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0kb)。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前言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提出、起草并归口。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孙涛、王天芳、何丽云、王斌、王超、王鲁民、孙军辉、张明、庞军、罗仁、候东芬、郝瑞福、徐文波、徐军、常海沧、焦扬、薛晓琳。
本《指南》附有附录A及附录B。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引言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亚健康研究及干预的文件。该指南的编写和颁布旨在为中医、中西医结合与相关学科研究及干预亚健康状态提供参考,使亚健康的诊断和干预科学化、规范化、为寻求切实可行的健康管理方案及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促进我国亚健康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亚健康的概念对应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及疾病概念的界定,对此概念的提出源于高节奏生活带来的机体与心理的反应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有关健康的概念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
临床上存在有一组以疲乏无力、精力不够、肌肉关节酸痛、心悸胸闷、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睡眠异常、情绪低落、烦躁不安、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困难等种种躯体或心理不适为主诉就诊的人群,通过现代的仪器或方法检测却未发现阳性指标,或者虽有部分指标的改变.但尚未达到西医学疾病的诊断标准。这种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自20世纪80年代被苏联学者称为"第三状态"这个新概念以来,得到国内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和重视,并将其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及居住环境的污染等,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导致上述不适的确切原因未明,临床上缺乏针对亚健康状态的系统干预措施与手段,这常常使得医生在面对病人时感到尴尬,病人就诊后感到不满。因此,人们普遍感到应加强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建立防治亚健康的有效方案。
西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它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疾病,当然也可通过积极的治疗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这种认识恰好与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为特色,且已有两千多年积淀的中医学在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根据中医学理论,健康是指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阴阳平衡。健康意味着形体、精神心理与环境适应的完好状态。阴阳双方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相互转化-消长平衡,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因此,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疾病的发生,是在某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机体的"阴平阳秘"正常生理平衡被破坏,从而发生"阴阳失调"所致。中医学在《黄帝内经》时代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如《素闻·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因此,亚健康虽属当代新概念,但其理念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有体现。由于中医关于"病"的概念,涵盖了现代医学的疾病和亚健康状态,所以中医"治未病"中的"病"不仅仅是±见代医学所言"病"的概念。中医关于"治未病"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④未病养生、防病于先;②欲病救萌、防微杜渐;③已病早治、防其传变;④瘥后调摄、防其复发。虽然中医学的"未病"不等同于西医学的亚健康,但我们可以应用中医学"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亚健康的中医药干预。
尽管人们越来越关注亚健康,但是由于对亚健康理论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而导致人们对亚健康的概念认识不统一、干预不规范,干预亚健康的产品市场存在混乱。同时,尽管中医在干预亚健康方面具有优势,但应用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系统和深化。
为便于开展亚健康相关的临床与科研工作,200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与政策法规司正式对"中医学亚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立项,并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负责承担该项目。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织和《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起草小组,在全国,系统地回顾国内外相关亚健康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组织全国从事亚健康研究的专家、学者及国内外著名中医专家百余人对该项目进行论证,形成了"中医学亚健康评价标准与分类"的征求意见稿。在此基础上,以书面形式征求了国内近20位知名专家的意见,在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进一步讨论、修订,又征求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的意见。最后由《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审定组验收通过。
审定组组长王永炎,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王琦、王庆国、邓铁涛、田金洲、刘保延、孙塑伦、朱文锋、张伯礼、张学文、李连达、陈可冀、陈绍宏、季绍良、武留信、姜良铎、晁恩祥、翁维良、葛洪、谢雁鸣。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的编写和发布,对于规范亚健康的概念及相关诊断方法与手段、规范亚健康的干预及其市场有熏要意义,适用与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与相关学科研究及干预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者及相关人士使用。
l范围
本指南规范了亚健康的术语及定义、亚健康的范畴、亚健康的常见临床表现、亚健康的分类与中医辨证、亚健康的判定及亚健康的中医干预原则。
本指南实用与亚健康状态的评定和干预。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亚健康Sub-health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3亚健康的范畴
西医学描述亚健康状态涉及的范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身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如疲劳、虚弱、情绪改变等,其状况在相当时期内难以明确;②与年龄不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或生理功能减退所致的各种虚弱表现;③微生物失衡状态;④某些疾病的病前生理病理学改变。
4亚健康的常见临床表现、分类与中医辨证
4.1亚健康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分类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躯体方面可表现有疲乏无力、肌肉及关节酸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睡眠紊乱、食欲不振、腕腹不适、便溏便秘、性功能减退、怕冷怕热、易于感冒、眼部干涩等;心理方面可表现有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或恐惧胆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社会交往方面可表现有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 ......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前言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提出、起草并归口。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孙涛、王天芳、何丽云、王斌、王超、王鲁民、孙军辉、张明、庞军、罗仁、候东芬、郝瑞福、徐文波、徐军、常海沧、焦扬、薛晓琳。
本《指南》附有附录A及附录B。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引言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亚健康研究及干预的文件。该指南的编写和颁布旨在为中医、中西医结合与相关学科研究及干预亚健康状态提供参考,使亚健康的诊断和干预科学化、规范化、为寻求切实可行的健康管理方案及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促进我国亚健康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亚健康的概念对应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及疾病概念的界定,对此概念的提出源于高节奏生活带来的机体与心理的反应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有关健康的概念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
临床上存在有一组以疲乏无力、精力不够、肌肉关节酸痛、心悸胸闷、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睡眠异常、情绪低落、烦躁不安、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困难等种种躯体或心理不适为主诉就诊的人群,通过现代的仪器或方法检测却未发现阳性指标,或者虽有部分指标的改变.但尚未达到西医学疾病的诊断标准。这种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自20世纪80年代被苏联学者称为"第三状态"这个新概念以来,得到国内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和重视,并将其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及居住环境的污染等,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导致上述不适的确切原因未明,临床上缺乏针对亚健康状态的系统干预措施与手段,这常常使得医生在面对病人时感到尴尬,病人就诊后感到不满。因此,人们普遍感到应加强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建立防治亚健康的有效方案。
西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它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疾病,当然也可通过积极的治疗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这种认识恰好与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为特色,且已有两千多年积淀的中医学在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根据中医学理论,健康是指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阴阳平衡。健康意味着形体、精神心理与环境适应的完好状态。阴阳双方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相互转化-消长平衡,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因此,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疾病的发生,是在某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机体的"阴平阳秘"正常生理平衡被破坏,从而发生"阴阳失调"所致。中医学在《黄帝内经》时代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如《素闻·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因此,亚健康虽属当代新概念,但其理念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有体现。由于中医关于"病"的概念,涵盖了现代医学的疾病和亚健康状态,所以中医"治未病"中的"病"不仅仅是±见代医学所言"病"的概念。中医关于"治未病"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④未病养生、防病于先;②欲病救萌、防微杜渐;③已病早治、防其传变;④瘥后调摄、防其复发。虽然中医学的"未病"不等同于西医学的亚健康,但我们可以应用中医学"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亚健康的中医药干预。
尽管人们越来越关注亚健康,但是由于对亚健康理论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而导致人们对亚健康的概念认识不统一、干预不规范,干预亚健康的产品市场存在混乱。同时,尽管中医在干预亚健康方面具有优势,但应用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系统和深化。
为便于开展亚健康相关的临床与科研工作,200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与政策法规司正式对"中医学亚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立项,并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负责承担该项目。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织和《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起草小组,在全国,系统地回顾国内外相关亚健康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组织全国从事亚健康研究的专家、学者及国内外著名中医专家百余人对该项目进行论证,形成了"中医学亚健康评价标准与分类"的征求意见稿。在此基础上,以书面形式征求了国内近20位知名专家的意见,在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进一步讨论、修订,又征求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的意见。最后由《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审定组验收通过。
审定组组长王永炎,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王琦、王庆国、邓铁涛、田金洲、刘保延、孙塑伦、朱文锋、张伯礼、张学文、李连达、陈可冀、陈绍宏、季绍良、武留信、姜良铎、晁恩祥、翁维良、葛洪、谢雁鸣。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的编写和发布,对于规范亚健康的概念及相关诊断方法与手段、规范亚健康的干预及其市场有熏要意义,适用与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与相关学科研究及干预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者及相关人士使用。
l范围
本指南规范了亚健康的术语及定义、亚健康的范畴、亚健康的常见临床表现、亚健康的分类与中医辨证、亚健康的判定及亚健康的中医干预原则。
本指南实用与亚健康状态的评定和干预。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亚健康Sub-health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3亚健康的范畴
西医学描述亚健康状态涉及的范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身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如疲劳、虚弱、情绪改变等,其状况在相当时期内难以明确;②与年龄不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或生理功能减退所致的各种虚弱表现;③微生物失衡状态;④某些疾病的病前生理病理学改变。
4亚健康的常见临床表现、分类与中医辨证
4.1亚健康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分类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躯体方面可表现有疲乏无力、肌肉及关节酸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睡眠紊乱、食欲不振、腕腹不适、便溏便秘、性功能减退、怕冷怕热、易于感冒、眼部干涩等;心理方面可表现有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或恐惧胆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社会交往方面可表现有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4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