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最新01 > 正文
编号:11809241
《药物治疗学》《Pharmacotherapy》(第4版)英文影印版.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6kb)。

    《Pharmacotherapy》(第4版)英文影印版

    这个版本的《药物治疗学》是美国临床药师教材,以病理生理学为基础,从治疗的角度谈用药,克服了普通医学专著用药讨论少的缺点,又克服了普通药学专著只谈药物知识不涉及临床治疗的缺点,将药物与临床非常自然地结合到了一起,非常适宜临床药师学习。在每一章节的最后,编者均总结出相关疾病的药物治疗要点,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将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要点的译文提供给大家,感兴趣者可进一步系统学习。

    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1. 每一种药物的使用均应有其适应症

    2. 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用药尽量小剂量、短疗程

    3. 可以单一用药时不要联合用药

    4. 除非新药较老药有明确的优点,否则不要轻易使用

    5. 制订给药方案,应该尽量以科学设计的临床试验结果为依据

    6. 确定给药时间时,要考虑其对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同用药物或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7. 给药方法要尽可能简单,以增强患者依从性

    8. 患者对所患疾病、所接受治疗的风险和效益的认识将影响到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9. 仔细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这对确定疗效、发现、预防、处置毒副作用、评估依从性、判断是否调整给药剂量或中断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10. 用药费用应是患者能够担负的,这对增强依从性很重要。

    11. 保证疗效和安全性的前提下,能够口服给药就不要注射给药。

    12. 实施药物治疗前,先要通过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非药物疗法)来纠正患者的疾病状态,这样可能避免用药,或者可以增强药物疗效。

    13. 实施药物治疗前,应对药物可能引起的疾病、症状体征、临床检验结果的异常有充分的认识。

    14. 不同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相似,选择费用低、使用方便的品种。

    15. 给予患者个体化药物治疗,考虑社会因素的影响

    16. 充分考虑可能引起治疗失败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依从性差、药物剂量、给药间隔不合适、误诊、并发疾病、食物与同用药物的相互作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

    制订抗感染用药方案的基本原则

    1. 在抗感染治疗开始之前,尽可能地获取样本,做病原体鉴定与药敏试验。

    2. 根据感染部位的可能病原体、患者信息(以往治疗情况、工作环境、旅游经历、饲养宠物等)、当地抗生素耐药情况选择经验抗感染治疗方案。

    3. 对青霉素有迟发反应的患者,如皮肤潮红(皮疹),通常可以给予头孢菌素;若患者对青霉素有Ⅰ型高敏反应,不可给予头孢菌素,可根据情况选择氨曲南、喹诺酮、磺胺类、万古霉素等药物。

    4. 每一位患者在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之前,均应该对其肾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肾功能相应调整药物的给药间隔。通过肝脏消除的药物,如克林霉素、红霉素、甲硝唑等,给药前应考虑患者患者肝脏功能。

    5. 患者增加抗感染药物治疗时,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必要时作调整。

    6. 存在混合感染(腹腔、妇科感染等)时,可以考虑联合用药,如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治疗绿脓杆菌感染,以期达到协同杀菌作用或预防耐药出现。

    7. 对于阳性的培养结果要进行分析,区别真正的病原体、定植细菌和污染菌。

    8. 病原体、药敏结果确定后,选择抗菌谱最窄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广谱抗生素的出现不应该成为不精简治疗方案的理由。

    9. 所有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患者,均应监测药物疗效、毒性反应,观察是否出现二重感染。

    10. 抗生素的给药途径,条件允许时,应该由静脉给药转换为口服给药,但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感染除外。

    11. 给予抗感染治疗2-3天后,疗效差,应该考虑以下问题:1)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2)感染部位药物浓度是否达到有效范围;3)患者是否存在免疫抑制状态;4)患者是否存在脓肿、感染部位异物等影响疗效的因素;5)是否已经产生耐药性。

    12. 制订治疗方案前,应该复习相关资料。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药物治疗原则

    1. 脑膜炎患者,初始检查可以发现:症状与体征有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精神状态改变、Brudzinski's or Kernig's体征阳性。CSF检查发现白细胞升高(大于100/ul)、蛋白升高(大于50mg/dL)、葡萄糖水平降低(小于40mg/dL)。

    2. 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奈瑟氏脑膜炎球菌、嗜血流感菌。

    3. 常见致病菌的细菌学检查包括:CSF革兰氏染色,阳性率为50-90%;CSF菌培养,阳性率为80%;血培养。

    4. 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目标包括:缓解症状;清除感染;防止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发展,如癫痫、耳聋、昏迷和死亡。

    5. 临床怀疑脑膜炎时,尽可能快地给予经验抗感染治疗。若患者还没来得及做腰穿,也要尽快给予抗感染药物,即使腰穿只耽搁30-60分钟,原因是给予抗感染药物后通常需12-24小时CSF才会发生改变。

    6. 选择抗感染药物时,必需考虑药物穿透血脑屏障到达感染部位的能力、抗菌谱,经验治疗时患者因素需考虑年龄及其他先置条件。

    6.1 ****性脑膜炎,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视情况联用万古霉素)为较适宜的经验给药方案。

    6.2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忒菌为婴儿、老年人脑膜炎的常见致病菌,在通常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氨苄西林。

    6.3 与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相比,脑膜炎治疗中药物的剂量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大剂量,以期促进药物向CNS内的渗透。

    6.4 脑膜炎抗感染治疗的疗程尚未标准化,应该根据致病菌、患者个体情况确定,通常为7-21天。

    6.5 婴儿与2月以上儿童,证实或高度怀疑细菌性脑膜炎,成人CSF内发现高浓度细菌、颅内压升高,以上患者应该给予甾体激素治疗,方法为地塞米松0.15mg/kg/6小时,4天,第一剂在给予抗感染药物前给予。

    6.6 亲密接触患者人群,应该预防感染,尤其奈瑟氏脑膜炎球菌、嗜血流感菌。

    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治疗原则

    1. 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病,也是常见致死原因。

    2. 上呼吸道定植菌为主要致病菌,其次为血源性传播、污染细菌的空气微粒吸入。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影响易感性、致病菌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3. 对于单纯的下呼吸道感染,根据病史、查体结果、X光检查、痰培养、细菌耐药情况制订给药方案。

    4. 急性支气管炎多为呼吸道病毒引起,且为自限性,避免常规使用抗菌素。

    5. 慢性支气管炎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吸烟、粉尘、烟雾、环境污染和感染(包括病毒感染)。本病特点是长期咳脓痰、痰中持续存在微生物。

    6.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治疗包括加强排痰(胸部理疗、雾化吸入)、必要时吸氧,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给予支气管扩张药(沙丁胺醇)、抗生素。

    7. 根据致病菌、疾病严重程度选择急性发作时的抗感染用药。

    8.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急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最容易影响1岁以下的婴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4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