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59306
容易误诊的抗菌药药物热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22日 医药经济报
    【典型病例】 患者黄某,男,49岁,煤矿工人,因为咳嗽、发烧、吐黄痰,在矿卫生所治疗。最初使用头孢孟多针,1次1.5克,1天2次,治疗1周后有所减轻;而后病情出现反复,遂改换成头孢地嗪针,1次2.0克,1天2次,使用2周后,患者仍然咳嗽、发烧,又换左氧氟沙星针治疗,1次0.2克,1天2次,使用3天后,患者体温有所下降,但后来又开始上升,于是来本院呼吸内科治疗。

    医生开始根据患者在基层诊所治疗的情况,选择了高一档的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患者使用后体温得到了控制,可是3天后体温又继续上升,于是要求会诊。会诊意见倾向于是药物热导致的发热,建议停用抗菌药物3天。停用抗菌药物后,患者体温下降,恢复正常,药物热的诊断成立。

    【病因分析】

    抗菌药物导致的药物热很容易被误诊,因为这些患者本身就是感染患者,有发热的症状,而药物热的发热与患者疾病本身的发热很容易混淆,不容易判断,容易误诊。

    就临床经验来看,判断药物热主要考虑以下依据:①患者的药物热潜伏期一般为7~12天,短则1天,长者达数周。热型一般为弛张型或稽留热。多数伴有皮疹,后者的出现先于发热。停药后2~3天内大多可以退热。②应用抗菌药物后感染得到控制,体温下降后又再上升。③原来的感染疾病所致的发热未得到控制,应用抗菌药物后体温反较未用前高。④发热或热度增高不能用原有的疾病解释,而且也无感染的依据。患者虽然有高热,但其一般情况良好。⑤某些患者尚有其它变态反应,如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⑥停用抗菌药物后热度迅速下降或消退。

    综上,患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要注意疾病本身的发热与药物热的区别,才能真正明确药物热诊断。, http://www.100md.com(文 王秋冬(副主任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