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813287
别让膏方变了味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1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210期
     近两年,膏方进补持续升温,但也存在变味的趋势。

    上海一中医名家感慨,过去只有临证多年的专家才能开好膏方,一个冬季最多开膏方几十料,但现在普通坐堂医也开膏方,有的一个月就能开出100料以上;过去膏方要由专门药师熬制,现在因缺乏操作流程监控,浸泡、煎煮是否到位,浓度是否足量,都是一笔糊涂账;过去进补膏方前多服开路方,调好肠胃,为顺利服用膏方做准备,现在似乎都忽略了……

    膏方调理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效果显著,有“中医预防针”之誉。膏方浓度高、易于吸收,是一种很好的滋补方式。但膏方本身有两个很高的要求:一是要求医生有深厚的中医功底,二是熬制工艺非常讲究。普通中药方一般有15味中药,一料膏方则需四五十种药材,一吃就是一、两个月。膏方蕴涵着深厚的中医理论和多层次的治疗思路,对医生处方水平要求非常高,膏方熬制更需严格按照传统工艺。

    膏方是好东西,但若借势热炒,为利益降低质量,就会变了味道,不仅影响群众健康,浪费中药资源,也影响中医药的形象及长期发展,最终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后果堪忧。

    为使膏方这一补养良法扎实地走进百姓家,不在浮躁中变了味道:要让民众正确认识膏方,明确膏方是中药,不是单纯意义的保健品,加强对医师、药师的资格管理,强化膏方制作工艺监控,确保膏方质量。再者,防止受利益驱使,保持膏方补虚、疗疾的本色。更要避免借文化过分炒作,防止中医药走向边缘化。

    可喜的是,上海市规范膏方管理起了表率作用,规定只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才能开膏方。这虽只是部分地区做出的努力,但毕竟为膏方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

    专家呼吁:尽快规范膏方技术

    本报讯 立冬,是我国传统冬令进补、开炉熬剂的日子。11月7日,由南京市中医院发起的"中国首届中医膏方高峰论坛"在南京召开。这次我国中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高层次的以中医膏方为内容的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中医药大学、中医院、中医科研院所等数百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医膏方的传统精髓,交流制膏经验,达成了对中医膏方的初步共识。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膏方作为中医治疗方法中重要和具有鲜明特色的组成部分,具有效果明显、服用方便、防治皆宜的特点,在预防保健、疾病治疗、病后康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倡议尽快出台《中医膏方制备加工技术规范》,《中医膏方临床应用指南》等规范性指导意见,以应对目前监管缺位的状况,同时筹建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协作组,构建膏方学术交流、协调发展平台,推广膏方文化,着力提高膏方在中医药防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届论坛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同主办,国医大师周仲英、陆广莘发表了主旨演讲,呼吁大力发展中医膏方,使"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膏滋走进大众生活。(吴宝康 赵国梁)

    , 百拇医药(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