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高血压病 > 信息
编号:13396483
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下)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4日 医药卫生报
     四、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利于血管扩张,使血压降低;间接减少水钠潴留,使血容量降低,血压降低。

    与其他降压药相比,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具有以下特点:

    (一)适用于各型高血压,在降压的同时,不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

    (二)长期应用,不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脂质代谢障碍,可降低糖尿病、肾病和其他肾实质性损害患者肾小球损伤的可能性。

    (三)可防止和逆转高血压患者血管壁的增厚和心肌细胞增生肥大,可发挥直接及间接的心脏保护作用。

, 百拇医药     (四)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常用药物】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临床应用】

    对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均有一定降压作用,对伴有靶器官损害(心力衰竭、左室肥大等)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尤为适宜。

    【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刺激性干咳,停用后可自行消失;可引起胎儿畸形,故妊娠妇女禁用;由于其作用与血管的舒张和抑制醛固酮的作用有关,所以对于高血钾和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也是禁用的;肌酐超过265微摩/升时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 百拇医药
    合用利尿药可增强降压效果,并减少锌的排泄;吲哚美辛可减弱卡托普利的降压效果,此与吲哚美辛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与地高辛合用,可增高地高辛的血浆浓度等。

    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

    【作用机制】

    通过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阻断,可以比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更充分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对血管收缩、水钠潴留等作用。

    【临床应用】

    与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大致相同,同时还可以促进尿酸排出,缓解痛风的症状。降压作用平稳,可以和大多数降压药物合用(包括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

    【不良反应】

    与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大致相同,但是不引起咳嗽是它的特点。
, 百拇医药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及应用方法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应该是:降低血压,使血压降低至正常范围;防止或减少心脑血管及肾脏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对于普通人群来说,血压应控制在18.4/11.1千帕(138/83毫米汞柱);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应控制在17.3/10.7千帕(130/80毫米汞柱);对于肾功能不良患者来说,视肾功能的情况,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6.7~17.3千帕(125~130毫米汞柱),舒张压10.0~10.7千帕(75~80毫米汞柱)。

    诊断高血压之后,除注意病史及体格检查外,必须进一步检查以评估其危险因素及有无靶器官损害、相关的临床疾病等,以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针对性地治疗。

    高血压的诊断一旦确立,通常需要终身治疗,最好是包括非药物治疗的综合疗法。非药物治疗包括合理膳食、控制烟酒、降低血糖和血脂等,长期的非药物治疗可以使血压的控制较好、减少降压药量,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经综合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之后,可以逐渐减少降压药的剂量,但是一般仍需要长期用药,以防止复发。
, http://www.100md.com
    此外,长期服药治疗者突然停药可发生停药综合征,即出现血压迅速升高,交感神经活性增高的表现,如心悸、烦躁、多汗、心动过速等;合并冠心病者,可出现心肌缺血发作及严重的心律失常。

    一、对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宜从小剂量或一般剂量开始,2~3周之后如血压未能满意控制可增加剂量或换用其他类药物,必要时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较好的联合用药的方式有:钙拮抗药和β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药和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等。联合用药可以减少每种药物的使用剂量,减少副作用而降压作用增强。

    二、应按照血压的波动规律服药,在清晨和夜间稳定降压,尽量控制对身体的损害。

    三、尽可能使用长效制剂,便于长期治疗且可以减少血压波动。

    (详见《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合理用药知识培训手册》), 百拇医药