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古籍 > 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
编号:11820335
非医类子部书的涉医篇章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2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234期
     医古文里的子部书(二)

    由于诸子之学或“本乎古学”,“方术”由“道术”分化而来,而医乃古代方术之一,故子部书里包蕴着许多涉医篇章,如《庄子》的《徐无鬼》、《知北游》,《荀子》的《天论》、《王制》,《管子》的《四时》、《幼官》,王充《论衡》的《道虚》、《福虚》等。只不过在这些涉医文章里医药学的理论还不够完整和系统,处于零散和萌芽的状态,更多的是在哲学的层面上更接近后来的医药学。即使这样,却不可轻视,因为有的就成为日后医学理论形成的发端,甚至是元命题,如阴阳五行学说、天人合一的思想,自然环境与人的健康关系,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养生之道,甚至脏腑疾病,用药、治疗等,你都会在《老子》、《吕览》、《淮南子》、《列子》、《管子》、《荀子》、《山海经》等子部书寻得它们的踪迹。

    非医类子部书的涉医篇章在《医古文》教材中收录的多为养生方面的文选,如《吕览·本生》(《医古文》六版)、《尽数》(《医古文》五版)、《淮南子·精神训(节选)》(《医古文》五版),而新世纪两轮《医古文》教材编写则更突出养生文选的学术性,保留并入选了在历史上影响较大且专论养生的嵇康《养生论》,葛洪《极言》,徐大椿《元气存亡论》等,形成了在《医古文》教材里的养生学文选版块。
, 百拇医药
    健康是医学教育的第一要义,是中医学“治未病”的目的。从古代的导引之术到五禽戏,从服食养生到形神兼备,中国古贤一直探求“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嵇康《养生论》)的长寿秘诀。从宏观到微观,从妄想到科学,一步步接近开启生命长生久视之秘密。

    在非医类子部书里有两部书是习医者不应放过的,那就是《吕览》(原名《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原名《鸿烈》)。

    《吕览》是保留先秦科学文化资料较多的重要典籍,明显受道家思想影响,而又有各家思想的杂家著作。由于该书作者认为春季是万物滋生的季节,所以在其第一部分“十二纪”的春天三纪中集中安排多与养生内容相关的文章,如《本生》、《重已》、《贵生》、****、《尽数》等。其中的“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贵生》)。“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等节欲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金元四大家的滋阴学派朱震亨就主张做医生的要大力宣传节欲,他认为,饮食不好,易伤脾,色欲无度,亏损了肾。脾和肾在祖国医学理论上属“阴”,人们那种无限制的欲望叫做“阳”。由于欲望无穷的“阳旺”,就会导致脾、肾两亏的“阴虚”,这是值得警惕的。此外,散落在其他文章里的涉医理论,也都是重要的医史文献宝贵资料。如关于“郁”,《吕览》说:“病之留,恶之生也,精气郁也。故水郁则为污,树郁则为蠹,草郁则为蒉”(《达郁》)。又说:“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耳则为挶、为聋……”(《尽数》)。
, 百拇医药
    《淮南子》是一部博极古今,集萃各种思想精华,百科全书性质的著作,它和《吕览》相似之处是“其旨近《老子》”,“大较归之于道”的“杂家”文献(高诱《淮南子·叙目》)。“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变”正是它的特色。

    《淮南子》与中医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甚至一些语句跟《内经》都很相似。仅举几例说明。

    (1)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淮南子·天文训》)

    (2) 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窍。天有四时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节。天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节。故举事而不顺天者,逆其生者也。(《淮南子·天文训》)

    (3) 苍色主肝……赤色主心……白色主肝……黑色主肾……黄色主胃。(《淮南子·地形训》)

    (4) 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大忧内崩,大怖生狂。(《淮南子·精神训》)

    非医类子部书曾被人们视为“杂学”,但却是一个深深烙上中国传统文化印记的思想库,是“入道见志之书”(刘勰《文心雕龙·诸子》)。由治国联系到治身,从修德到修身,从中我们可以寻觅到医药学的源头理论片段,了解中医药学形成的文化土壤。“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四库全书·子部》总序)。当年医药学的创立者就曾择善而从,于子部书里吸收各种涉医(药)内容,今日之医家更应从中开阔视野,“博收而慎取之尔”(《四库全书·子部》总序)。, 百拇医药(罗根海 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