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老年保健 > 信息
编号:13397329
老人重度贫血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20日 医药卫生报
     “吸血鬼”竟是钩虫

    近两年来,70多岁的刘先生日渐消瘦,皮肤蜡黄、口唇苍白、头晕、浑身无力,稍微活动就会感到心慌气短,并常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医生经检查,认为老人严重贫血,因为他的血色素只有6克(正常为12~15克),相当于丢失了2400毫升血液。刘先生到了很多家医院,都未能查出贫血的原因。最近,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为他做了胶囊内镜检查,看到一个个钩虫正在吞噬着他的小肠,原来“吸血鬼”是钩虫。病因找到后,医生为老人用了驱虫药,他的病情很快好转。

    钩虫虽小,危害很大

    这些小小的钩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咬破肠黏膜,吸食血液,使得病人长期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不断耗损而导致贫血。

    刘先生不解地问医生,他经过多次全面检查,为何未能发现钩虫病?医生告诉他,诊断是否患了钩虫病,常规要检查病人的粪便,看一看有没有钩虫卵或孵化出幼虫,这是确诊的依据。还可用免疫诊断方法检查,适用于钩虫产卵以前,并结合病史进行早期诊断。在流行区如果发现痰中有幼虫,检查血表现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确诊为钩虫病。但是,粪便检查有时阳性率不高,容易漏诊。加之钩虫寄生在小肠,这段长度达6~7米的小肠,过去一直是检查的盲点,病变难以发现。但胶囊内镜的问世,很好地解决了小肠疾病的检查难题。

    胶囊内镜实际上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微型数码照相机,它的大小类似普通的药物胶囊,表面光滑。胶囊内镜摄像头上安装有6个闪光灯,具有无影灯的功能,可清晰地观察到从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消化道的所有病变。检查时患者只需吞服一颗胶囊,在人体消化道内经过的腔段连续拍照,任何病变也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

    治疗病人,控制传染源

    既然钩虫病对人体会造成这么大的伤害,所以加强预防是关键,而治疗患者、控制传染源是预防钩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是切断钩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农村应采用粪尿混合贮存,经密封式沼气池、五格三池式沉淀等杀灭虫卵后,再用于旱地作物施肥。急需用肥时可用畜粪或化肥代替。

    同时要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止感染,耕作时提倡穿鞋下地,手、足皮肤涂沫1.5%左旋咪唑硼酸酒精液或15%噻苯咪唑软膏,对预防感染有一定作用。应尽量争取使用机械劳动代替手工操作,以减少感染机会。

    平时应注意卫生,不生吃蔬菜。饮食宜富于营养,易消化。

    (仇连峰),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血液内科 > 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