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老年保健 > 信息
编号:13397222
老人要克服“回归心理”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2月12日 医药卫生报
     江苏省大丰市大中镇 卢春桃

    每一位老年人,经历了几十年的生活旅程,总不免有喜怒哀乐的遭遇和坎坷不平的生活经历,这些往事有时会不自觉地涌上心头。但有些老年人,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或挫折,总喜欢比较从前的经历,从而忧郁沉闷、悲观失望,沉溺于回忆往事的悲哀之中。这种过分迷恋往事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回归心理”。据统计,这种心理表现,女性多于男性,性格内向的人多于开朗的额,且同所受教育的程度有关。“回归心理”的表现有轻有重,轻者表现为言语啰嗦、心情忧郁、唉声叹气、烦躁易怒、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和莫名的自卑;重者会出现性格改变、喜怒无常、顽固倔强,甚至出现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和举动。

    老年人之所以会产生“回归心理”,主要是由于进入老年期后,机体逐渐衰老,大脑的近期记忆减退,而脑中储存的远期记忆还比较强,因而对往事念念不忘。一旦遇到不如意或是不愉快的事儿便“一触即发”。另外,还有些老年人由于文化程度低,缺乏心理卫生知识,不会自我克制或疏导,更易产生“回归心理”。

    那么,该如何克服“回归心理”呢?首先,要培养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要理解“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规律,要珍惜宝贵而美好的老年时光,不要让它在“不堪回首”的悲观情绪中度过。其次,应树立“老有所用”的思想。不少的老年人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思想财富,他们可以继续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继续服务社会,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第三,要注意莫闭门伤悲。产生“回归心理”的老年人大多有“来日不多”的悲观心理,要预防和消除这种“回归心理”应当正确的面对老年生活,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和评价自己走过的路,从而找到生活的乐趣,度过愉快的老年生活。,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