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里的子部书(四) 医籍文献中的形象性描写
稍加留意,你会悟到,属于记载自然科学的古医籍里却大量使用形象性的比喻,来说明一些深奥的医理、病象,这就是医籍文献语言的一大特色,当然也是医古文的特色。
医籍中的形象性比喻大体分作三类:
其一是对医理做富于哲理性的比喻,寓医道于喻譬之中。如徐灵胎先生的《用药如用兵论》就是把用药之法比喻为用兵之法,比附十分巧妙,道理又浅显易懂。再如《素问·灵兰秘典论》在介绍人体十二器官的地位和作用时,巧把人身心、肺、肝、胆、膻中、脾胃、大小肠等人体主要器官比喻为君主之官、相傅之官、将军之官、中正之官、臣佐之官、仓癛之官、传道之官、受盛之官……等一个“朝廷”的设置,既明了各器官的作用,也把彼此之间的关连是一个整体的中医思维,暗示给读者。
其二是对某些方剂及治疗方法做直观性描述,读者从字面上就可以领悟其中所蕴含的医理和药理。如俞嘉言先生曾谈到《伤寒论》中大小青龙汤的作用时,就形象比喻说,“大青龙升天而行云雨,小青龙鼓波而奔苍海。”把大青龙汤偏重于发汗、散水、清热,小青龙汤偏重于行水、宣肺、下气,两者不同之处形象而直观的描绘出来,使读者领悟到仲景同病异治之法的细微差别。
再例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对于“发”,王冰注云:“火郁发之,谓汗令疏散也。”景岳却以为“非独止于汗也”。并说“发,发越也。凡火所居其有结聚敛伏者,不宜蔽遏,故当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其窗,如揭其被,皆谓之发,非独止于汗也”,“如开其窗,如揭其被,”形象、直观地把“发”的多种作用描绘得那样通俗易了。
其三是对诊疗过程中某种医学现象做形象性描绘。如“脉理精微,其体难辨”(王叔和《脉经》序),王叔和于是就对脉象做了形象的描绘,他比喻道,弦脉“举之无有,按之如弓弦状”,紧脉,“数如切绳状”(《脉经·脉形状指秘诀第一》),浮脉,“如微风吹鸟背上毛”,芤脉,“中空外实,状如慈葱”(《脉经》),这样精微的脉理,就有了形象的分辨,学者可从形象的描绘中,能很快掌握各种脉相的区别和差异。只要“留心研穷”,甚至超过前人。再如针刺的时候,血气变化往往“冥冥”不可见,“莫知其形”,无迹可寻,对此《素问·宝命全形论》这样描绘说,经气往来好像鸟群雌雄相和,一起鸣叫一样流畅,当经气未至的时候,正象张弓之待发(伏如横弩);在气应的时候,却如搬动机纽之迅疾(起如发机)。这样把一种无形无声的经气之往来就描绘得具有灵动的有形有声物质。抽象的概念,得到了形象的描绘。
在历代的医籍文献中存在大量的比喻性描绘,说明做为自然科学的中医药学仍需要形象思维,不要使它只成为诗人和文人的专利,这可能也是中医药学独特的一面。医籍文献中的形象描绘会把富于哲理的中医药理论通过形象化而变得浅显易懂,把深奥、抽象的理论通过形象、直观的描写展现在习者面前,这也应是今日之学者研习中医药学应具备的思维方式之一。
刘勰有言“意翻空而易奇,词征实而难巧。”医者说经论治,其理亦然。, 百拇医药(罗根海 天津中医药大学)
医籍中的形象性比喻大体分作三类:
其一是对医理做富于哲理性的比喻,寓医道于喻譬之中。如徐灵胎先生的《用药如用兵论》就是把用药之法比喻为用兵之法,比附十分巧妙,道理又浅显易懂。再如《素问·灵兰秘典论》在介绍人体十二器官的地位和作用时,巧把人身心、肺、肝、胆、膻中、脾胃、大小肠等人体主要器官比喻为君主之官、相傅之官、将军之官、中正之官、臣佐之官、仓癛之官、传道之官、受盛之官……等一个“朝廷”的设置,既明了各器官的作用,也把彼此之间的关连是一个整体的中医思维,暗示给读者。
其二是对某些方剂及治疗方法做直观性描述,读者从字面上就可以领悟其中所蕴含的医理和药理。如俞嘉言先生曾谈到《伤寒论》中大小青龙汤的作用时,就形象比喻说,“大青龙升天而行云雨,小青龙鼓波而奔苍海。”把大青龙汤偏重于发汗、散水、清热,小青龙汤偏重于行水、宣肺、下气,两者不同之处形象而直观的描绘出来,使读者领悟到仲景同病异治之法的细微差别。
再例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对于“发”,王冰注云:“火郁发之,谓汗令疏散也。”景岳却以为“非独止于汗也”。并说“发,发越也。凡火所居其有结聚敛伏者,不宜蔽遏,故当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其窗,如揭其被,皆谓之发,非独止于汗也”,“如开其窗,如揭其被,”形象、直观地把“发”的多种作用描绘得那样通俗易了。
其三是对诊疗过程中某种医学现象做形象性描绘。如“脉理精微,其体难辨”(王叔和《脉经》序),王叔和于是就对脉象做了形象的描绘,他比喻道,弦脉“举之无有,按之如弓弦状”,紧脉,“数如切绳状”(《脉经·脉形状指秘诀第一》),浮脉,“如微风吹鸟背上毛”,芤脉,“中空外实,状如慈葱”(《脉经》),这样精微的脉理,就有了形象的分辨,学者可从形象的描绘中,能很快掌握各种脉相的区别和差异。只要“留心研穷”,甚至超过前人。再如针刺的时候,血气变化往往“冥冥”不可见,“莫知其形”,无迹可寻,对此《素问·宝命全形论》这样描绘说,经气往来好像鸟群雌雄相和,一起鸣叫一样流畅,当经气未至的时候,正象张弓之待发(伏如横弩);在气应的时候,却如搬动机纽之迅疾(起如发机)。这样把一种无形无声的经气之往来就描绘得具有灵动的有形有声物质。抽象的概念,得到了形象的描绘。
在历代的医籍文献中存在大量的比喻性描绘,说明做为自然科学的中医药学仍需要形象思维,不要使它只成为诗人和文人的专利,这可能也是中医药学独特的一面。医籍文献中的形象描绘会把富于哲理的中医药理论通过形象化而变得浅显易懂,把深奥、抽象的理论通过形象、直观的描写展现在习者面前,这也应是今日之学者研习中医药学应具备的思维方式之一。
刘勰有言“意翻空而易奇,词征实而难巧。”医者说经论治,其理亦然。, 百拇医药(罗根海 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