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科研基本问题应重新考量
解放军第302医院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研究员从事中药科研工作多年,思路开阔,经验丰富,曾获国家、省部级等多项大奖。日前,在以“中医药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为主题的中国科协第36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上,他对中药科研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与反思,并从科学发展观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九五”以来,我国中医药科技事业得到空前的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中医药科技工作者也承受着越来越重的使命和责任。解放军第302医院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研究员认为,中药科研要想在可期待的时间里取得重大突破,应重新考量“什么是中药?中药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中药?”这3大基本问题。
什么是中药——
把握中药基本概念的新内涵
要把握中医药新内涵,领悟中医药精髓,学习和吸收其他学科养分,从另外一个视角和高度来看中药,看中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从中找出中药的问题与出路。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是一个大宝库,也是一口大井。”肖小河分析,目前从事中医药研究的有两类人,一类是中医药出身的,另一类是非中医药出身的。这两类人中,有的因为研究思路局限,有的因为既得利益束缚,而成为井底之蛙。他认为,真正或优秀的中医药研究工作者,要完成从“井底之蛙”到“井边之蛙”再到“树上之蛙”的跃升。要接受中医药内涵浸润,领悟中医药精髓,学习和吸收其他学科的养分,从另外一个视角和高度来看中药,看看中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并从中找出中药的问题与出路。
肖小河说,中医药学是一门传统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当今中药的概念应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中药是以我国中医理论或经验为基础,用于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以及养生保健的物质。中医药学不保守,特别讲求创新。如神农尝百草就是为了发现新药物;葛洪炼丹就是为了研制开发中药提取、纯化、精制技术等;几千年来,中医药学都是集当时先进科技之大成和精粹,首先服务于统治阶级和军事战争。
中医药也不排外,讲求包容,兼收并蓄。他举例说,番泻叶是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原的;曼陀罗是典型的引进物种,然而我们古老的中医就用曼陀罗做麻醉药。还有好多带有番、胡、西等异域字眼的中药,都属于“洋为中用”,西洋参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认为,CT、PET、B超、细胞、基因,是现代物理、现代化学、现代生物学的产物,它们不是西医的也不是中医的,但既是西医的也是中医的,中医西医都可以利用。所以,中医药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不应以“出身”论中药。西医药人会做中药,中医药人也会做西药;老外也会研制中药,国人也会研制西药。
, 百拇医药
根据形制的不同,中药可分为传统中药、近现代中药、现代中药、后现代中药。传统中药主要指传统中医药典籍收载的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制剂等,包括丸、散、膏、丹等。近现代中药主要指新中国成立以来研制开发的主要以粗提物入药的众多中药制剂,以片剂、胶囊、冲剂、口服液等剂型为主。现代中药主要是指临床疗效确切,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基本清楚,多为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入药的中药。后现代中药是指其形制(来源、形态、结构、性质、成分等)发生明显改变的中药,如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先导物的合成和半合成化药、生物技术生产的天然活性物质及其制品等。
肖小河认为,无论中药的“形制”怎么变化,其中药的属性和本质不应改变。也就是说,“粗、大、黑”是中药,“半粗、半黑”也是中药,“不粗、不黑”还是中药。
中药研究什么——
制订中药科技发展的“线路图”
要甄别是非,搁置争议,求得共识,规范应用,创新发展。重点要把老祖宗留下的有用东西继承好,然后才是创新发展。
, 百拇医药
中医药应当研究什么?国家行业主管部门首先应制订中药科技发展的“线路图”,有一个基本导向。肖小河认为,要甄别糟粕,搁置争议,夯实共识,规范发展,创新致用。其重点要把老祖宗留下的有用东西继承好,然后才是创新发展。为此,中药研究首先应做到“两个明确”:
一是明确“有可为、有不可为”。中医药有科学成分和非科学成分,我们只研究科学成分;科学成分中又有自然科学与非自然科学成分,我们只研究自然科学成分。要正确地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否则会成为“水中捞月”。要么是因为见不到水中月而否定中医药的科学性,要么是只见到水中支离破碎的月影而歪曲了中医药理论。
二是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医药直接关联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项目应该优先,越多越好。“古为今用”比“今为古用”应该优先;“洋为中用”比“中为洋用”应该优先。
根据导向性原则,中药科研可划分为面向生产的、面向临床的、面向学科本身的。中药研究主题可概括为“品”(品种)、“质”(质量)、“性”(药性)、“效”(功能)、“用”(用途、用法、用量)5个字。其中,中药安全性、有效性与合理用药、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中药生产共性关键技术、中草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中药基础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等可作为我国中药领域长期优先支持的研究领域。
, 百拇医药
面向生产的中药科研,包括资源环节的栽培生产与濒危品种保护、饮片环节的加工炮制、制剂环节的各单元操作技术以及生产工艺研究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而中药质量标准是中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研究并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且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肖小河首次提出并构建了“大质量观”的中药标准研究模式,即中药质量控制模式:从单一走向综合;中药含量标准:从量不准到量准;中药用量标准:从传统习惯到有科学依据;中药质(品质)量(用量)关系:从质量分离到质量一体化。
面向临床的中药科研亦为中药安全性、有效性与合理用药研究,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中药有效性评价与再提高的研究,二是中药安全性评价与减(避)毒的研究。肖小河举例说,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现代化的标志性产物和方向之一,在常规检测和化学指纹图谱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和加强中药注射剂质量的生物测定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他所在单位以清开灵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茵栀黄注射剂等为研究对象,从生物活性/效价角度保证中药注射剂质量均一性入手,创建了基于生物热活性指纹图谱和化学色谱指纹图谱关联检测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早期预警方法。
, 百拇医药
面向学科本身的中药科研主要是中药基础研究,包括中药基础理论研究和现代科学基础研究,主要是要解决中药的科学内涵等基本问题。中药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四气、五味、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用量用法、道地性等,中药现代科学基础研究包括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等研究。二者之间相互交叉和渗透,没有截然的界限。
对今后5~10年我国中药科技发展的重点问题,肖小河认为,中药现代化发展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但是尚有众多重大和关键问题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并且又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新挑战。今后,我国中药科研发展战略应以临床为中心,合理制与用为目标,上中下游并重。特别是面向临床的中药科研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如何研究中药——
夯实中药科技创新的“基本功”
要秉承传统,引领未来,创新致用;科研贵在创新,但创新不仅在于“术”,更在于“道”;中医药研究已经很多年了,肯定一个东西很难,否定一个东西也很难,关键的问题就是在严谨规范方面下的工夫很不够。
, 百拇医药
如何研究中药?肖小河认为中药科研的基本思路应为:秉持传统,引领未来,创新致用。他说,中医药研究既不能模仿,也不能跟随国际前沿,而是要引领和主导未来。这是因为中医药是中国国粹,国际上没有现成的中药现代化发展“轨道”。作为中医药学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应由我们自己“铺轨”,我国应有引领与主导中医药乃至世界传统医药学发展的气魄和能力。但是引领未来靠什么?靠的是创新,是可以致用的创新。致用就是要解决临床问题,解决生产问题,解决科研本身问题。因此,科研贵在创新,但创新不仅在于“术”,更在于“道”。
肖小河分析,目前中医药科研中,既存在低水平重复,也存在高水平重复,而高水平重复甚至比低水平重复危害更大!科研创新不是为了好听,好看,而应该是有用,管用。同时,中医药科技既要讲创新,更要讲规范。中医药研究已经很多年了,肯定一个东西很难,否定一个东西也很难,关键的问题就是在严谨规范方面下的工夫很不够。
他体会,做科研,既要有创新思想,更要有实干精神。创新是科研的生命,而浮躁是科研的毒药。在一定程度上讲,中药科研不差钱,也不差仪器设备和人才智力,缺少的是真正的创新思想和实干精神。
, http://www.100md.com
谈到中医药科研成果表达与SCI的关系,肖小河说,可以肯定,SCI对于提高中医药学人的科研水平及促进中医药学术繁荣是有帮助的。但也应当注意,目前在我国SCI不仅是一个科研成果宣传报道的重要窗口,而且几乎成了我国各学科专业的科研方向、科研目标乃至科研风气的“风向标”。这种追风行为已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他认为,一篇好文章不管发表在哪里,能让更多的人看到、看懂、用上,其社会效益和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才是最大化,其研究才会更有价值和意义。因此,科学理性地对待SCI,对于做好科研工作特别是中医药科研尤为重要。
他还认为,办好一份高水平的民族科技期刊,甚至比做好几个973、863项目还要重要。因为民族科技期刊不仅是一个宣传推介科研成果的窗口和渠道,同时也是科研价值观、创新观和改善科研软环境的一个良好导向。, 百拇医药(周颖)
“九五”以来,我国中医药科技事业得到空前的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中医药科技工作者也承受着越来越重的使命和责任。解放军第302医院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研究员认为,中药科研要想在可期待的时间里取得重大突破,应重新考量“什么是中药?中药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中药?”这3大基本问题。
什么是中药——
把握中药基本概念的新内涵
要把握中医药新内涵,领悟中医药精髓,学习和吸收其他学科养分,从另外一个视角和高度来看中药,看中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从中找出中药的问题与出路。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是一个大宝库,也是一口大井。”肖小河分析,目前从事中医药研究的有两类人,一类是中医药出身的,另一类是非中医药出身的。这两类人中,有的因为研究思路局限,有的因为既得利益束缚,而成为井底之蛙。他认为,真正或优秀的中医药研究工作者,要完成从“井底之蛙”到“井边之蛙”再到“树上之蛙”的跃升。要接受中医药内涵浸润,领悟中医药精髓,学习和吸收其他学科的养分,从另外一个视角和高度来看中药,看看中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并从中找出中药的问题与出路。
肖小河说,中医药学是一门传统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当今中药的概念应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中药是以我国中医理论或经验为基础,用于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以及养生保健的物质。中医药学不保守,特别讲求创新。如神农尝百草就是为了发现新药物;葛洪炼丹就是为了研制开发中药提取、纯化、精制技术等;几千年来,中医药学都是集当时先进科技之大成和精粹,首先服务于统治阶级和军事战争。
中医药也不排外,讲求包容,兼收并蓄。他举例说,番泻叶是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原的;曼陀罗是典型的引进物种,然而我们古老的中医就用曼陀罗做麻醉药。还有好多带有番、胡、西等异域字眼的中药,都属于“洋为中用”,西洋参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认为,CT、PET、B超、细胞、基因,是现代物理、现代化学、现代生物学的产物,它们不是西医的也不是中医的,但既是西医的也是中医的,中医西医都可以利用。所以,中医药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不应以“出身”论中药。西医药人会做中药,中医药人也会做西药;老外也会研制中药,国人也会研制西药。
, 百拇医药
根据形制的不同,中药可分为传统中药、近现代中药、现代中药、后现代中药。传统中药主要指传统中医药典籍收载的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制剂等,包括丸、散、膏、丹等。近现代中药主要指新中国成立以来研制开发的主要以粗提物入药的众多中药制剂,以片剂、胶囊、冲剂、口服液等剂型为主。现代中药主要是指临床疗效确切,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基本清楚,多为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入药的中药。后现代中药是指其形制(来源、形态、结构、性质、成分等)发生明显改变的中药,如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先导物的合成和半合成化药、生物技术生产的天然活性物质及其制品等。
肖小河认为,无论中药的“形制”怎么变化,其中药的属性和本质不应改变。也就是说,“粗、大、黑”是中药,“半粗、半黑”也是中药,“不粗、不黑”还是中药。
中药研究什么——
制订中药科技发展的“线路图”
要甄别是非,搁置争议,求得共识,规范应用,创新发展。重点要把老祖宗留下的有用东西继承好,然后才是创新发展。
, 百拇医药
中医药应当研究什么?国家行业主管部门首先应制订中药科技发展的“线路图”,有一个基本导向。肖小河认为,要甄别糟粕,搁置争议,夯实共识,规范发展,创新致用。其重点要把老祖宗留下的有用东西继承好,然后才是创新发展。为此,中药研究首先应做到“两个明确”:
一是明确“有可为、有不可为”。中医药有科学成分和非科学成分,我们只研究科学成分;科学成分中又有自然科学与非自然科学成分,我们只研究自然科学成分。要正确地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否则会成为“水中捞月”。要么是因为见不到水中月而否定中医药的科学性,要么是只见到水中支离破碎的月影而歪曲了中医药理论。
二是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医药直接关联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项目应该优先,越多越好。“古为今用”比“今为古用”应该优先;“洋为中用”比“中为洋用”应该优先。
根据导向性原则,中药科研可划分为面向生产的、面向临床的、面向学科本身的。中药研究主题可概括为“品”(品种)、“质”(质量)、“性”(药性)、“效”(功能)、“用”(用途、用法、用量)5个字。其中,中药安全性、有效性与合理用药、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中药生产共性关键技术、中草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中药基础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等可作为我国中药领域长期优先支持的研究领域。
, 百拇医药
面向生产的中药科研,包括资源环节的栽培生产与濒危品种保护、饮片环节的加工炮制、制剂环节的各单元操作技术以及生产工艺研究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而中药质量标准是中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研究并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且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肖小河首次提出并构建了“大质量观”的中药标准研究模式,即中药质量控制模式:从单一走向综合;中药含量标准:从量不准到量准;中药用量标准:从传统习惯到有科学依据;中药质(品质)量(用量)关系:从质量分离到质量一体化。
面向临床的中药科研亦为中药安全性、有效性与合理用药研究,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中药有效性评价与再提高的研究,二是中药安全性评价与减(避)毒的研究。肖小河举例说,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现代化的标志性产物和方向之一,在常规检测和化学指纹图谱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和加强中药注射剂质量的生物测定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他所在单位以清开灵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茵栀黄注射剂等为研究对象,从生物活性/效价角度保证中药注射剂质量均一性入手,创建了基于生物热活性指纹图谱和化学色谱指纹图谱关联检测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早期预警方法。
, 百拇医药
面向学科本身的中药科研主要是中药基础研究,包括中药基础理论研究和现代科学基础研究,主要是要解决中药的科学内涵等基本问题。中药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四气、五味、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用量用法、道地性等,中药现代科学基础研究包括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等研究。二者之间相互交叉和渗透,没有截然的界限。
对今后5~10年我国中药科技发展的重点问题,肖小河认为,中药现代化发展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但是尚有众多重大和关键问题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并且又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新挑战。今后,我国中药科研发展战略应以临床为中心,合理制与用为目标,上中下游并重。特别是面向临床的中药科研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如何研究中药——
夯实中药科技创新的“基本功”
要秉承传统,引领未来,创新致用;科研贵在创新,但创新不仅在于“术”,更在于“道”;中医药研究已经很多年了,肯定一个东西很难,否定一个东西也很难,关键的问题就是在严谨规范方面下的工夫很不够。
, 百拇医药
如何研究中药?肖小河认为中药科研的基本思路应为:秉持传统,引领未来,创新致用。他说,中医药研究既不能模仿,也不能跟随国际前沿,而是要引领和主导未来。这是因为中医药是中国国粹,国际上没有现成的中药现代化发展“轨道”。作为中医药学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应由我们自己“铺轨”,我国应有引领与主导中医药乃至世界传统医药学发展的气魄和能力。但是引领未来靠什么?靠的是创新,是可以致用的创新。致用就是要解决临床问题,解决生产问题,解决科研本身问题。因此,科研贵在创新,但创新不仅在于“术”,更在于“道”。
肖小河分析,目前中医药科研中,既存在低水平重复,也存在高水平重复,而高水平重复甚至比低水平重复危害更大!科研创新不是为了好听,好看,而应该是有用,管用。同时,中医药科技既要讲创新,更要讲规范。中医药研究已经很多年了,肯定一个东西很难,否定一个东西也很难,关键的问题就是在严谨规范方面下的工夫很不够。
他体会,做科研,既要有创新思想,更要有实干精神。创新是科研的生命,而浮躁是科研的毒药。在一定程度上讲,中药科研不差钱,也不差仪器设备和人才智力,缺少的是真正的创新思想和实干精神。
, http://www.100md.com
谈到中医药科研成果表达与SCI的关系,肖小河说,可以肯定,SCI对于提高中医药学人的科研水平及促进中医药学术繁荣是有帮助的。但也应当注意,目前在我国SCI不仅是一个科研成果宣传报道的重要窗口,而且几乎成了我国各学科专业的科研方向、科研目标乃至科研风气的“风向标”。这种追风行为已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他认为,一篇好文章不管发表在哪里,能让更多的人看到、看懂、用上,其社会效益和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才是最大化,其研究才会更有价值和意义。因此,科学理性地对待SCI,对于做好科研工作特别是中医药科研尤为重要。
他还认为,办好一份高水平的民族科技期刊,甚至比做好几个973、863项目还要重要。因为民族科技期刊不仅是一个宣传推介科研成果的窗口和渠道,同时也是科研价值观、创新观和改善科研软环境的一个良好导向。, 百拇医药(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