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word资料05 > 正文
编号:11809147
康复心理学.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64kb)。

    1.人类健康的新定义: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应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主要特征

    1、承认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

    2、关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日趋增多的趋势

    3、全面了解病人,尤其是他们的心理状态,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

    4、心理状态的改变常常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

    5、应用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6、良好的医患关系也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2.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冯特创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了对心理现象的客观实验室研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成立。

    3.弗洛伊德发表《癔症的研究》,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的诞生。

    4.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本我遵守"快乐原则";自我遵守"现实原则";超我遵守"至善原则"。

    5.行为学派的理论基础是广义的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是其主要的理论支柱。

    6.沃尔普的"系统性脱敏法" 是行为模式临床应用的一个重要标志,导致对焦虑的暴露方法的研究。

    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

    在马斯洛看来,人的这五个层次需要的满足,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

    8.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一般特性1、感受性2、感觉适应 3、感觉对比

    9.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完整性 指人知觉对象时,将其看作具有完整结构的统一整体。

    2、知觉的选择性 指人总是有选择地去知觉某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部分。

    3、知觉的理解性 指人们在知觉过程中根据以往获得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所知觉的对象。

    4、知觉的恒常性 指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发生变化时,人对知觉对象的印象仍可保持相对不变 。

    10.学习 :一般指凭借知识经验和实践而产生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并不是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学习,只有那些由重复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才是学习。

    11.桑代克提出尝试与错误理论

    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区别

    操作条件反射没有事先诱发的刺激,而是自发随意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使个体获得奖励或惩罚,促使原有的自发随意行为趋向增加或减少。在操作条件反射中,操作行为如果不能自发地发生,就不能形成学习。

    而经典条件反射是通过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成对呈现形成的,所以条件反射是依赖于事先诱发的刺激,而不是自发随意的行为。

    12.强化:行为之后接着一个特殊事件,使该行为重现频率增加的过程。

    正强化:行为之后紧跟着奖励,因而该行为重现频度增加。

    负强化 :行为之后原先厌恶事件撤除因而该行为重现频度增加。

    13.格式塔学派提出顿悟学习理论

    记忆是人脑对信息的接受、储存、编码和提取。

    14.根据信息贮存时间的长短,记忆可分为三种类型: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 接受的信息保持在0.25-2秒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 接受的信息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信息。

    长时记忆 信息保持在一分钟以上及至终身的记忆。

    15.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先快后慢

    17.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内部联系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

    18.思维的最基本特征是它的概括性和间接性。

    思维的分类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19.动机 是行为的直接动因,是引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

    原始性动机 饥饿动机、渴动机、性动机、母性动机、瞌睡动机、好奇动机

    习得性动机 恐惧动机、攻击性动机、亲合动机

    20.动机冲突的类型

    1、双趋性冲突(接近-接近型)指个体对两个同时并存的对象都有需要而引发同等强度的动机,但因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放弃另一个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2、双避性冲突(回避-回避型)指个体面对两个同时并存对象的威胁时,只有接受其中的一个才能避免另一个,从而造成一种进退维谷的困扰局面。

    3、趋避性冲突(接近-回避型)指个体对同一对象出现两种对立的动机而形成的动机冲突。

    挫折的心理学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个体动机性行为受阻的挫折情境;二是指个体动机性行为受阻引起的情绪体验和状态。

    21.心理防卫机制 指个体在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以减轻焦虑和痛苦。

    自恋的防卫机制 否认机制、投射机制、曲解机制

    不成熟的防卫机制 退行机制、幻想机制、内向机制

    神经症性的防卫机制 转移机制、隔离机制、合理化机制、反相形成机制

    成熟的防卫机制 升华机制、幽默机制、压抑机制

    22.情绪 是具有特殊色彩的心理反映形式,它表现为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与态度,是不易被个体所控制的一种激动的状态。

    心境、激情和应激是情绪表现的三种状态。

    23.人格 一个人所具有的综合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气质、性格、能力等。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期

    期别年龄心里社会发展危机11岁(婴儿期)基本的信任与不信任21~3岁(幼儿期)自主性与害羞怀疑33~6岁(玩耍年龄期)主动与内疚46岁至青春期(学龄期)勤奋与自卑5青春期(青少年期)自我同一与角色混乱(认同与认同混淆)6成年期(青年期)亲密与孤独7中年期(成年期)生产与停滞8老年期统整与失望

    24.人们为了相互传达思想,交换意见,表达情感、需要等目的,应用语言符号或非语言信息实现沟通,这就是人际交往,也即社会交往。

    25人际吸引是指在社会交往中能够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以至人们彼此之间产生的友善态度。

    人际吸引的类型 外貌吸引、邻近性吸引、能力吸引、相似性吸引、互补性吸引

    26.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的状态。

    27.霍林澳思将这种脱离父母的监护,成为独立人的时期称为心理上的"断奶期"。

    28.自我意识的形成

    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幻想与现实的矛盾

    求知欲强与识别力低的矛盾

    29.心理生理障碍 又称心身疾病,是指主要或完全由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但以身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

    伴心理上损失感的心理刺激对健康危害最大。这种损失感可以是具体的事或物,如亲人的死亡,遭受地震、火灾或抽象的损失,如工作的失败,荣誉感的损失等,其中以配偶死亡影响最为严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6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