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K > 口干
编号:11820336
口干症从脾论治要点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2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234期
     口干症是临床常见症状,自觉口干难忍,甚至伴有心烦不宁。口干症可以是单独的一个症状,也常见于某些疾病过程中。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口干症由于脾虚湿阻所致者占相当比例,但常常未被认识,来就诊的某些病人明明是脾虚表现,却已经服用清热泻火或滋阴降火药物,忽略了四诊要点。

    脾虚口干证 四诊要点 口干、或口黏腻、或自述不愿张嘴说话、口渴不欲饮水、或口渴喜温饮、或稀便、或便溏,舌体胖大、或有齿印,舌质淡、或淡绛、或淡紫,舌苔白、或白腻、或有白涎,脉沉、或弦。

    口干症证候鉴别 (1)阴虚火旺证:口干、口渴喜饮、频频少饮,舌体正常、或舌体瘦薄、或舌体有裂纹,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见少苔、或无苔,脉细、或弦细、或沉。(2)热邪内盛:口干渴喜凉饮,舌质红,舌苔黄、脉洪数、或脉弦数。(3)秋燥当令:口干燥在初秋,口干咽燥,唇裂。

    辨证分析 脾位于中焦,具有主运化、升清等功能,脾主运化是指有主管消化饮食和吸收运输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水谷精微的输布赖脾的升清功能;脾开窍于口,《灵枢·脉度篇》:“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味矣。” 由于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失调、劳倦所伤导致脾运化功能失司,脾失运化,不能升清;湿邪内生,阻遏阳气,津不能上承,而致口干、口黏腻,并有特征性舌诊征象。

    脾虚口干证治疗 治疗的核心是健脾化湿。湿蕴容易化热,酌加燥湿清热之品,如用小剂量黄连等,以燥湿清热醒脾。常用方剂香砂养胃丸、半夏泻心汤、苓桂术甘汤等加减化裁;常用药物:黄芪、白术、茯苓、砂仁、升麻、黄连、桂枝、半夏、香附、合欢等等,辨证立法谴方用药。脾虚湿阻证若过用滋腻药物,就会进一步阻碍脾阳、脾虚不运,加重口干症状;若过用苦寒清热药物,损伤脾胃功能,口干症状也不能缓解。

    《内经》说:“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善者不见,恶者可见”;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辨证是中医诊疗的核心灵魂,四诊要点是其载体,掌握四诊技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更好地发挥中医治疗优势,有关口干症既见于阴虚火旺所致,也见于脾虚湿阻所致,只有辨证论治,掌握四诊技能,才能取得临床疗效。, http://www.100md.com(曲淑芹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