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用药 > 信息
编号:11822389
应用抗肿瘤西药也要分清寒热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1月10日 中国医药报 2009.11.10
     □黄金昶 李颖辉 张代钊

    化疗、靶向治疗是肿瘤全身治疗的主要手段,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众所周知,化疗的副作用大,对部分肿瘤的有效率偏低,大多数徘徊在10%~30%;靶向治疗药物的疗效虽然令人欣喜,但有效率超过50%的也甚少。如何提高化疗、靶向治疗的有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临床发现,肿瘤有寒热之别,化疗及靶向药物也有寒热燥湿之性。临床根据中医的“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等理论结合肿瘤的寒热属性应用化疗及靶向药物,有助于提高对肿瘤的治疗效果。

    肿瘤如何辨寒热

    从事肿瘤治疗的医生都知道,消化道肿瘤中的口腔部、咽喉部、食道部位肿瘤往往是鳞癌,而一到贲门就变成了腺癌,贲门一直到乙状结肠仍是腺癌,可一到肛管就又变成鳞癌了。为什么发生在较表浅部位的就是热性的鳞癌,反之就是症状多属寒性的腺癌呢?这与中医的“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阳气布于表”有关。这些部位的肿瘤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属火者多。
, http://www.100md.com
    同一部位的不同类型的肿瘤也有寒热之分。如肺癌,从影像学角度看,鳞癌、小细胞癌多生长在大支气管附近,与吸烟明显相关,位近肺门,与外界接触而且频繁接受烟火熏烤,故可认为鳞癌、小细胞癌多属火。而腺癌多为周围型肺癌,位近胸膜,中医多辨为寒湿。

    将“阳布于表”中“表”的概念扩展一下,可以认为位近体表的肿瘤属火者多,如乳腺癌辨证为火热者居多,浅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属火热者多,精原细胞瘤、前列腺癌属火热者较多。与之相对的,内在脏腑的肿瘤多属寒,如胰腺癌、肾癌等。当然内在脏腑的疾病较为复杂,故寒热之中又可再分寒热。

    各部位肿瘤所用化疗方案,也可以证实上述理论。紫杉醇会引起关节肌肉疼痛,属寒,乳腺癌属火,所以乳腺癌治疗首选紫杉醇而不是盐酸吉西他滨,反复治疗复发出现阳虚者才用热药盐酸吉西他滨。胰腺癌中医辨证属寒湿,所以选用盐酸吉西他滨、盐酸厄洛替尼,而不是紫杉醇。

    晚期肿瘤阳虚者多,紫杉醇为寒药,寒症用寒药,所以紫杉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不好,而且会促进疾病进展;盐酸吉西他滨是热药,治疗阳虚偏多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药证相符,故而疗效满意。从这里很容易看出循证医学得出的结果与中医所讲的药证相符治疗观念不谋而合。
, http://www.100md.com
    药物怎样分寒热

    许多肿瘤科医生选择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的盲目性很大。其实如若大家了解了药物的寒热燥湿,再考虑肿瘤的寒热,临床选择化疗药物时就会有的放矢,疗效会有较大提高。那么药物寒热燥湿之性从何获得呢?

    一是根据部位(包括原发部位和转移部位)和病理类型推测药物的寒热燥湿。上面已说肿瘤的部位与寒热有关,而且中医学认为大多数肿瘤的形成与痰湿有关,那么可以通过某药治疗某些部位的肿瘤来推测该药的寒热燥湿。如依托泊苷加顺铂的化疗方案(EP)既可以治疗小细胞肺癌,又能治疗精原细胞瘤,根据这些部位肿瘤多属火可以推断EP方案药性偏寒。盐酸厄洛替尼既可治疗肺腺癌,又能治疗胰腺癌,肺腺癌、胰腺癌皆属寒湿,所以推测盐酸厄洛替尼是热药、燥药。

    从病理类型也可帮助推测药物的寒热燥湿,但从肺癌而言,鳞癌、小细胞癌虽位近肺门属火者多,可二者又有所区别。小细胞肺癌容易淋巴结转移、脑转移,说明其挟痰湿较多,为痰火之证;腺癌容易出现胸水、淋巴结转移,出现胸水多为阳虚,淋巴结转移多见痰湿,故腺癌多属寒湿。2009年版《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中治疗肺腺癌推荐化疗方案中有培美曲塞,可以推测培美曲塞是热药、燥药。紫杉醇是寒药,但它治疗肺腺癌必须加上贝伐单抗,贝伐单抗等许多靶向治疗药物会引起红皮疹、脓疱,是热药。
, http://www.100md.com
    二是根据药物的副反应来认识药物的寒热燥湿。一般人们只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却不会对其副反应进行中医辨证。如能对不良反应进行中医辨证将大大提高对药物的全面认识,而且更容易发现药物的寒热燥湿,对临床合理应用这些药物大有裨益。

    前面说了紫杉醇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关节肌肉疼痛,风寒燥湿热哪类药物(副反应被称为邪气)容易引起疼痛?毋庸置疑是寒类药物。此外,紫杉醇常见的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低血压、心动过缓、厌食、水肿等亦属一派阴证,因此可以推断紫杉醇是寒类药物。西妥昔单抗会引起全身红色皮疹,说明该药为热类药;吉菲替尼引起明显手足皲裂,说明吉菲替尼是燥类药;伊立替康用后出现口干、手足干裂等,亦提示其药性偏于燥。要认识这类药物副反应的中医辨证最好参考《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和刘完素提出的“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病机。(本文第一作者为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