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低严重影响国人健康
——— 专家解读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很多企业为了提高效益,让员工玩命地加班,造成了员工的生活、饮食不规律。更糟的是,人们将这种工作状态当成了自然状态,因此失去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忽视了自己的身体。
每百人中不到7人具备健康素养
“只有7%的人对肥胖有正确的认识、只有3%的人知道四害能传播哪些疾病、只有18.7%的人能够准确理解药品说明书。”这是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得出的部分结论。
12月18日,卫生部公布了这份调查,从总体水平看,我国城乡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百分比仅为6.48%;也就是说,每100人中不到7人具备健康素养。“这是我国健康教育领域发布的第一个政府公告,也应该是世界上唯一一份、系统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政府文件。公告界定的公民健康素养包括了三个方面: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首都体育大学体育教育系教授李相如说。
2008年6月到8月之间,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受卫生部的委托,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针对居民健康素养状况的调查。调查以访谈式问卷的形式进行,被调查者是近8万名15~69岁的居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专家杨功焕说,这次调查涉及的健康问题非常广泛,其中也包括了一些较为专业的内容,比如如何对骨折人员进行急救处理等问题。
如果对71项调查指标的正确回答率达到80%以上,就表明他们具备健康素养。然而结果显示,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为14.97%、6.93%和20.39%。
健康素养与知识水平不成正比
据了解,此次调查中,不具备健康素养的人群中还包括了相当比例的大专、本科、硕士,甚至更高学历的人群。
“这说明了并非知识水平越高的人,健康素养就越高。”李相如认为,尽管大多数人都明白一些基本的健康常识,例如不抽烟、避免二手烟、定期测量血压、每周至少做三次超过半小时的运动等,但并没有遵照这些常识生活。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几个:首先就是现实的压力。很多年轻人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工作担子繁重;其次,个人的健康忧患意识还没警醒,总认为自己还年轻、还能顶得住。
健康素养低与收入水平有关
此外,健康素养普遍偏低的状况与居民收入状况也有关联。定期体检、健身、休闲旅游……都是对个人健康的投资。但要办一张健身卡得花上千元,普通的工薪阶层难以承受这样的消费。
“人均年收入有3000美元时,健康投资就会在生活消费结构中占据一部分。达到5000美元时,健康就会成为个人重要的投资。但以我国居民的普遍收入来看,要想进行健康投资还有许多现实的困难。”李相如说。“但无论怎样,也要争取为自己的健康留一些空间,哪怕每天晚上抽半小时在社区跑跑步都好,也不用花钱。”
“如今,在发达国家,人们非常看重健康的投资。居民每周经常安排固定时间健身的人达到40%~45%,而我国城市人口中的这一比例只有 20% ~30%。”李相如说,国外的健康教育从小进行,而且范围非常广,包括我们比较忽视的心理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等等。而我们依靠一两节体育课,不可能全面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医疗投入重“硬件”轻“软件”
李相如认为,我国在医疗领域的投入,很多都放在了医院建设等硬件基础设施上,对“软件”的建设远远不够,从而忽略了对大众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的教育,也没有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如何判断身体出现的亚健康、不健康的信号,如何进行干预、康复。
健康关键在个人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迅速制定相关的政策了。”李相如建议,首先就是立即对在校学生的健康素养“补课”;对已经工作的人群,应该投放更多的公益性基金进行全民健身和健康素养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健康的认识和忧患意识。其次,还应提高全民对自身健康出现问题后的判断能力,教会公众用最合适的方法了解、治疗自身的病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尽快康复。
“无论是通过教育,还是政策,都是为了让公众从内心树立健康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个人健康素养水平。”李相如指出,上班族一定要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是到老了才有必要去遵循。人体内的很多器官到了20多岁就已经开始走向衰老,持续的锻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延缓衰老。另外,有必要寻找1~2项休闲体育活动作为自己的兴趣点,克服惰性和心理上的疲惫;或者是定期参加郊游活动,让身心得以放松。 (摘自《北京科技报》)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