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821714
早期评估脑胶质瘤的放疗疗效有新方法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2月22日 中国医药报 2009.12.22
     本报讯 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脑胶质瘤病灶组织的不同区域进行各向异性分数(FA值)测量计算,并与临床及常规影像学评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可对患者的放疗疗效做出早期判定,其准确性为92.7%。这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胶质瘤治疗中心江涛教授、神经放射中心李少武主任等负责完成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为临床评估脑胶质瘤放疗疗效开辟了一个新途径,相关论文日前被中华神经外科杂志采用。

    为了探索更加有效的判定脑胶质瘤放疗疗效的方法,研究人员应用磁共振弥散技术和方差分析法,对治疗效果不同的患者间数值变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观察37例新发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实施局部放疗的疗效证实,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肿瘤局部组织的细胞密度呈负相关,而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FA)与肿瘤组织的细胞密度呈正相关。

    研究显示,患者的累积ADC变化百分比在完全缓解(CR)组、部分缓解(PR)组、稳定(SD)组、恶化(PD)组病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D组与PR组间ADC变化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累积ADC变化百分比对于早期预测脑胶质瘤患者放疗反应和疗效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准确性为92.7%;其预测放疗进展中病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9%和96.2%。

    据李少武介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是一种利用磁共振对水分子微观运动及水分子热运动的特征进行快速扫描,并将其显像出来的新技术,是惟一能反映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成像技术。水分子在不同的组织内,如正常脑组织、肿瘤组织、肿瘤周边的水肿组织等,其分子运动在速度与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通过评价脑白质中自由水分子的弥散程度及弥散方向、增强图像的对比度、避免影像扫描过程中出现的位移伪图像,定量分析出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病理及功能信息。同时,根据脑白质细胞内水分子弥散运动的各向异性,磁共振弥散成像清晰显示出因组织缺血、局部坏死或细胞增生等引起的活体组织在细胞水平上的细微改变,以及肿瘤细胞对周围区域的浸润程度,从而可做出对脑胶质瘤患者放疗疗效的早期判定。该检验技术对新发的、较小的转移灶尤其敏感,对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死亡率和中位生存时间短等特点。既往评价治疗效果时,主要依据的是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中肿瘤直径(体积)的变化,往往具有滞后性和主观判断局限性。

    (匡远深),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