食物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广泛存在于我国传统中草

    药和一些天然食物中,含量丰富。植物中的多酚主要有黄酮

    类与黄烷酮类两个类型,现已查明其化学结构至少有4000

    余种。近10年来研究发现植物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癌、抗动

    脉粥样硬化、抗过敏等多种药理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治冠心

    病及多种心血管疾病∞]。实验证实,獬皮素(Quereetin)、姜

    黄素(Curcumin)、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没食子儿茶

    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 gallate,EGCG)、大豆黄素、茶多酚等,具有抑制VSMC增殖、防治血管内膜损伤后RS

    发生的作用,且每种多酚的作用机制都具有多靶点、多环节、综合协调的特点,而不是仅作用于某一特定环节,这为中医

    中药防治PCI术后RS提供了新措施、新思路。

    2.1槲皮素槲皮素属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具有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流、抗血栓、抑制VSMC

    增生肥大等心血管保护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0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